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5-02-09彭利英

养殖与饲料 2015年2期
关键词:患猪体病肌注

彭利英

重庆市巴南区南彭街道畜牧兽医站,重庆巴南 401347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彭利英

重庆市巴南区南彭街道畜牧兽医站,重庆巴南 401347

附红细胞体病是指由于附红细胞所导致出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主要会导致猪、羊、马、牛乃至人出现黄疸、贫血以及发热等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其中猪在出现附红细胞体病后主要症状为贫血、高热、全身发绀以及黄疸,若不能及时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易导致出现大批量的猪死亡。因此应对附红细胞体病在猪养殖中的诊断以及治疗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

附红细胞体病;猪养殖;诊断;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作为较为常见的急热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溶血性黄疸、贫血、发热、呼吸困难、虚弱以及皮肤发红等,多发于不同年龄段的猪群,对于养猪业的危害较大,因此本文对附红细胞体病在猪养殖中的诊断以及治疗进行相应的分析,为保障猪养殖利益提供参考。

1 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多发于雨水较多的季节,多呈现地方性流行。附红细胞体病易发于不同年龄段的猪群,仔猪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而架子猪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对较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最重要的传染源为隐性感染猪和患病猪,其主要水平传播途径为疥螨虫、吸血昆虫以及被污染的器械,如断尾器、注射针头、打牙器、阉割器等,主要垂直传播途径为子宫、胎盘等。另一方面,恶劣天气、应激因素、不良的管理等原因均会导致出现猪附红体病,或加重疾病症状,从而引发大批发病情况。

生猪在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后的疾病潜伏期为6~10 d,其体温升高到40~42℃,并且呈现出稽留热型。

2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

在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患猪进行疾病诊断时,主要根据其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学解剖检查结果进行诊断。附红细胞体病猪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以及贫血性黄疸,后结合其血液涂片病原体观察结果进行疾病诊断。对于隐性感染的患猪,血液涂片较难查出病原体,因此可以采取间接血球凝集实验、补体结合反应或间接荧光抗体技术进行相应的疾病诊断。

而在对患猪的临床疾病症状进行判断时,应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别鉴定。应正确区别由于其他因素而导致出现的贫血症状,如患猪若缺乏微量元素硒以及维生素E均会导致患猪出现黄疸以及贫血症状;而钩端螺旋体病亦会导致患猪出现溶血性贫血和黄疸情况,但常伴有较为严重的死胎和流产情况;由于黄曲霉素中毒而易导致出现的贫血和肝损伤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有饲喂发霉饲料的疾病史[1]。

因此在对患猪进行疾病诊断时,应有意识地加强诊断力度,并且注意鉴别诊断,从而有效地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为疾病治疗奠定基础。

3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及预防

在对附红细胞体病患猪进行疾病治疗时,由于感染该病的母猪可通过垂直感染的传播途径导致刚出生的小猪发病而出现贫血情况。因此在小猪出生时应通过肌注200 mg右旋糖酐铁以及土霉素30mg,15 d后再次肌注铁制剂[2]。或采取5~10 mg/kg贝尼尔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稀释至5%浓度,通过分点深部进行肌注,于48 h后再次注射。对于疾病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猪则肌注3~4次。同时给予患猪0.1~0.2 mg/kg土霉素肌注治疗,每天1次,连续肌注1周;或将药物稀释至1%~5%拌于饲料中,连续使用3~5周。

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中药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或在上述治疗的同时采取中药治疗能使得疗效更好。常用中药药方为当归、常山100 g,黄蓖、熟地、青蒿各60 g,赤芍50 g,川芎30 g,苦参、地榆各70 g。将药物粉碎后按照1%的比例混饲,给予每只患猪30~50 g的量,采取开水冲服,每天1剂。

为有效减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应有意识地进行相应的预防工作。第一,应加强饲养环境的管理,保持饲养工具的清洁卫生,有效减少不良应激影响。第二,应注意医疗器械的消毒与清洁,从而有效地减少血源性感染发生。第三,通过给予生长猪与肥育猪100~150 mg/kg的阿散酸日粮,连续使用1周,从而有效进行疾病预防。另一方面,可在病发流行季节于饲料中添加金霉素、土霉素等,从而有效预防疾病[3]。

4 小 结

猪附红细胞体病作为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为减少该种疾病对猪养殖的危害,应有意识地进行疾病地防护。在猪群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疾病诊断,并且采取相应的疾病治疗措施,从而保障养殖利益,减少损失。

[1]陈庆勋,孙凌志.中西结合防治猪圆环病毒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1,30(1):51-52.

[2] 徐锦翠.屏边县猪细小病毒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调查[J].云南农业,2010,12(4):48-50.

[3] 李少洋,陈庆勋.猪流感并发附红细胞体病的综合防制[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1,32(6):41-42.

常见的鸡抗寒饲料添加剂

鸡喜温怕冷,每逢寒冷低温季节,体质及生产性能下降,耗料增加,产蛋减少,容易患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如果在饲料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可增强鸡体的抗寒能力。

鱼肝油。主要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有增强体质、改善蛋壳质量、增强抗寒应激能力等作用。鱼肝油最好选用油剂或水剂,这样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维生素E。冬季低温会导致鸡卵巢性能下降,产蛋量减少。维生素E平时添加量为每千克日粮中10 mg,冬季需加大用量2~6倍,提高抗寒力和产蛋率。

维生素C。具有抗感染、解毒与抗应激等作用,能增加鸡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预防传染病,提高产蛋率。每100 kg鸡饲料中添加5 g维生素C,饲料消耗可降低,产蛋率提高。

钙。鸡体缺钙,轻者下软壳蛋,严重时会足趾抽搐,危及生命。冬季低温、少光照,鸡对钙质的需求量相应增加。

辣椒粉。含有丰富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冬季在鸡日粮中添加1%的辣椒粉,可提高鸡的抗寒力和产蛋率。

碘。补碘可增强抗寒保暖作用。方法有2种:供给含碘食盐,用量与普通食盐相同;或在饲料中添加海带,添加量占日粮的比例2%~6%,海带性寒,可配适量生姜缓和其寒性。

铁。动物缺铁,抗寒能力降低,怕冷。蛋鸡补铁很重要,需要量为35~45 mg/kg日粮。

来源: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2015-01-20

彭利英,女,1972年生,兽医师,副站长。

猜你喜欢

患猪体病肌注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改良肌注方法在提高妊娠合并梅毒产妇分娩新生儿肌注成功率中的应用
浅谈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
猪副伤寒的诊断及防治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UPLC-PDA-QTOF/MS分析肌注胆木注射液后大鼠血浆中的分布
猪霉玉米中毒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