APP下载

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输液护理技巧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2015-02-11吴丽敏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7期
关键词:针头肝素输液

吴丽敏

大安市舍利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大安 131304

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输液护理技巧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吴丽敏

大安市舍利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大安 131304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的一种主要手段。考虑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和疾病特点,护士应合理选择输液方式。应用普通静脉输液时,应做好输液前的护理准备、正确选择穿刺血管、掌握穿刺和牢固固定的技术和技巧。同时做好输液过程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应正确准备穿刺用品、掌握穿刺和封管技术和技巧,做好透明薄膜更换、栓塞的预防性护理、穿刺点护理和其他护理措施,保证足够的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不断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静脉输液;临床护理;老年糖尿病;输液技巧;静脉留置针;合理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给药方法和手段,是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护理常规操作技术。对于一般的静脉血管,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不难,但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合并的慢性病多、皮下组织较少、皮肤较为松弛、血管脆性大弹性差,长期输液时应反复穿刺手背静脉,血管损伤严重,必然造成患者出现一定的身心痛苦;使用手指两侧小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但要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同时,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易于发生感染。如果没有掌握好普通静脉输液技巧,亦可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静脉输液,这可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因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但考虑到糖尿病及其老年患者的特点,应加强留置针护理。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护理实践和文献[1-16],阐述老年糖尿病患者普通静脉输液技巧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如下。

1 普通静脉输液的护理和技巧

1.1 输液前的护理准备

1.1.1 护士准备因老年糖尿病患者动作迟缓、言语啰嗦表达不清、对医务人员有较高的期望值,护士在护理过程要有良好的护理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护士在静脉输液时,心理素质要过硬,要面带微笑,视患者如亲人,态度和蔼亲切,尊重患者并以恰当的称呼主动和患者打招呼,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穿刺时,护士要通过沟通交流技巧与患者谈论其感兴趣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尽可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使其感受到护士具有良好的护理技术,建立良好的护患人际关系。

1.1.2 患者准备因老年人生理和疾病因素的影响,可出现明显的血管硬化等病变。输液时间较长需要反复穿刺,在疼痛的刺激下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可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反应,血管出现痉挛收缩,影响穿刺成功率。所以,每次输液前护士应嘱咐患者将手背扩张血管热敷使之扩张,尽可能地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高质量地完成静脉输液。

1.2 穿刺血管的正确选择

考虑到老年患者血管的特殊性,静脉穿刺时应选择粗直、弹性较好血管,进针处皮肤最好光洁且无瘢痕,尽可能避开关节处。为便于固定牢靠,应将掌指关节和第一指关节之间靠近掌指关节1/3处作为固定中心点。因为老年患者一般有较差的记忆力,卧床时间过长会身心烦躁,头皮针靠近关节处时往往紧贴血管壁,动作较为轻微时血管可为针头穿透,不能完成输液过程,需要重新穿刺,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1.3 穿刺技巧

止血带的正确选择和使用。老年人血管脆,末梢血运较差。应选择质地柔软的止血带,绑扎手臂的松紧度和时间以及拍打血管用力要适宜,避免增加穿刺血管压力和脆性,防止进针时血管压力突然释放后皮下血液瞬间冲入所致穿刺失败的发生。

穿刺方法的选择。老年人手背多为短而分叉多的静脉血管,以手背下1/2处和手指两侧为多见,向心静脉输液较难固定。此时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酌情行静脉逆行穿刺,二是使用静脉留置针,这既可防止反复穿刺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也更有利于牢靠固定,做到一次成功穿刺,较好地完成输液。

头皮针的选择和穿刺。头皮针应以锐利、无钩、无弯曲和合适型号(5.5号最好)为宜。常规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后,嘱患者半握拳,一手握住患者手指,血管下端用拇指绷直,另一手将头皮针手柄捏紧,穿刺点下方0.2~0.4 cm处以适当的力度以60°~70°一气呵成地(1 s内)完成整个进针过程。为了尽可能地降低进针疼痛感,头皮针进入皮下后应将其迅速压低呈20度角,使针头进入血管内,回血后沿血管延伸部分再继续向前略进0.1~0.2 cm左右,这既可以避免因进入血管针头长度不足造成穿刺点处渗血,又难以刺破静脉穿刺血管。每次成功后应尽快牢固固定,以防针头滑脱致使产次失败,因为老年人生理原因致使其手背静脉血管具有细、短、硬、脆和滑等特点,反复进针易穿破静脉血管。

1.4 牢固固定

部分老年人在输液中如有上下床的需要,可用大于掌指关节到第一指关节长度的较硬的纸盒或药瓶将穿刺的手指和旁边的一根手指一起固定。这样可以确保针眼处的无菌,确保输液过程中不发生因移动肢体而穿破血管,保证给药顺畅。

1.5 病情观察和护理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经常巡视,注意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及时处理渗出到皮下组织的药物。为降低输液时间过长造成过度体力消耗,护士应指导患者卧床输液的方法和技巧。护士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合理调整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寒冷季节还应为患者保暖。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患者生理机能的下降,会出现皮肤松弛、皮下脂肪萎缩、提高血管通透性、降低皮肤感觉能力等改变,此时即使已经有药液渗漏出血管外,但由于未出现明显的局部肿胀且疼痛感并不明显,明显肿胀反而出现在手背等距离穿刺较远的部位,所以要特别注意观察穿刺部位上端的异常改变。

