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辐照血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5-02-08田敬荣任春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时点医科大学河北

苗 毅,田敬荣,任春梅,李 勇

(1.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河北 邯郸 056001; 2.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河北 邯郸 056001;3.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论 著·

辐照血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苗 毅1,田敬荣2,任春梅1,李 勇3*

(1.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河北 邯郸 056001; 2.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河北 邯郸 056001;3.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目的观察输入辐照血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不需要输血的20例食管癌患者为Ⅰ组(对照组);选取术中输入辐照血(滤白悬浮红细胞)的20例食管癌患者为Ⅱ组,选择术中输入新鲜血(滤白悬浮红细胞)的20例食管癌患者为Ⅲ组。全部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结果Ⅰ组CD3+、CD4+、CD8+、CD4+/CD8+、IgG、IgA、IgM均在术后第1天降低,术后第7天和第14天逐渐升高至术前水平,Ⅱ组输辐照血浆后各项免疫指标与Ⅰ组比较变化不大,Ⅲ组在术后第1天各项免疫指标明显受到抑制,虽然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有升高,但仍没有达到术前水平,3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辐照血(滤白悬浮红细胞)对患者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食管肿瘤;辐照血;免疫功能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5.11.022

输血是保证临床各种外科大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围手术期输血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同时可能引起肿瘤复发、感染率增加、缩短术后的生存时间等不良后果[1],然而术中输血又是保证患者安全以及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上提倡的成分输血具有很多优越性,但在成分血的制备过程中仍会有核细胞残留,因此在输血后可能会使受血者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辐照血是指血液经过一定剂量的放射线(γ射线或X射线)的照射,直接损伤T淋巴细胞的DNA,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丧失复制分化能力,防止其在受血者体内产生免疫反应[2]。本研究旨在观察食管癌患者术中输入辐照成分血(滤白悬浮红细胞)后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和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60例。TNM分期均为Ⅱ~Ⅲ期,卡氏功能状态评分>80分,血红蛋白>112g/L,血细胞比容>36%,血小板计数>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心功能2级以上,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所有输血患者均为首次受血,在输血前未进行过放疗、化疗以及使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选取不需要输血的20例食管癌患者为Ⅰ组(患者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8~70岁,中位年龄55岁;选取术中输入辐照成分血(滤白悬浮红细胞)的20例食管癌患者(患者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为Ⅱ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38~72岁,中位年龄54岁;选取术中输入新鲜成分血(滤白悬浮红细胞)的20例食管癌患者(患者来自邯郸市中心医院)为Ⅲ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7~71岁,中位年龄54岁。3组各项基础指标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Ⅰ组不输血,输注羟乙基淀粉(贺斯)维持血容量;Ⅱ组术中输入400mL辐照成分血(滤白悬浮红细胞);Ⅲ组输入400mL未经辐照的新鲜成分血(滤白悬浮红细胞)。3组麻醉方法相同,术中以平衡液及生理盐水补液。术中输入的血液均为1周以内的库存血,采用枸橼酸钠-磷酸盐-葡萄糖保存液保存,辐照血液在术前采用γ射线进行照射,辐射剂量为30Gy。

1.3 观察指标 3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以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早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EDTA抗凝。应用免疫荧光试剂盒,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

2 结 果

2.1 3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3组术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CD3+、CD4+、CD8+和CD4+/CD8+均在术后第1天降低,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后逐渐升高至术前水平,Ⅱ组输辐照血浆后各项免疫指标与Ⅰ组比较变化不大,Ⅲ组术后第1天各项免疫指标明显受到抑制,虽然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有升高,但仍没有达到术前水平,3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组别CD3+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CD4+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Ⅰ组53.47±2.4951.62±2.6554.20±2.5156.83±2.8836.83±2.4032.79±3.4835.26±3.5736.89±2.47Ⅱ组53.27±2.8551.23±2.4354.16±2.5556.69±2.5936.59±2.7032.40±3.7435.57±3.5336.73±2.64Ⅲ组53.65±2.7143.11±3.1545.49±2.9347.22±2.4036.72±2.5225.89±3.4526.55±3.3427.31±2.68组间F=7.890 P=0.000F=7.280 P=0.000时点间F=94.455 P=0.000F=13324.678P=0.000组间·时点间F=24.756 P=0.000F=17.063 P=0.000组别CD8+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CD4+/CD8+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Ⅰ组26.93±2.8326.18±2.7227.16±2.4627.08±2.651.37±0.521.25±0.121.30±0.221.36±0.15Ⅱ组26.82±2.7826.13±2.7427.11±2.2926.95±2.801.38±0.451.24±0.161.31±0.201.35±0.17Ⅲ组26.78±2.9435.61±2.7035.39±2.7135.17±2.611.39±0.390.72±0.080.75±0.090.77±0.12组间F=3438.754 P=0.000F=9129.054 P=0.000时点间F=2166.846 P=0.000F=118.917 P=0.000组间·时点间F=10.717 P=0.001F=3727.368 P=0.000

