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5-02-11王荔林飞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7期
关键词:胰岛糖化空腹

王荔 ,林飞

1.通化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吉林通化 134001;2.通化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吉林通化 134001

糖尿病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生活水平高的地区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城市高于农村。我国目前约有糖尿病患者4 000万人。死亡率前4位:心血管疾病、传染病、癌症、糖尿病。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糖尿病按胰岛素分类可分为依赖型(1型)及非依赖型(2型),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和破坏,最终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非依赖型(2型)发病,因为胰岛素受分泌异常和胰岛素作用受损,或胰岛素受体缺陷,分泌异常胰岛素等。患者胰岛分泌相对不足,释放反应迟钝。随着病程延长及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可引起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及时诊断治疗非常重要。为探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HbAl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55例糖尿病患者,分析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联合检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正常健康体检者28名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7名,女性11名,年龄42~65岁,平均为(55.5±4.3)岁,心电图、B 超、胸片、及实验室检查正常者。再选取来该院就诊的55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全部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空腹血糖(FBG)≥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观察组5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6 例,年龄 44~65岁,平均为(54.4±3.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离心后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血清C肽指标参数进行检测。其中糖化血红蛋白用酶法试剂测量,血清C肽检测用放射免疫法。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分布检验方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及血清C肽指标检测情况: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9.54±1.07)(%)、 空腹血糖(FBG)(10.02±2.04)mmol/L、餐后 2 h 血糖(15.97±1.16)mmol/L、血清 C肽(0.87±0.16)μg/L;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5.28±0.84)%、空腹血糖(FBG)(4.35±0.38)mmol/L、餐后 2 h血糖(5.59±1.25)mmol/L、血清 C 肽(1.39±0.22)μg/L。 2型糖尿病观察组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从统计数据看2型糖尿病观察组血清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而2型糖尿病观察组血清C肽指标值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6、t=14.54、t=37.55、t=12.29,P<0.01)。

3 讨论

目前,人们饮食结构和环境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临床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慢性高血糖以及代谢紊乱使血管和神经等多种组织受累,引起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患者可出现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用脑血管、外周血管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因此糖尿病的早期诊治尤为重要。

随人们对糖尿病认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常把二者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标准。其实,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由于血糖容易受进食和糖代谢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反映某一个时间段内的病变情况,也无法监测血糖水平变化。近年,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正日益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其数值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为不可逆的结合,随着红细胞消亡而消失。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其客观反应一段时间内患者的血糖综合情况,对于诊断糖尿病以及评估药物效果是很重要的。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一旦结合后,是很难分离的,只能等120d后,红细胞自然老化分解才能分离。正因为结合后无法分离,因此在3~4个月这样一个时间段内,测量糖化血红蛋白的量,就可以直接反应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总体控制水平。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长期观察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将来各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血清C肽是胰岛β细胞的分泌产物,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在特殊的作用下,裂解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和一个分子的C肽。测定血清C肽水平,更能反应β细胞合成与释放胰岛素功能。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可干扰胰岛素测定,同时现在采用的放免法测定胰岛素,也难分辨不出是内生的还是外源性胰岛素。而血清C肽且不受胰岛素抗体的干扰,可直接测定C肽浓度,以判断患者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血清C肽也是预测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指标。该研究将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C肽这两项检验指标联合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中,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C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值能真实反映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好坏。

综上所述,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联合检测能准确判断糖尿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1]潘斌斌,苏晓飞,马建华,等.血清C肽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关系分析[J].中国内分泌杂志,2013,29(5):380-381.

[2]黄彩云,郑瑞春.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J].黑龙江医学,2014,6(38):666-667.

[3]张震,李军,李思源,等.糖化血红蛋白在筛查和诊断糖尿病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1590-1592.

猜你喜欢

胰岛糖化空腹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采血为何要空腹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