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创作谈我与城建有缘

2015-02-10俞宸亭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西溪城建西湖

对已进入不惑之年的我来说,与杭州的城市建设还是很有些渊源的。

四十五年前的盛夏,我出生于城南南星桥的瓦子巷,那是南宋皇城九里皇城的核心地块,父亲因此给我取名为宸婷。四十五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不停地搬家,也慢慢地长大。反过来可以这样说,我的成长也印证了杭州这座美丽城市的成长,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更多的是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住于斯的爱。

进入21世纪,因为选择了“以耕字和行走作为人生的方式”,写杭州城市建设的文字几乎占据了我学习工作生活的最重要篇章,经常开玩笑地说自己,“不在城建的旁边,也在城建的周围”。有的是亲身所见,有的是亲历所为,有的是采访所闻,有的是编撰所得,无论是西湖、西溪、运河三大综保工程,还是“一纵三横”“五纵六路”“两纵三横”“十纵十横”,或是市区河道、中山路、之江胜景,抑或是“红楼”问计,共建工程、民工学校、城建人的先进事迹采访实录,甚至是自己的散文专辑,写就城市建设的文章足足过半。

写杭州的城市建设,从西湖入题肯定是个正确的选择。我在《点评西湖》一文里,字里行间流露出“西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天堂的明珠、杭州的象征,是杭州的根与魂,也是杭州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和‘生活品质之城的‘金字招牌。纵观杭州2200余年的建城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西湖是杭州永恒的主题”。

而在《亲历建设中的西溪》的文章里,我在文中表明了“西溪的保护建设忠实于本地域文化,它是历史的载体,是西溪古代农耕社会的真实体现,以其古老、鲜活、包容与开放的良好形象,创造性的表现形式,保护性的开发模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也因为我们亲身经历了西溪的保护与建设,我们钟情于西溪,服务于西溪,失落已久的西溪,踏着盛世的足音,回到了天堂——杭州。‘浓抹人文,淡妆生态的西溪,一亮相,即好评如潮,一出场,即艳惊天下”。

听到我写的《走近大运河》的解说词,相信你应该是坐在漕舫里进入慢游时代的时光:“视线所到之处,两岸的建筑也是写不尽说不尽的古韵风情,就连河边卖风筝的小摊贩、推着童车在散步的少妇、奔跑着的孩童们、在桥边舞剑打太极的老头老太们、在河边牵手走着的情侣们,脸上都有着一种恬淡悠然之色。运河的船只还是繁忙得很,来来往往,看着都是一种丰收的欢喜。看着看着,你的眼神也会痴醉迷离起来……”

杭州的春夏秋冬有着传承历史文脉的街景、有着钟爱城市建设的民众、有着惊世如画山水的西湖。天堂也就成了世人的风景,装饰了你我的梦。

在《探营“五纵六路”》一文中,所有的寻访标题里,我都用了志摩先生的诗作名句作为引子,“你去,我也走”——新塘路,“我是你天空里的一片云”——环城东路,“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东新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绍兴路,“寻梦?撑一支长篙”——古墩路,“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湖墅路,算是对古城杭州文化景观廊道建设的一份深情寄寓。

在《人生若只如初见——游目“两纵三横”的美丽初夏》一文里,我又用了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句子,文一路——“当时只道是寻常”,文二路——“相看好处却无言”,文三路——“重到旧时明月路”,学院路——“凭君料理花间课”,教工路——“算来好景只如斯”。

漫步在杭州这座城市,不经意地触摸历史、感受文化,即便是一株大树,一个小品,也都有一个美好的故事,也都有一组时代的信息,你的惊喜就会连同你的感动,飘荡在城市上空特有的味道会永久地在你的心灵深处定格,与这座城市慢慢地老去。

