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50例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体会

2015-02-09湖北省崇阳县人民医院4375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8期
关键词:萎缩性胃镜胃炎

何 平 湖北省崇阳县人民医院 437500

中医治疗50例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体会

何平湖北省崇阳县人民医院4375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救治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用药基础上选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法,评估两组治疗疗效,并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中,痊愈10例,有效7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为68.00%(17/25)。观察组中,痊愈1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0%(23/2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并且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所用药物及治疗方法进行不断的改变。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临床体会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由于患者胃黏膜萎缩变薄或黏膜固有腺体减少、消失而引起的临床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以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大[1,2]。本文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救治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针对病情采取西医常规方法和中医辨证分型疗法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救治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女22例,男28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7.15±2.35)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行纤维胃镜空腹检查及病理活检,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对照组25例,女11例,男14例,平均年龄(35.35±4.82)岁;观察组25例,女12例,男13例,平均年龄(40.12±2.7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特点观察组25例患者中,18例出现上腹饱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13例出现烧心,12例出现上腹隐痛,3例伴有大便隐血;胃镜检查18例出现黏膜充血,13例伴有十二指肠部溃疡,10例伴有腺体增生;病理检查13例幽门螺杆菌阳性,1例肠化生;中医诊治23例脾胃虚弱,13例胃寒较重,7例胃阴不足。对照组25例中,19例出现上腹饱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10例出现烧心,10例出现上腹隐痛,4例出现大便隐血;胃镜检查15例伴有黏膜充血,11例伴有腺体增生,10例伴有十二指肠溃疡;病理检查1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征,未进行中医诊治。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丽珠得乐 4次/d、0.3g/次,多潘立酮10mg tid,配合维生素B族;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用三联疗法;伴有上腹隐痛或大便隐血者加用甲硝唑0.4g、阿莫西林0.5g或左氧氟沙星0.2g bid;总疗程3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基础方:柴胡、丹参、茯苓各20g,白芍、赤芍、南沙参、 北沙参、白蔻仁各12g,炒白术、泽泻各14g,檀香、黄连、炙甘草、大黄各6g,炙甘草9g。脾胃虚弱者加用黄芪、升麻,胃阴不足者加用麦冬、肉桂,胃寒较重者加用干姜、吴茱萸,黏膜充血者加用乳没、薏苡仁、莪术、紫花地丁,肠化生者加黄芪、土茯苓,伴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发炎者加用白芷、白及、海螵蛸,伴有腺体增生者加用浙贝、生牡蛎、炮山甲。大便隐血或消化道出血患者视情况禁食和止血常规疗法。以上组方由我院药剂室煎制,2次/d。两组治疗期间,均不得同时服用其他中、西药物。忌烟酒辛辣、油腻食品,以清淡饮食为主。

1.4评价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及病理检查病征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及病理检查病征基本消失;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没有消失,胃镜及病理检查病征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13.6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10例痊愈(40.00%),7例症状明显好转,视为有效(28.00%),8例症状无好转,视为无效(32.00%),总有效率为68.00%(17/25)。观察组:12例痊愈(48.00%);11例症状明显好转,视为有效(44.00%); 2 例无效(8.00%),总有效率为92.00%(23/25)。两组治愈率比较,P=0.03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7<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3]。临床上以胃脘胀满、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为主要表现。病理特点为胃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本文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明显的优势,并且取得很好的疗效。本组方黄芪具有补气固表,肉桂辛温之品,刺激胃黏膜分泌胃酸[4,5]。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主治脘腹冷痛,丹参凉血消痈,乳没活血行气止痛,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将诸多药物组方能很好的起到养胃健脾、活血化淤、健脾和胃、益气养阴的功效。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同时对中医药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谭尕朵.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7):79-80.

[2]李志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1,8(17):1238-1239.

[3]李兆云.自拟益胃康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2):152.

[4]陈学堂.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8(5):245-246.

[5]吕军乐.9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治疗效果〔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9(15):4953-4954.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4-09-02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8-1045-02

猜你喜欢

萎缩性胃镜胃炎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