2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作者以BD浅静脉封闭式留置针为例,说明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2.1 穿刺用品的准备

准备1套留置针(输液20或22G,输血18或20G),1块透明薄膜(3M,16 24W),1个肝素锁,其余用品同普通静脉输液。检验相关塑料包装袋是否漏气,排尽针头内空气,打开静脉留置针,妥当连接肝素锁并插入针头,完成整个准备工作。

2.2 穿刺血管的正确选择和穿刺部位消毒

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松弛,血管穿刺较为困难,选择穿刺血管一般要求较为粗直,皮肤弹性较好的手背表浅静脉。常规彻底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避免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化脓性感染。之后拔除留置针后护针帽,调整针芯在适当位置,再次排尽针头内空气。

2.3 穿刺的方法和技巧

用食指和拇指捏稳穿刺针双翼,针尖斜面向上40°进针,常规快速穿刺靶血管,之后沿血管方向使针头保持20°向前行走,看到回血后,将针身放低,前推0.5 cm左右,确保软管在血管中。松开针头两翼,两手分别把持针翼并拔出针芯少许,保证针套和针芯在血管中。松开止血带,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将针翼固定牢固,缓慢抽出针芯,穿刺点用无菌棉覆盖,黏贴3M透明薄膜,将肝素帽常规固定。

2.4 封管

输液完成后,先拔出头皮针,之后边拔针尖边推入2~5 cm封管液,保证软管内无血液残留。

2.5 护理

2.5.1 更换透明薄膜每2天更换1次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的透明薄膜。每次更换前应向患者讲明更换的重要性和意义,避免穿刺点受到污染或湿润。当穿刺点受到污染时,应按照常规立即消毒,并更换新的透明薄膜,避免穿刺点受到二次污染,保证留置针时间的时间。

2.5.2 栓塞的预防性护理肝素锁可有效避免血液凝固,外界细菌难以侵入机体。因此,留置导管末端与肝素锁应妥当连接。每次为患者输液前,应该常规消毒肝素帽,之后在肝素锁中插入头皮针进行输液。如果出现输液不畅之情形,应用输液器吸取2 mL肝素行回抽处理,避免和减少栓塞的发生机会。输液完成后,缓慢推注35 mL肝素液充满整个管腔,肝素液浓度要适宜,避免由于浓度过高所致血管堵塞的发生。

2.5.3 穿刺点的临床护理每次输液前,要认真检查穿刺点和周围皮肤是否出现炎性改变,若出现相应改变应立即拔除留置针,局部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并进行脱碘处理。病情严重者,根据病原学和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5.4 其他护理措施在套管针留置过程中,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用力过猛使套管针脱落的发生。如果患者出汗较多,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更换透明薄膜,更换时要认真仔细地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

静脉输液是护士应用最多的基本护理操作技术。逐步加剧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增加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以及逐步增强的健康意识,这些因素增加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静脉输液难度。护士穿刺静脉血管是否做到稳、准、快,建立静脉通路的质量高低,与护士输液技术和医院整体护理水平息息相关。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士要根据患者实际,合理选择静脉输液的方式,保证患者的治疗及时合理,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护士必须不断提高静脉穿刺的技术水平和技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以高质量的整体护理水平,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1]闫金鑫.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中应用留置针的体会[J].河北医药,2013,35(13):2066-2067.

[2]李雪玲.50例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219-220.

[3]李俊芳,王艳,任春梅,等.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输液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5):74-75.

[4]钱利,钱雪玲.浅谈老年糖尿病患者手指静脉输液的技巧[J].中外医疗,2008,27(27):165.

[5]姜学琴.老年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1):60.

[6]苏媚菊.老年静脉输液患者的临床护理和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1):71-72.

[7]陈晶,高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静脉输液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02,8(2):165-166.

[8]蔡颖慧.老年人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36):116.

[9]东梅.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堵塞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319-1320.

[10]袁丽,欧青.不同浓度肝素液封管对糖尿病患者留置针堵管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5):16-17.

[11]岳继华,姚利秀,柴晓红,等.糖尿病患者应用浅表静脉留置针不同封管方法的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9,24(3):54-55.

[12]刘勤,漆光玉.22G和24G留置针对糖尿病病人静脉的影响[J].西部医学,2009,21(10):1823-1824.

[13]赵云霞,梁莉.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感染相关因素及处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380-3381,3384.

[14]胡锦玉,赵建玲,施翠芬,等.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封管液浓度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110-111.

[15]李远,魏志华.老年糖尿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 (10):50-52.

[16]王芝芝,王红玲.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8):117.

Nursing Skill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WU Li-min
Da'an City relics Town Center Hospital,Da'an,Jilin Province,131304 China

Venous transfusion is a main method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scue of patients.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hysiological and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the nurse should choose the way of infusion.Application of ordinary intravenous infusion,should do a good job in the care of the infusion,the right choice of puncture blood vessels,to grasp the puncture and firmly fixed technology and skills.At the same time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usion and nursing care.In the application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the needle should be properly prepared,and the technology and skills of puncture,puncture and sealing,preventive nursing care,nursing care and other nursing measures are made to ensure enough time,reduce the patient's pain,improve 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satisfaction.

Venous transfusion;Clinical nursing;Elderly diabetes mellitus;Transfusion technique;Venous indwelling needle;Rational use

R587.1

2015-05-26)

吴丽敏(1975-),女,吉林大安人,专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针头肝素输液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