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起肉种鸡丹毒的诊治

2015-02-09牛惠超

养殖与饲料 2015年2期
关键词:丹毒种鸡输精

牛惠超

河北省乐亭县畜牧兽医局,河北乐亭 063600

1起肉种鸡丹毒的诊治

牛惠超

河北省乐亭县畜牧兽医局,河北乐亭 063600

2013年5月6日,本人被邀出诊乐亭县武园种鸡场,诊断1起最近一个月连续出现死亡种鸡的病例。该养殖场饲养的是艾维因肉种鸡,这批肉种鸡是2012年引进的种雏,到2013年5月已经产蛋2个多月,该场现存栏种母鸡710只,种公鸡48只,全部采取人工授精方式生产繁殖商品肉鸡雏。自2013年4月1日-5月5日,据35 d的死亡记录显示,累计死亡78只,其中种公鸡死亡12只。日均死亡2.23只。据本场的技术人员介绍,鸡只每天都出现死亡,1 d死亡1~5只不等,母鸡产蛋率下降至55%。

场方之前已做了多方面的病情分析诊断,投喂了多种治疗药物,但始终未控制住种鸡的死亡。入场后,先到鸡舍内进行现场观察,发现整个鸡群状态良好,无异常表现,随后对当天死亡的3只种鸡进行了剖检,剖检病变显示鸡冠肿胀呈紫红色,整个腹部皮肤呈暗红色,局部有黑色斑块,腿部肌肉有出血斑点,心包发炎,心肌变性,肝充血肿大易碎,脾、肾肿大,有斑点状外观,腺胃、肌胃有点状溃疡,盲肠有结节。

随即采取鸡心血涂片,采集肝脾病料做触片,在兽医检验室染色镜检,3个病例片子内均见到密集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菌体长约1.8 μm左右,单独存在或成串排列。

依据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检验室镜检结果,初步判定该场所养种鸡连续死亡是丹毒丝菌造成的结果,即鸡丹毒。

鸡丹毒丝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易从鸡本身皮肤黏膜出现的破损伤口感染机体,随着种鸡场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使用,现已成为种禽生产需要着重预防的疾病。在生产中,雄鸡容易被细菌通过互啄等造成的破损皮肤侵入,雌鸡易由人工授精和频繁抓捕造成损伤而发病。该病不但可造成鸡只的死亡,而且经常影响到雄禽的受精能力,感染鸡群的产蛋能力也经常下降。其临床症状为:鸡通常表现急性败血症发作,在鸡群中出现散发性的突然死亡病例。死亡率10%以上,病鸡精神沉郁,死前发热,鸡体瘦弱,呼吸急促,鸡冠、肉冉紫红色肿胀,颜色变淡,体表皮肤潮红色,黏膜和浆膜有出血斑点,存在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肝脾淤血肿大。采心血涂片镜检发现革兰氏阳性、细长、单个或呈簇状存在的小杆菌。本菌对青霉素敏感。

建议该鸡场马上给现有存栏的鸡只肌注青霉素进行预防治疗。每只鸡肌注16万IU,1日1次,鸡群饮水中添加氨苄青霉素自由饮用,7 d为一疗程。对鸡场用2%NaOH溶液、金碘消毒液进行严格消毒,按以上处方治疗2 d后,种鸡群不再有死亡病例出现,产蛋率也随之逐步上升,通过治疗结果也验证了鸡丹毒丝菌感染的诊断。

事后分析,该种鸡场采取人工授精繁殖生产,现有的授精员都是经简单培训就上岗的新手,输精操作技术还不熟练,在输精时存在对部分种鸡的头冠、腿部尤其是对生殖道黏膜的损伤。另外在输精操作时,对输精器具消毒不严格,对鸡的伤口未做防感染处理,这样也为日后丹毒丝菌侵入机体创造了条件,所以该种鸡场发生了这次丹毒疫情。该场吸取了这次事件的教训,以后加强了场内授精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全面完善了人工授精规章,加强了对授精工作的监管。

2015-01-12

牛惠超,女,1976年生,畜牧师。

猜你喜欢

丹毒种鸡输精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不同输精方式及输精剂量和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深部输精技术在规模猪场中使用效果分析
黄马酊敷料外敷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关于肉牛冻精改良异地输精的解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夏季脚底生“泡”,警惕是“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