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糖平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5-02-11李强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7期
关键词:糖平空腹葡萄糖

李强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中心卫生院,江苏 苏州 215212

拜糖平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李强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中心卫生院,江苏 苏州 215212

目的 探究分析拜糖平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社区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拜糖平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BG)变化情况,综合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情况无明显差异,用药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其中,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下降明显,且试验组治疗显效率(56.41%)及总有效率(94.87%)较对照组(28.21%;69.23%)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糖平治疗社区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血糖下降明显且平稳,不良反应少见,满意度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拜糖平;社区糖尿病;临床疗效

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病情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急性严重的代谢紊乱,从而造成多组织、器官进行性病变以及功能衰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普遍较低,寿命也相对缩短,病死率较高,因此如何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已成为临床研究社区糖尿病的重点[1]。有研究表明,拜糖平相较于常规二甲双胍用药治疗,能明显的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保证其血糖水平及治疗质量[2]。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探究分析拜糖平治疗社区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该院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社区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为52~78岁之间,平均年龄(63.2±5.3)岁。对照组患者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为51~79岁之间,平均年龄(60.5±5.6)岁。两组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均无其他如凝血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伴严重感染等合并症,其年龄、性别、病程、过敏史、体质量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次日晨均测量并记录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治疗,口服0.5 g/次,3次/d,根据患者血糖及尿糖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用量,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2 g,以3个月为1个疗程。试验组患者采用拜糖平(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05)治疗,前三日口服50 mg/次,3次/d,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从第四日开始口服100 mg/次,3次/d,以3个月为1个疗程。每隔两日测量1次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并根据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拜糖平用量。测量两组患者1个疗程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综合比较其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大于等于1%为显效;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在0.3~1%之间为有效;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少于0.3%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该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表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无明显差异,用药后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为(6.3± 2.1)mmoL/L,餐后2h血糖为(8.2±3.4)mmoL/L,下降情况较对照组[(7.8±2.5)mmoL/L、(7.8±2.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组别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n=93)对照组(n=93)10.2±3.6 10.4±3.2 6.3±2.1 7.8±2.5 14.3±7.3 14.5±7.2 8.2±3.4 7.8±2.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表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试验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56.41%、94.87%)高,明显优于对照组(28.21%、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患病率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地改变而迅速增加,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流行趋势。随着临床研究工作的深入,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以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各医院内分泌科的热点话题。

常规治疗社区糖尿病常选用二甲双胍口服用药。二甲双胍可有效减少肝糖地合成与分泌,降低肠道对葡萄糖地吸收,同时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外周糖地摄取量,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从而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除此之外,二甲双胍还可有效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地利用,患者使用后胰岛素分泌量不变而空腹血糖水平可得到稳定,但其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需严格注意剂量控制,由此限制了使用[3]。作为一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糖平降糖作用显著,其化学结构与寡糖类似,可直接与肠道组织内的寡糖竞争结合葡萄糖苷酶,且其结合具有可逆性,可有效抑制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从而明显降低各种双糖、三糖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减缓肠道对葡萄糖地吸收利用,达到降低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目的[4]。临床试验表明,作为一种生物合成的假性四糖,拜糖平对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葡萄糖地降解和吸收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且其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血浆药物浓度峰时间为用药后2 h作用,能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其体内积蓄少,不良反应少,相较于二甲双胍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稳当的降糖作用。该研究数据显示,采用拜糖平治疗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分别为(6.3±2.1)mmoL/L,(8.2±3.4)mmoL/L,较治疗前下降情况明显优于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显效率(56.41%)、总有效率(94.87%)较对照组也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拜糖平能有效缓解肠道对葡萄糖地吸收,明显降低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维持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对于保障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1]龚敏,王爱华,李梅霞,等.拜糖平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 31(17):3287-3289.

[2]仇维芝.拜糖平治疗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878-2879.

[3]唐焱,陈富民.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副作用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6):18,36.

[4]张凤革.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2990-2992.

R58

2015-06-11)

李强(1980.12-),男,江苏吴江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糖尿病。

猜你喜欢

糖平空腹葡萄糖
采血为何要空腹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空腹喝水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副作用分析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
糖平胶囊调节血糖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