作为一个已到中年的女子,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写字。除了偶尔外出聚聚之外,我最喜欢的就是晚饭后待在家中,一手执明清小说或是唐诗宋词,再或是后宫穿越类甚至是官场小说。儿子们总是在做作业,夫君也大多会在书房写字,嫂子永远在操持家务。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平时吃饭总是一大桌子。公公婆婆、哥哥嫂子侄子、两个儿子、我们夫妇,有时还加上干儿子,刚好一桌10人。

白天的工作,要经营书院,要筹办公益讲座,要举行会展,忙得像个陀螺。而晚上的生活,却平淡得如白开水,自己也不觉寂寞。用我自己的话讲起来,提前一天预约就可以决定能否在一起吃晚饭的。众人眼中性情中人的生活,倒是非常的传统安然,这很让一般的朋友不解。纳闷之余,多是以一句你总是剑走偏锋作结语。

写作对于我来讲,实在是一件快乐自在的事。也因此,对待写作,我始终心仪如初。每每走进书房前,必焚香沐浴。而到了午夜,用我自己的话形容起来,简直可以到人机合一的地步。这时,枯燥单调的宋体字,在我看来一个个都是飘逸潇洒的王羲之书法绝作。可以这么说,近七八年来每年三十万字以上的发稿量,大半得益于凌晨时分的奋笔疾书。最多的一夜,我居然创下了一夜一万五千字的创作纪录。

创作城建文学,是我当初的选择。效仿林徽因,最爱这城建与文学的不息变幻,是我终身的愿景。从园林文化起步,我一直钟情于大杭州城市建设的文化研究、文化发展、文化保护、文化挖掘。这个选择,体现了我的追求。因为,当年旅游被认为枯庙残灯,是冷衙门,但最少竞争、最少潜规则、最少功利,却是钻研人文、历史、文化的好去处。而城市建设,人们一想起就觉得充满了硬质钢性,除了专业性的论文,无法伸展文学的柔美和情怀。而我在十来年下来,试着用柔性的笔调写就城市建设的篇章,我从城市道路写到城市河道,从西湖写到西溪、写到运河、写到中山路、写到城市河道,从城市建设者写到城市的广大民众。

美就是生活本身,散文的灵魂在于其丰富的生活内涵。饱含哲理和对人生的思索,有如天籁自鸣。借景观言志,显示人性的美与丑。尤其是写景的散文,要表现出历史浓郁的厚重感与沧桑感,就必须有一种人文知识的积淀、理性升华的根基。这是一位诸暨老乡对我文字的评点,也可以作为我创作的要求,正在实践和精进之中。

创意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写作铸就了自己的人生方式。作为一名女人,今生今世,我选择了这条路,终生无悔,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童年梦想。

有梦,总是美好的。

我也希望,通过写城市建设,用我的笔,我的手,我的行为所在,去引领、去传承、去贯通、去创新这份薪火传人的事业,与同时代的人,共同进行一次可能时间会非常持久的传统文化的保卫战。

作家小档案

俞宸亭 女,1969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浙江诸暨,中国青年作家学会副主席,杭州桐荫堂书院堂主,城建女作家,国家二级作家,曾发表作品350万余字,创作《亦闲集》《亦闹集》《烟柳运河一脉清》《穿花泄月绕城来》《之江胜景》等,主编《杭州社科知识丛书——礼仪篇、文博篇》《吴山楹联集》《吴山楹联集粹》《绿色风行——文化深耕天子岭》《种桃种李种春风》《西山》等四十余本书籍和宣传画册,担纲包括《杭州运河文化创意园区》《用文学的力量解读经济主战场——东阳义乌艺术采风》《传统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以富阳为例》等重大城建课题二十余项。

给同学们推荐的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简·雅各布斯)

给同学们的一句话: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电影《乱世佳人》斯佳丽语)

猜你喜欢

西溪城建西湖
这个冬季没去看芦花
西湖
凯旋归来,致敬英雄!
雪后西湖 暖阳
Applying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rtist Focuses on Beautyof Jiangnan
浅谈城建档案的管理与创新
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与城建档案
西湖雪意
保证城建档案完整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