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索美拉唑联合茴三硫治疗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5-02-09周玉宏李文杰孙仁虎韩树堂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34期
关键词:美拉唑埃索反酸

周玉宏,李文杰,肖 君,陈 晶,孙仁虎,韩树堂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埃索美拉唑联合茴三硫治疗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周玉宏,李文杰,肖 君,陈 晶,孙仁虎,韩树堂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茴三硫治疗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NERD)的疗效。方法将90例NERD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A组予埃索美拉唑40mg口服,1次/d;B组予茴三硫25mg口服,3次/d;C组予埃索美拉唑40mg1次/d+联合茴三硫25mg3次/d口服。3组均治疗4周,观察3组疗效。结果A、B2组烧心、口苦症状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反酸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两药联用对改善NERD的烧心、口苦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组(P均<0.05),A组与B组缓解率及总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茴三硫治疗NERD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可作为一种新的联合用药方式,值得推广。

胃食管反流病;埃索美拉唑;茴三硫;临床疗效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反酸、烧心、上腹部灼热感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在西方国家有症状者占10%~20%,并发反流性食管炎(RE)者占3%~5%;国内对北京、上海两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GERD患者症状发生率高达97%,患病率为5.77%[1]。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NERD)作为GERD的一种类型,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烧心、反酸),24h食管pH检查证实存在酸反流,但内镜检查阴性[2]。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发生改变,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治疗后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主要评价茴三硫联合埃索美拉唑对NERD的治疗作用,以期选择一种新的联合用药方式。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NERD患者90例,诊断参照200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关于《胃食管反流病达成的全球共识意见》及我国2006年10月制定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中GERD相关诊断标准,均有“烧心”和“反流”特征性症状,经过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诊断用耐信量表)评分总分超过12分,并根据胃镜标准排除RE。本组患者排除有食管狭窄、消化性溃疡、消化系肿瘤、卓-艾综合征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85岁以上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肝、肺、肾、血液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患者。90例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25~63(45.5±7.4)岁。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34~63(54.75±10.18)岁。B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7~58(53.23±8.69)岁。C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5~62(49.52±7.40)岁。3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A组予埃索美拉唑(商品名:耐信,瑞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mg/片)40mg口服1次/d;B组予茴三硫(商品名:胆维他,成都国嘉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mg/粒)25mg口服,3次/d;C组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茴三硫口服,用法用量同前。3组均治疗4周并观察疗效。

1.3判定标准

1.3.1症状程度分级和评分标准[3-4]0级(0分):无不适;Ⅰ级(1分):症状不明显,在医生提示下发现;Ⅱ级(2分):症状介入Ⅰ级和Ⅲ级之间;Ⅲ级(3分)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偶尔服药;Ⅳ级(4分):症状介于Ⅲ级和Ⅳ级之间;Ⅴ级(5分):症状非常明显,影响日常生活,需长期服药治疗。

1.3.2症状发作频率的计分标准 从未有过症状发作计0分,每周症状发作<1d计1分,每周症状发作1d计2分,每周症状发作2~3d计3分,每周症状发作4~5d计4分,几乎每天都有症状发作计5分。

1.3.3每种症状积分 每个症状程度分级评分+每个症状发作频率评分为每种症状积分,每种症状积分最高为10分;每位患者的症状积分为各种症状积分相加的分数,症状总积分最高40分。本组症状及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积分均采用GERD量表,因收集NERD患者胸口痛、反酸表现很少,不作统计分析。

1.3.4临床疗效判定标准[5]NERD按症状的总积分进行疗效判断。缓解:症状总积分为0分;显效:症状总积分减少≥16分;好转:症状积分减少≥6分;无效:症状积分减少<6分或增加。总有效=缓解+显效。

2 结 果

2.13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3组烧心、反酸及口苦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各组烧心积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B组积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内反酸积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积分明显高于A、C组(P均<0.05),A组与C组治疗3周后,反酸症状消失,B组在治疗4周后症状仍未能消失;治疗1周后各组口苦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3,4周后各组内口苦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周后A组与B、C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治疗4周后口苦症状几乎消失,但A、B2组症状未能完全消失。见表1。

