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SP-1基因在口腔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的相关性*

2015-02-09赵聪杨森彭为王强

西部医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样癌粘液表皮

赵聪 杨森 彭为 王强

(遂宁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四川 遂宁 629000)

粘液表皮样癌临床上又称为粘液表皮样肿瘤,其在涎腺肿瘤中占5%~10%[1-3]。有研究根据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征以及组织学特征,将其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WHO 也曾使用粘液表皮样瘤的名称,但之后许多学者认为这种命名分类并不恰当,认为此肿瘤全部表现为恶性,应称其为粘液表皮样癌。且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高低以及生物学行为,将其分为低度恶性以及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WHO 组织在1990年进行修订的涎腺肿瘤的命名以及分类中已使用该种分类方式[4-6]。粘液表皮样癌来源于腺管的上皮细胞。本文研究TSP-1基因在口腔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可能的生物学作用与分子机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76 例口腔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210例,女166例。年龄在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3.4)岁。纳入标准为:①原发于口腔,并非其他部位的转移或者是复发型粘表患者。②在我院进行诊治之前未进行任何相关治疗,或在其他医院经过不彻底的手术治疗后3 个月内。③确诊为口腔粘液表皮样癌。④资料较为完善者。

1.2 研究方法 检测口腔粘液表皮样癌组织中TSP-1基因的表达:①经过脱蜡,水化处理。将组织制成切片,在恒温箱内60摄氏度下处理20min,之后将切片置于二甲苯内浸泡10min,将二甲苯更换后再次处理两次,置于无水乙醇内30s,此操作重复3次。②PBS液将其清洗3次。使用PBS调配出5%的双氧水,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0min,使用PBS清洗3次。进行抗原修复处理。将切片经过冷却处理后,使用PBS清洗3次。③在其中加入正常的小牛血清型封闭液体,室温处理10min,除去多余液体。④加入Ⅰ抗50μl,在4℃的冰箱中放置一夜。⑤将切片在室温下放置30min,PBS清洗3次。加入生物素化Ⅱ抗,在室温下静置20min。使用PBS 清洗3 次。⑥显色处理,脱水、封片之后镜检。实施MVD 测试,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实施操作,CD31使用高温进行抗原修复,呈现棕色单个或内皮细胞群的患者都将作为1个血管计数,但肌层较厚以及管腔面积大于8 个红细胞直径的血管不计入。在200倍的视野下实施血管计数,美例标本计数5个视野,取其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口腔粘液表皮样癌中淋巴结转移资料 口腔粘液表皮样癌高度恶性62例中有26例伴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1.9%;中度恶性169例中有23 例伴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3.6%;低度恶性145例中有3 例伴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1%。所有376例观察病例中伴淋巴结转移的总例数为52例。不同部位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所不同,转移率大于20%的肿瘤部位有颌下腺、舌下腺、磨牙后区、颊部、颌骨区,见表1。

2.2 口腔粘液表皮样癌中淋巴结转移分区情况 对52例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研究发现,同一侧Ⅰ区,Ⅱ区,Ⅲ区,Ⅳ区以及Ⅴ区的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4/52(27.2%),17/52(33.7%),5/52(14.1%),(1/52)1.92%以及(1/52)1.92%。高度恶性明显多于低度恶性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随访情况 对376 例中的323例患者随访12个月,其中高度恶性组62例随访59例,中度恶性组169例随访144例,低度恶性组145例随访120例及各组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情况,见表2。

表1 口腔粘液表皮样癌中淋巴结转移资料[n(×10-2)]Table 1 Data of the mucoepidermoid tumor 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表2 患者临床随访情况[n(×10-2)]Table 2 The conditions of patient's clinical follow-up

2.4 TSP-1基因表达和MVD 间的关系 TSP-1阳性组的MVD 是(18.4±4.9),阴性组是(29.8±6.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TSP-1表达和MVD之间的关系(n,)Table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SP-1and MVD

表3 TSP-1表达和MVD之间的关系(n,)Table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SP-1and MVD

3 讨论

粘液表皮样癌的主要成分包括粘液样细胞以及表皮样细胞,粘液表皮样癌源自腺管的上皮细胞[7-9]。70%以上可在腮腺癌患者中表现。小涎腺者常见于腭部,其他部位(如磨牙后区和颊部,及上、下唇等部位)则较少出现。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者为多见,且女性多于男性。高分化者常呈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肿瘤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结节状。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与临床分化程度关系密切,高分化型占多数,一般为无痛性肿块,生长较慢,病程较长,肿瘤体积大小不一,边界清楚,质偏硬,活动,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可为囊性,亦可为实性。发生于腭部或磨牙后区者,可见肿块在粘膜下呈淡蓝色或暗紫色,粘膜光滑,质地软,穿刺可抽出少量血性紫黑色液体。本病暂无有效的预防方法,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的关键[10,11]。

