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科中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的应用

2015-02-10佟志凯

医疗装备 2015年18期
关键词:放射科胶片医学影像

佟志凯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放射科,天津300120)

放射科中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的应用

佟志凯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放射科,天津300120)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促进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也为医学影像诊断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医学影像设备如CT、MR、DSA、X线以及彩超等医疗设备以其较高的分辨率与可靠性成为医生疾病诊断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将放射科中的医学影像设备网络化,不仅仅能够提升医学设备的工作效率、提升医院整体技术水平,更重要的在于能够为患者的诊断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从而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在医学影像设备中的应用程度不断上升。同时,随着CT、MR、DSA、X线以及彩超等医疗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以成为放射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提升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应用程度,提升医学影像设备的诊断效果,对于放射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放射科中的医学影像设备网络化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设备网络化方案与应用。

1 传统医学诊断设备图像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1胶片管理混乱:传统的医学图像成像之后,主要由胶片进行记录,需要在暗室进行冲洗、烘干与归档等措施,在诸多环节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为了能够提升胶片的利用价值,放射科需要建立大型片库储存数量庞大的胶片,这就是对“归档”或者是“存档”。同时,胶片的管理也存在很大难度,尤其是胶片作为一种易燃物质,在防火方面需要格外投入人力与财力。另外,由于胶片数量的上升,难度与数量会同步增长,包括费用与空间[1]。

1.2图像传递慢,资料查询速度慢以及较低的分辨率: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在使用之后,图像的传递速度与抢救危急重症患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图像传递速度加快,就为患者的抢救赢取了更多的时间。但是,传统的医学图像成像传递速度慢,需要大量的时间,效率低,对于临床急诊有着很大的限制。同时,采用X线摄影采用模拟技术,从而图像灰阶分辨率较低,不利于计算机的有效处理,也不便于储存于传输[2]。在当前远程诊断与电话会诊手术与治疗模式的逐渐推广的今天,较低的分辨率无疑会降低远程会诊的实际效果。

1.3较易造成信息的丢失:将CT、MRI等图像拷贝到胶片上时,固定的窗宽、窗位会造成大量的原始数据丢失,只保留医生认为有用的图像信息,图像无法采取后处理措施,丢失了对患者复诊以及其他医师认为有用的图像与诊断信息。

1.4胶片不利于储存:胶片的丢失、片损以及变质所引起的信息丢失难以解决,放射科对胶片管理一旦出现较大的疏漏,将会对胶片的储存带来较大不利因素。对于医生的会诊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降低患者的康复率。

2 放射科中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的重要性分析

2.1医学影像设备设备的网络化有利于实现对医学影像信息的及时获取、存储、通讯与管理,进而能够对患者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提升了医院管理的效率。各种医学设备之间的协调互补,在网络化的环境下能够有效实现,形成了资源的有效共享。在同一屏幕上查看CT、MRI、DSA等医学图像,方便了医师诊断,提升了工作效率。

2.2便于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效连接在设置一定权限的基础上,使患者能够对个人信息进行查询,实现了对患者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医院全面数字化网络工程的推进。同时,实现网络化后,不仅仅为远程会诊与电话会诊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加强学术上的交流,将数字图像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资料,有利于发射科的发展[3]。

2.3图像影响诊断设备的网络化 有利于经费的节约,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与患者的医疗负担。同时,随着存储技术的不断进步,存储成本也会进一步得到降低。避免了胶片的丢失与毁损,进而节省了胶片存储空间,使医学影像设备进入无胶片时代。

3 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的具体应用

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需要以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系统作为基本载体,实现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与调取等。医学影像浏览及诊断报告系统的服务端大体可以分为4个模块,主要有图像浏览、图像管理、光盘数据库以及系统设置。

3.1医学影像浏览系统:图像浏览模块具有简单的图像浏览功能,图像管理模块包括存储、删除、图像输出等子模块,在这项模块中,建立以患者姓名、年龄、性别、CT号、检查类型等个人信息的关键词,并实现在DICOM服务器硬盘、光盘上查询所需图像进行有效处理。系统模块管理可以对输入的各项设备的IP地址进行有效管理;图像浏览软件能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能够对图像预处理与后处理,通过窗宽窗位、几何、显示格式等功能模块的设置,能够使图像得到最佳显示效果,也可以通过人工进行调节。图像功能模块农业对图像继续拧放大与收缩,并进行对比度、旋转、RGB三色彩处理[4]。几何功能处理模块能够对图片进行垂直与水平的翻转、加网格、负片处理以及定量测量等,经过处理后的图像可以直接输送至诊断报告系统,并以不同格式进行存盘以供幻灯片的制作。

3.2医学影像诊断系统: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在主体窗上输入患者的姓名、年龄、CT号以及检查序号等,便可以直接在数据库进行提取。报告日期由系统自动生成,检查所见、印象两项则直接可以从诊断支持库中提取,多发病以及常见病的检查所见以及印象可以直接或者是经局部修改后形成诊断报告主体,程序提供了撤销、剪切等计算机操作基本功能。同时,用户可以通过1个或者是多个关键词段检索并调阅诊断报告。

4 放射科医学诊断设备网络化的应用效果

实现医学诊断设备的网络化之后,能够打出图文并茂的图像诊断报告。在诊断报告中,能够对病情的相关项目进行详细反映,备查项目也比较完善。同时,报告中的专业术语更加规范,内容表达清楚,主次分明,并遵循一定的程序,从而使描述部分与结论一致[5]。另外,报告格式的规范化,更加完整地保留主流各种影响以及诊断数据资料,有效避免了重复性劳动。报告格式字体规范,避免了手工书写报告字迹潦草的缺陷,有利于患者与其他医师的查询与分析。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能够使不同地域的医学研究者对特殊病例诊断资料的分析与研究,从而促进放射科与医学上的进步[6]。

5 结语

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为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创造了良好的医学影像诊断条件。同时,诊断设备的网络化也进一步提升了信息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放射科研究水平与医学水平的上升。因此,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建设应继续推广与实践。

[1]张瑞平,贺敬红,李健丁,等.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5):384-385.

[2]焦毅.PACS系统在我院设计开发与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4):23-24.

[3]刘嵩,姚德平,乔俊霞,等.X线数字化摄影中测量数据定位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0,29(31):176.

[4]董斌.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1):16-18,47.

[5]文勇,何云龙.小型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开发与初步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2):107.

[6]王帅,杨友谊.在影像诊断学实训课中应用电子阅片库效果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7):97.

R197.32

B

1002-2376(2015)12-0035-02

2015-09-18

猜你喜欢

放射科胶片医学影像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20世纪的摄影胶片如何拍出了美国的偏见 精读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放射科专业基地入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放射科应急防控管理方案的探讨
胶片相机的维修 当胶片机出现问题了该怎么办
胶片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