2.2 3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3组术前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IgG、IgA、IgM均在术后第1天降低,术后第7天和第14天逐渐升高至术前水平,Ⅱ组输辐照血浆后各项免疫指标与Ⅰ组比较变化不大,Ⅲ组术后第1天各项免疫指标明显受到抑制,虽然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有升高,但仍没有达到术前水平,3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组别IgG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Ⅰ组12.52±2.1112.18±1.5312.37±1.5812.64±1.51Ⅱ组12.58±2.0612.15±1.5612.33±1.6712.61±1.49Ⅲ组12.59±2.038.92±1.429.03±1.759.68±1.84组间F=1535.93 P=0.000时点间F=199.371 P=0.000组间·时点间F=8.923 P=0.003组别IgA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Ⅰ组2.75±0.202.50±0.192.64±0.222.81±0.26Ⅱ组2.74±0.222.48±0.212.62±0.232.78±0.31Ⅲ组2.77±0.181.29±0.141.32±0.151.56±0.24组间F=5314.600 P=0.000时点间F=546.948 P=0.000组间·时点间F=6452.184 P=0.000

组别IgM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Ⅰ组1.37±0.331.14±0.231.26±0.351.44±0.29Ⅱ组1.36±0.351.12±0.271.24±0.381.42±0.31Ⅲ组1.35±0.370.84±0.390.91±0.420.96±0.18组间F=1443.505 P=0.000时点间F=399.875 P=0.000组间·时点间F=583.055 P=0.000

3 讨 论

食管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因食管癌死亡的患者约30万,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每年全球的新发病例中中国人占一半以上[3],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病死率居第4位[4]。目前外科手术仍是食管癌主要治疗模式之一[5-6]。食管癌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对其实行的全身麻醉、手术治疗以及手术创伤引起的术后应激反应,均可引起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紊乱,加重免疫抑制[7]。食管癌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为了及时纠正患者术中贫血和血容量不足,术中输血必不可少。但是由于血液中含有多种成分,输血可能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受血者的免疫功能,进而会加重患者术后的免疫抑制,使机体内残存的脱落的肿瘤细胞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导致肿瘤复发及转移[8],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输血在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目前临床多提倡成分输血,然而在成分血的处理过程中仍会出现核细胞的残留。

有研究认为,肿瘤患者在输血后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可能与异体单核细胞、白细胞源可溶性介质、人类可溶性白细胞抗原有关[9]。淋巴细胞对电离辐射特别敏感,经过一定剂量的照射后,淋巴细胞不能修复损伤的DNA,从而导致其不能复制和分化,使淋巴细胞失去免疫活性,即使在受者体内存活,也不会对受血者的机体产生排斥和攻击。本研究选取了60例食管癌患者,将其分为3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输入未经辐照的成分血后,与未输血的Ⅰ组相比,T细胞亚群CD3+、CD4+水平明显降低,CD8+水平显著上升,说明异体输血加剧了食管癌患者已经存在的细胞免疫功能损害,而输入辐照成分血的患者T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则未出现显著变化。免疫球蛋白属于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指标,主要存在于组织液、外分泌液以及血液中,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的免疫状态进行表达[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未输血的Ⅰ组相比,输入未经辐照的成分血的Ⅲ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含量显著降低,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异体输血使得机体B细胞产生的抗体减少,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降低,输入辐照血的Ⅱ组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的表达量未出现显著变化。

本研究结果表明,食管癌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输入辐照成分血后,机体的细胞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水平以及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说明血液经过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后,淋巴细胞灭活,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不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供血中的淋巴细胞可引起食管癌患者的免疫抑制。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食管癌患者来说输入辐照血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输血技术,该技术可以避免异体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干扰,因此在临床上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1] 徐峰,郭建荣,金孝岠.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1):1647-1650.

[2] 蔡明翠,罗传杰,赵世能.30Gyγ射线辐照对库存红细胞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8):732-733.

[3]AllavenaP,GermanoG,MarchesiF,etal.Chemokinesincancerrelatedinflammation[J].ExpCellRes,2011,317(5):664-673.

[4] 冯立宁,武智聪,苏喜改,等.食管癌药物治疗研究概述及临床药学监护[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6):742-744.

[5] 陈焕文,杜铭.侧侧吻合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运用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4):366-367.

[6] 王磊,边振光,王晓健.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并发气道梗阻的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12,27(13):1159-1160.

[7] 郑振学,曹刚,袁昌政.舒芬太尼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1):890-893.

[8] 廖刃,刘进.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由限制性输血走向个体化输血[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7):481-482.

[9] 徐峰,李查兵.异体和自体输血对肿瘤患者体液免疫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7(1):71-72.

[10] 曹学平.输注辐照血小板后血液病患者免疫参数变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156-157,159.

(本文编辑:许卓文)

重申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

本刊作者在撰稿时请按照《<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投稿须知》中所列各项办理。特别是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714-2005)为准。参考文献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记;文献 的作者,1~3名需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al”、“他”;列出文献的题目(书籍列书名)和期刊名称(书籍列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名);期刊列出年份、卷次和期次以及起-止页码(书籍列出年份和起-止页码)。缺少任何一项,均为不规范。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2015-02-02;

2015-03-08

苗毅(1980-),男,河北邯郸人,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心胸外科疾病诊断治疗。

*通讯作者。E-mail:liyongdoctor@126.com

R

B

1007-3205(2015)11-1320-03

猜你喜欢

时点医科大学河北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O2O模式下我国网约车企业收入确认的探析
论“前后”的时间义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建造中船舶特定化属性分析
孙婷婷
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