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表现

2015-02-09杨智刚天津市红桥医院放射科30013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8期
关键词:铺路石弥漫性肺泡

杨智刚 天津市红桥医院放射科 300131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表现

杨智刚天津市红桥医院放射科300131

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胸部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AP患者胸部CT影像资料。结果:胸部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影、磨玻璃影、地图样改变、铺路石征、空气支气管征及不同程度的肺泡实变。 结论:PAP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做出诊断。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CT

PA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少见疾病,可独立存在,或伴有感染、尘肺、间质性病变与肿瘤等。PAP以肺弥漫性改变为主,以肺泡腔和细支气管腔内充满PAS染色阳性的不可溶性的富磷蛋白物质为特征,常伴有严重的呼吸功能损害[1]。临床易误诊,CT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能提供更多有关解剖细节及病变范围的信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现回顾性分析8例PAP的CT表现,以增强认识提高诊断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35~58岁,病程3个月~2年;临床症状:2例既往体健,因持续咳嗽咳痰就诊;2例有活动性气促,休息后缓解;3例咳嗽,痰中带血丝;5例有咳嗽、咳黏稠痰;2例有胸痛。体检4例弥散功能下降,肺总量、残气量轻度下降;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1.2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Spirip双排螺旋CT机,先行普通胸部平扫,层厚5mm,层距5mm,从肺尖至膈顶,矩阵512×512。再行HRCT扫描,层厚1mm,间隔5mm,骨算法重建观察。

2结果

8例患者CT均显示双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磨玻璃影,病变形态多样,分布广泛,与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晰,边缘可成角或呈弧形,呈“地图样”改变;其中4例磨玻璃影中可见细线样影,呈网状改变,呈“铺路石征”;2例于磨玻璃影中可见小结节影;2例在肺泡实变区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其边缘清晰、锐利。病变部位以肺门和双下肺明显。纵隔和肺门均无肿大的淋巴结,胸膜无受累。全肺灌洗治疗后,双肺透过度变强,磨玻璃影变淡。

3讨论

3.1PAP病因及病理PAP是于1958年由Rose等人首先报道,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理论认为肺表面活性物质平衡与肺的免疫功能受损是PAP的主要发病机制。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好发于30~50岁成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1)。PAP可分为特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类。原因不明的称特发性约占90%。继发性约占5%~10%,主要见于吸入工业粉尘、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缺陷病的病人。先天性罕见,表现为新生儿期的严重缺氧。

病变仅限于肺脏,胸膜及淋巴结不易累及。病理特征是肺泡上皮和间质细胞正常[2],肺泡腔内充满嗜酸性、不可溶性、均匀一致、无结构富磷蛋白物质[3];小叶间隔可因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而增厚。

3.2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变化多样,从轻微的渐进性呼吸困难到呼吸衰竭,可伴有干咳或微咳。不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倦、消瘦、低烧、胸痛和咯血。体检可发现湿啰音、杵状指或发绀。通常患者临床症状轻于影像表现。明确诊断需行肺活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3.3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表现X线胸片是PAP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但缺乏特异性[4]。典型的X线片显示双侧中央性、对称性的肺部阴影,肺尖和肋膈角区病变相对较轻。HRCT采取薄层扫描、高空间分辨率算法,能显示更多的解剖细节和病变范围,对诊断PAP有重要价值。CT主要影像表现为两肺广泛性浸润、不同程度的肿泡实变影;弥漫性磨玻璃影中因小叶间隔增厚交织成的“铺路石样”改变;“地图样”改变[5];肺泡实变区内“空气支气管征”;少数可见轻微支气管扩张;无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和明显实变等。

3.4PAP主要和以下疾病鉴别(1)细支气管肺泡癌:多起源于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影像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结节阴影,大小不等,病变中心密度较高,边界清楚,多合并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无铺路石征及地图样改变;(2)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与PAP相似,常可见蜂窝状影,增厚的小叶间隔边缘模糊,并常伴支气管扩张。PAP磨玻璃影一般边缘清楚,小叶间隔均匀光滑; (3)肺泡性肺水肿:患者多有心、肾疾病,液体从毛细血管渗出所致,影像表现以双侧肺野内带的蝶翼状模糊影为特征,影像表现与PAP相似,但后者无心脏增大、胸水等现象;(4)肺炎:临床上常伴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影像表现为肺内模糊斑片影,边界模糊,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抗炎治疗可吸收;(5) 结节病:结节病是一种非干酪性肉芽肿炎症为特征的多系统疾病,可累及肺部,影像表现可为双肺多发结节影及磨玻璃斑片影,多位于上叶区域,常伴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而PAP病程发展缓慢,多无淋巴结增大。

总之,肺泡蛋白沉积症为少见疾病,临床常误诊,结合本组病例并回顾国内外文献,笔者认为弥漫性磨玻璃影,地图征、铺路石征,为PAP特征性表现。HRCT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确诊需肺活检和肺泡灌洗术。

参考文献

[1]蔡祖龙,高元桂.胸部CT与MRI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27.

[2]Lin FC,Chang GD,Chern MS,et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nti-GM-CSF antibodies inidiopathic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J〕.Thorax,2006,61(6):528-534.

[3]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7-508.

[4]沈策,李惠民.肺泡蛋白沉着症的临床和影响学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2,8(2):167-172.

[5]周剑,孙宪昶.肺泡蛋白沉积症临床治疗的CT影像学评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3):344-346.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4-09-19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8-1088-02

猜你喜欢

铺路石弥漫性肺泡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铺路石和绊脚石
苜蓿素对哮喘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铺路石与绊脚石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采取有效方案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