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42例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2-10徐翠容贾坤林

医疗装备 2015年18期
关键词:通气综合征发生率

徐翠容,贾坤林

(简阳市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四川简阳641400)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42例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徐翠容,贾坤林

(简阳市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四川简阳64140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同期治疗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以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疗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典型特征的临床呼吸综合征,急性发作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研究表明早期恢复患者通气功能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1]。呼吸机是近年来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用手段,但不同通气方式临床疗效存在差异性。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正压同期治疗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9.5±4.7)岁,病程时间15min~2h,平均病程(39.5±5.8)min,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均确诊为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已排除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气管插管后改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设定潮气量在5~12ml/kg,呼吸频率为15~25次/min,氧浓度为50%,呼吸比为1∶1.5,待患者呼吸稳定后降低氧浓度,根据PO2水平加用吸气末正压5~10cmH2O,气道压力警戒线为35~40cmH2O;观察组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常规鼻罩、面罩连接呼吸机设定S/ T模式正压通气治疗,调整呼吸参数为12~18次/min呼吸频率,氧流量维持1~3L/min,由低至高吸气压力范围8~24cmH2O,呼吸压力设定在4~8cmH2O范围内,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适当调节呼吸机参数维持稳定体征,患者通气时间控制12~24h/d。

1.3观察指标: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并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SpO2、PaCO2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前PaO2(45.7±1.2)mmHg,SpO2(71.6±3.0)%,PaCO2(68.4±5.5)mmHg,治疗后PaO2(71.8±5.2)mmHg,SpO2(86.1±9.6)%,PaCO2(44.9±3.8)mmHg,对照组治疗前PaO2(45.4±1.5)mmHg,SpO2(71.1±3.4)%,PaCO2(68.6± 5.2)mmHg,治疗后PaO2(60.2±5.4)mmHg,SpO2(78.4± 6.8)%,PaCO2(53.0±5.1)mmHg。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Sp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以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发生相关性肺炎2例,胃肠胀气2例,切口感染2例,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无创正压通气对患者通气功能PaO2、SpO2、PaCO2水平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创正压通气具有间歇通气、无医源性损伤等优势,同时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变不同通气模式适应不同病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并且患者可正常进食及湿化治疗,采用口鼻面罩进行正压通气具有设置简单、无痛及继发性肺损伤发生率低的特点[2]。虽有学者认为无创正压通气采用面罩不能保证完全密封以及皮肤压疮发生等,气道分泌物引流障碍等缺点,但本研究中并无上述现象发生,进一步分析认为主要与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有关,轻度患者肺通气功能尚未完全丧失,并且病情程度及炎症反应较轻,患者通气治疗时间较短,因而不易发生皮肤压疮及治疗失败[3]。

综上所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1]尉玉杰,王磊,井慎,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5,21(4):289-290.

[2]徐小琴,钟惠清.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腹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24-25.

[3]郭凤梅,刘松桥,杨从山,等.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再插管率和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4):360-365.

R56

A

1002-2376(2015)12-0133-02

2015-11-04

猜你喜欢

通气综合征发生率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Chandler综合征1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考前综合征
不通气的鼻孔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