粘液表皮样癌高分化者和混合瘤较为相似,呈现圆形,肿瘤较小,直径多为2~到3厘米,少数超过5厘米。部分存在被膜,但多数不完整,甚至完全无被膜。剖面呈现出灰白色或者浅粉色,偶见分叶,可有数量不一致的小囊,内含粘液。低分化者完全缺少包膜,界限不清,侵及邻近组织。切面呈灰白色,不分叶,质地较为均匀,可见散在小囊以及半透明小灶。粘液表皮样癌镜下可见粘液样细胞和表皮样细胞以及中间细胞。粘液样细胞分化成熟时呈现出杯状或柱状,表皮样细胞类似口腔粘膜的复层鳞状上皮,可见细胞的间桥。中间细胞呈现出立方形,体积较小,大小一致,胞浆较少,类似上皮基底细胞。中间细胞可向粘液样细胞以及表皮样细胞不断演变。高分化者,粘液样细胞以及表皮样细胞较多,中间细胞较少,瘤细胞会形成不规则的片状,但是常会形成大小不一致的囊腔,囊壁衬里常粘液细胞。粘液样的细胞会覆盖在表皮样细胞上,也可夹杂在表皮样细胞之间。较大的囊腔会存在乳头突入,腔内存在红染的粘液。低分化者主要表现为表皮样细胞以及中间细胞,而粘液样细胞较少,瘤细胞间变明显,可见核分裂,实质性上皮团块多,囊腔少,并可见肿瘤向周围组织侵犯[12,13]。

TSP-1基因在处于低分化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几率显著小于高分化的组织,处于低分化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的密度以及细胞进行增殖的活性均高于高分化的组织。无淋巴结转移或者是远处淋巴结转移者,TSP-1基因的表达情况显著大于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者。随着患者肿瘤分化程度的不断下降,TSP-1基因表达会不断减小,致使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以及血管的生成能力有所差异。有研究者将TSP-1基因肽段转染到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内,使得TSP-1基因肽段处于过表达,经过转染之后的肿瘤细胞的生长率,在患者体内的致瘤性以及淋巴结转移显著下降。TSP-1 基因作用在人的肝癌细胞株HCCLM3 三天之后,细胞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然而通过功能性的抗体将CD36、CD47以及TSP-1基因相互结合的过程阻断之后,抑制率明显降低,并且CD36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阻断效果最差。CD36作为TSP-1基因对内皮细胞迁移以及抗血管新生进行抑制的关键受体,TSP-1 基因和内皮细胞上的CD36受体相互结合后,能接触到外围细胞发生凋亡的途径。3TRS与TSP-1 基因对内皮细胞迁移相关浓度进行抑制类似,3TSR 减少内源性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诱导的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的活性,并且通过VEGF 的表达进而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TSP-1基因的羧基末端4N1K 的多肽会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相应管道的形成产生阻碍,具体的作用功能表现在4N1K 会抑制成簇的黏附激酶以及bFGF实施诱导的磷脂酶C-γ的酪氨酸的相关的磷酸化,也会抑制bFGF 进行诱导的角膜血管的再生。在人体内,腺相关的病毒载体表达出的3TSR 以及内皮抑素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TSP-1 基因对内皮细胞的增殖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TSP-1基因对内皮细胞以及基质纤连蛋白的粘附作用进行阻碍,使得内皮细胞局灶黏着斑丧失,进而阻碍内皮细胞的增殖,该作用是由TSP-1的N 末端肝素结合区进行介导。有研 究发现[14,15],TSP-1基因 以及3TSR 在10-10mol/L时就可以使得一氧化氮对细胞的黏附功能的阻碍作用较为明显,一氧化氮对细胞内部的cGMP的积聚功能也被明显阻碍。除此之外,TSP-1基因能够通过竞争性的阻碍bFGF-2和内皮细胞相互结合位点的抑制其所受刺激的内皮细胞的增殖。

4 结论

TSP-1基因在处于低分化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几率显著小于高分化的组织,处于低分化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的密度以及细胞进行增殖的活性都高于高分化的组织,TSP-1基因能够抑制患者血管的再生。

[1]程永静,孙晓麟,李桂叶,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反应蛋白-1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6):606-609.

[2]Chen Li,Wang Chen,Wang Xu,et al.A reappraisa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tarsus adductus and hallux valgus[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4,127(11):2067-2072.

[3]马宁,成兴波,韩俊霞,等.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 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7):645-648.

[4]李多,周新华,吕平欣,等.肺粘液表皮样癌的CT 影像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539-541.

[5]宋颖韬,周晓燕,孙长生,等.错配修复蛋白hMSH2、hMLH1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0):1839-1843.

[6]张惠,向素芳,邓立强,等.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学基础[J].四川医学,2014,1(9):1235-1236.

[7]韩冰,王丽京,王静,等.Slit-Robo信号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1):37-39.

[8]黄江燕,邹贵勉,郑艺花,等.IgA 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SP-1表达及意义[J].国际泌尿系统杂,2014,34(1):46-48.

[9]程永静,孙晓麟,李桂叶,等.硬皮病患者血小板反应蛋白的表达[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2):122-123.

[10]邱振伟,温端改,侯建全,等.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与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22(2):205-208.

[11]范胜强,徐广明,姜萌,等.TSP-1、TGF-β和PPAR-γ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0(2):53-56.

[12]Beatriz,Martínez-Poveda,Javier A,et al.The brominated compound aeroplysinin-1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key pro-inflammatory molecules in human endothelial and monocyte cells[J].PloS one,2013,8(1):203-204.

[13]Arumugam R,Jayakumar,Xiao Y,et al.Decreased astrocytic thrombospondin-1secretion after chronic ammonia treatment reduces the level of synaptic proteins: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J].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2014,131(3):333-347.

[14]王忠富,侯毅斌,李建生,等.78例腮腺肿瘤的CT 图像特点及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14,1(29):37-38.

[15]张欣平,李光明,郭翠华,等.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食管癌[J].西部医学,2014,26(7):865-868.

猜你喜欢

样癌粘液表皮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基于SEER数据库的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分析
乳腺粘液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原发性左心房粘液纤维肉瘤1例
乙肝合并肝肉瘤样癌1例及文献复习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
5例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分析
肺淋巴上皮样癌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