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五化”并重着力打造现代畜牧业“升级版”

2015-02-10樊新林

养殖与饲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产业带五化襄阳

李 巍 樊新林

湖北省襄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湖北襄阳 441021

坚持“五化”并重着力打造现代畜牧业“升级版”

李 巍 樊新林

湖北省襄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湖北襄阳 441021

近年来,襄阳畜牧兽医部门紧紧围绕建设畜牧强市目标,勇于在全省畜牧业行业中争位、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谋位、在畜牧产业升级中提位,坚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生态化“五化”并重,着力打造现代畜牧业“升级版”,推动畜牧业发展由副业到主业的蝶变,为襄阳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提供有力支撑。主要做法如下。

1 以规模化养殖提升畜牧业综合实力

规模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规模化就难以形成畜牧业现代化。对此,我们从科学规划和政策激励上采取了有力措施。

一方面,坚持科学规划,形成规模化发展布局。根据襄阳地域特点,确定了沿汉江流域发展生猪、鄂北岗地和丘陵发展肉牛、山区发展肉羊、平原发展家禽的产业布局,构建六大产业带:以宜城襄大、正大集团、枣阳神力为龙头的优质三元猪、肉鸡产业带;以樊城海信隆、襄州金牛为龙头的肉牛产业带;以谷城荆山源为龙头的生态土鸡产业带;以河口奔月为龙头的肉兔产业带;以保康绿源为龙头的肉鸭产业带;以丽波奶业为龙头的奶牛产业带。目前,“六大产业”带猪、牛、羊、禽出栏(笼)量分别占全市总量60%、88%、90%和93%,畜产品商品化率达到90%以上。

另一方面,坚持激励引导,实施规模化政策举措。从土地、资金、政策入手,切实解决制约养殖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养殖用地办理土地证难、养殖发展融资难的问题。除每年从国家、省里争取上亿元资金外,市县两级每年还配套1 000多万元用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特别是2013年H7N9禽流感出现后,襄阳市及时出台了《关于积极应对H7N9禽流感、稳定家禽产业发展的通知》每套种禽在省补贴8元的基础上,市县按照6元标准补贴;对市级以上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参照工业投资的优惠政策,给予家禽加工企业收购资金5%贴息,共补贴资金2 000万元。同时,积极探索育肥猪保险、能繁母猪保险机制,补贴养殖户3 000多万元。

2 以标准化生产打造畜牧业品牌竞争力

实施标准化生产是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上,襄阳市突出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以新的养殖模式推进标准化。按照房舍标准化、品种优良化、喂养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大力推行生猪“150”、蛋鸡“153”、养羊“1235”、养牛“165”养殖模式,特别是生猪150模式获得省政府创新二等奖。二是以质量认证体系保障标准化。引导畜牧加工龙头企业推行ISO9000等质量保证体系,全市畜产品无公害认证57家,2家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认定,15家土鸡养殖场获得生态鸡认定。加强硬件投入,全市建成8个兽医实验室,市级投资1 000多万元建成了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投资240万元购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大大提高了畜禽疫病及产品的监测水平,实现了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测监控。三是以打造品牌提升标准化。目前全市培育畜产品品牌121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6个。“襄大牌”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品牌,“荆山源牌”正在申请全国驰名商标。襄阳正大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2012年开工建设,2015年竣工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05亿元。襄大,丽波牛奶、李方忠皮蛋、郭胖子酱板鸭、煜婷肉兔等一大批“襄阳造”畅销全国,有的已经远销海外。

3 以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资源整合力

一是抓龙头,增强畜牧产业化带动力。重点培育壮大一批产值超过50亿元、100亿元的“畜”字号龙头企业和畜产品深加工园区,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襄大农牧150万头生猪、5 000万只肉鸡屠宰,5万t熟食、65万t饲料加工为一体的加工园区已建成投产,预计该公司2014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并有望上市。襄阳正大投资40亿元,集100万头生猪养殖、屠宰、50万t饲料、10万t熟食加工为一体襄阳“正大百万头生猪”项目已在建设之中,樊城海信隆着力创建“雪花”牌牛肉,建成后年总产值将达到20亿元。通过壮大龙头企业,全市畜牧产值与加工值之比达到1∶2。

二是抓基地,夯实产业化经营基础。目前,襄阳市形成了以襄大为核心的生猪生产基地、以襄阳正大为核心的种猪生产基地,以枣北黄牛为核心的肉牛生产基地、以荆山源为核心的土鸡生产基地、以富襄为核心的生态鸭生产基地、以明涛为核心肉羊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夯实了产业化经营发展基础,襄阳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

三是抓合作组织,形成产业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共成立了450家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以合作社为纽带,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供药、统一供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格局,通过大力推行“市场+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畜牧产业发展。

4 以信息化交易激发畜牧业市场活力

主要是搭建“三个平台”。一是搭建电子交易平台。2013年3月28日,全省首家地市级农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在襄阳市揭牌运行,运行以来,立足襄阳、十堰,面向全国全省,畜产品“买全国、卖全国”,涵盖生猪、鸡蛋等畜产品,开户数量300余户,交易量达到1个亿。二是搭建现货交易平台。形成了以襄大农牧为核心,通过网上发布价格、信息指导,年交易生猪200万头、肉鸡2亿只、交易额50亿元,辐射鄂西北及周边地区的现货交易平台,宜城襄大与大连农交所合作,并在襄大设立了全省唯一一家万吨鸡蛋交割库。三是搭建融资平台。形成农交所与龙头企业、银行机构、农户相对接的融资体系。以养殖户与龙头企业签订的交易订单做质押,借助电子交易平台作信用保障,银行机构对客户进行资金扶持,解决了养殖户发展资金不足难题,保护了养殖户生产积极性,激活了畜牧业发展驱动力。

5 以生态化保障,增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确保畜产品安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必须从生产的源头抓起,从管理环节防控。在生产环节,襄阳市做到“三个强化”,即强化投入品监管,强化“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监测,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在管理环节,严格执行“三个准入”制度。我们在全省率先制定并落实了生猪、饲料、兽药准入制度,加强了监管。多年来,我市没有发生一起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在优化畜产品生态环境上。探索实施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全市形成了以襄州建恒生猪养殖合作社为代表的“养殖-沼气-种植”、以襄阳喜旺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养殖-水产(藕、泥鳅)-种植-旅游”、以谷城五山为代表的“养殖-沼气-茶叶”为代表的生态种养模式。同时,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充分利用襄阳市山地面积大、冬闲田多的特点,结合土地流转和冬闲田开发利用,种草养畜。

2014-12-23

李巍,男,1977年生,兽医师。

猜你喜欢

产业带五化襄阳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央视点赞!《新闻直播间》聚焦澄海玩具产业带
硬核!玩具产业带综合体助力,看广东澄海宝奥城怎么做?
京喜与澄海玩具产业带携手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五化”建设给力纪律审查
着力促进“五化”协同
“五化”凸显作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