2.2各组疗效分析比较 治疗4周后C组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B组(P均<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变化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治疗1周比较,P<0.05;③与治疗2周比较,P<0.05;④与治疗3周比较,P<0.05;⑤与C组比较,P<0.05;⑥与B组比较,P<0.05。

表2 各组疗效分析 例(%)

注:①与C组比较,P<0.05。

3 讨 论

GERD是一种多因素、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国内外资料显示GERD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增加、男性、白种人、吸烟、过度饮酒、解剖结构异常及变化、体质量增加、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体力劳动、社会因素、心身疾病、家族史等[6],目前认为GERD的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所导致的疾病,是防御因素和侵袭因素失平衡的结果,且反流的强弱并非主要因素,重要的是食管防御机制的差别[7]。

GERD是多因素参与的疾病,目前已证实酸反流是GERD的主要致病因素,且食管损伤程度与食管暴露时间呈正相关[8-9],所以抑制胃酸治疗是目前治疗GRED的基本方法,已经被临床所认同,而PPI作为一种新型抑酸剂,治疗GERD的效果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从抑制胃酸的分泌情况看,埃索美拉唑具有高效、持久等优点,明显优于其他PPI制剂。另外近年来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监测证明反流液中还存在胆汁、胰酶及十二指肠液,临床亦观察电子胃镜下胆汁反流患者出现NERD症状,对抑酸治疗效果不显,说明酸反流或胆汁反流混合存在可能是NERD的一种机制,而临床无意识的使用促进胆汁分泌药物可使部分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故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也未发现临床医生单独使用促进胆汁分泌药治疗NERD的相关报道,只查阅到使用促胆汁分泌药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报道,故本文大胆设计一组单用茴三硫治疗NERD,以期有新的发现。茴三硫又称胆维他,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有促进肝细胞活力,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10],同时又具有胃肠道M受体和β2受体调节作用,可促进胃肠道蠕动,迅速消除腹胀、便秘、口苦口干等消化道不适的临床症状[11]。茴三硫既可吸附胆汁,减少胆汁淤积,防止胆汁向食管反流,又可调节胃酸分泌,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因此对NERD的治疗有一定作用,是防止胃酸和胆汁侵袭的有效药物,能减轻胆汁反流对食管的损伤。

本研究采用症状积分评价NERD的疗效,在埃索美拉唑抑制胃酸的基础上加用茴三硫吸附胆汁,减少碱反流。研究结果显示单药应用对反酸、烧心、口苦的症状缓解有一定作用,但二者联合应用对上述症状缓解更明显,疗效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改善NERD患者的生活质量,提示二者联合运用可有效治疗NERD,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潘国忠,许国铭,郭慧平,等. 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消化杂志,1999,19(4):223-226

[2] 许国铭,李兆申. 上消化道内镜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35

[3]ShawMJ,TalleyNJ,BeebeTJ,etal.lnitialvalidationofadiagnosticquestionnairefor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J].AmJGastroenterol,2001,96 (1):52-57

[4]WongWM,LamKF,LaiKC,etal.Avalidatedsymptomsquestionnair(ChineseGERDQ)forthediagnosisof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intheChinesepopulation[J].AlimentPharmocolTher,2003,17(11):1407-1413

[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61-73

[6] 陈灏珠,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M]. 1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62

[7] 张珊珊,王智峰,刘玉兰.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6):525-527

[8] 赵卡冰,王永华,郭荣斌,等. 食管运动功能与酸反流的关系及对食管炎发生的影响[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10):917-919

[9] 徐海珊,姜铀,张伯伦. 酸反流量和酸度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中的作用[J]. 临床内科杂志,1999,16(6):303-304

[10] 谭启均. 胆维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成都医药,2000,26(2):123-124

[11] 刘锅能,杨彤翰. 国嘉胆维他片的临床疗效观察[C]. 国嘉胆维他片临床资料与基础研究汇编,2002:20

10.3969/j.issn.1008-8849.2015.34.027

R573

B

1008-8849(2015)34-3834-03

2014-12-30

猜你喜欢

美拉唑埃索反酸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