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调研与对策研究

2015-02-08郭玉良大连海事大学体育部辽宁大连11602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24期
关键词:全运会体育场馆体育产业

□ 郭玉良(大连海事大学体育部 辽宁 大连 116026)

高校体育在体育产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辽宁省的高校分布数量较为庞大,其中有六十多所高校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等城市,辽宁省所具有的外部环境和体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步伐。尤其是在第十二届全运会的顺利举行,为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提供了发展契机。但是在高校体育产业内容、管理模式和市场理念上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高校体育发展现状的调研,提出可行的改善措施,这对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和趋势具有实践性的探索意义。

1、辽宁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现状调研

调查发现,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主要目的是为本校的学生、教职员工提供体育运动等方面的服务,所占比例接近百分之八十,而其他的经营目的主要包含为社区民众服务;满足学校的体育教研、教学任务;提高本校的职工福利待遇;补充一部分学校体育设备经费等。由于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目的的限制,其服务对象的百分比由高到低的次序分别为校内学生、教职员工;体育爱好社区群众;其他学校的教师、学生等。高校体育产业经营内容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参与积极性,进而发展成为具有运动目的的体育消费者。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的内容主要为 “有偿开放”,所占比例为70.5%;“承办和组织体育健身培训”所占比例为67.6%;体育设施、器材的销售占52.9%,详细见表1所示。

表1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内容

2、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2.1、高校体育产业运行资金短缺

据调查,辽宁省高校体育的体育发展资金获得渠道主要来自国家教育、学校的拨款,来自企业赞助、团体自助所获得的资金几乎很少,因此高校体育产业的资金来源渠道甚为局限。另外,辽宁省各高校对体育产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到位,学校每年只会投入教育经费的1%来开展体育产业事业,且对体育经费的使用缺乏优化性和科学性,甚至有的学校还不足1%。另外,高校体育场馆器材和设置的配备不够齐全,更新速率较慢,因此资金问题成为阻碍高校体育产业进步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2、高校体育产业思想意识浅薄,缺乏市场观念

高校体育教育领导者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前景认识不足,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对体育产业市场观念的洞察力,认为高校体育设施和场馆只是为了体育教育和学生体育训练所服务。忽视了市场对高校体育产业的需求,对高校体育设施的配置和利用缺乏科学性,诸多高校体育场馆出现闲置,不能实现其建设价值,而是一味地消耗保养费用和管理费用,这无疑是对我国体育教育资金的浪费。另外,辽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开放模式和程度还不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达到协调统一。

2.3、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封闭,规模效益较低

据调查,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的主要经营内容集中场地租赁、承办体育培训工作,一般组织规模较小,且经济效益不均、时间短而不稳定,详见表1所示。各高校的体育产业组织与管理人员多来源本校学生与教职工,其专业水平欠佳,与社会市场的交流也缺乏经验,辐射度较小,没有充分发挥出高校体育产业的价值。经数据整理可发现只有20.6%的高校曾与社会企业通过合作举办过体育竞赛活动,其中通过合作机会获得企业赞助的高校所占比例为29.4%,且次数也较少,详见表2所示。可见,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与社会化的接触程度较为勉强,组织与管理模式较为封闭,导致经济规模与较低,这种发展状态根本无法实现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不利于学校体育精神的传播。

表2 辽宁高校社会化程度统计

3、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3.1、第十二届全运会对高校体育产业的促进作用

第十二届全运会为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创造了契机,因此要充分把握这一机会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首先,全运会为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带来物质基础的满足。辽宁省的多数高校都集中在沈阳和大连等中心城市,辽宁省为了满足此次全运会的场地需求,新建和改建了133各体育场馆,其中多数体育场馆都分布在高校校园内。体育场馆的新建和改建为辽宁省高校提供了充裕的体育物质基础,在为学生提供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基础上利于体育产业事业的发展。其次,第十二届全运会还为高校的体育产业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全运会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处于国内高水平竞技赛事领先地位,其对赛事的市场理念、管理计划、构架和经营模式都值得高校去借鉴和学习,由此可知全运会为高校提供了学习先进管理模式的机会。最后,还为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提供发展动力。体育消费是支撑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持续高涨的体育消费才能促进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辽宁省第十二届全运会的顺利举行,使群众从多种新闻传播渠道获得体育资讯,使全民健身理念得到广泛宣传,提升了群众的体育消费意识。因此辽宁省群众的体育消费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进一步促进高校的体育产业发展。

3.2、注重高质量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的引进

专业的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是体育产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辽宁省高校在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方方面处于紧缺状态,因此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具有专业体育产业知识的人才,且在管理和经营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第十二届全运会是规模型最大,且集中了多方面人才的运动会,届时高校可积极引进先关体育产业人才组建优秀的产业团队,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力量。

3.3、优化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的资源配置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与市场、社会接轨,不断了解发展形势的动向和趋势,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模式较为封闭,只限于对本校内体育的需求,缺少与周边社区群众体育的结合。这种体育产业资源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导致高校体育产业资源配置和使用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进而影响高校体育产业投入资金的短缺和人才的引进,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状态,给高校带来更多的体育产业资源损失。因此高校体育产业要创新管理模式,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理解周边社会体育的需求,实施开放型的体育经营管理模式,加大高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这样将使高校体育设施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3.4、坚持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人员应将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重点,不断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加强对市场需求的了解程度,通过多元化的资金筹备渠道来为高校体育产业提供物质保障,可通过企业投资、个人赞助、与企业合作开展竞赛等宣传手段来吸引社会各界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关注和支持;注重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保养,促进健身服务质量的提升;另外,高校体育产业要通过管理手段的创新来吸引更多的体育参与者,例如通过会员制、市场营销、多种宣传方式的运用,选择形式多样的产业经营项目来丰富高校体育产业内容,尤其注重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转换,从而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张春宇,冯欣欣第十二届全运会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4).

[2]王汉臣,许晓明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8).

[3]李少兰,王嫦敏.广东省高校体育产业现状和发展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6(9).

[4]崔晓霞.安徽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11).

猜你喜欢

全运会体育场馆体育产业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风采
完美闭幕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