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干预研究报告

2015-02-07赵佳

关键词:教育戏剧干预效果创造性思维

赵佳

摘要:本文将教育戏剧的形式运用到小学二年级心理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北京市某小学 8 个自然班进行创造性思维水平前测,从中选取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级,其中采取干预措施的班级作为实验班,不采取干预措施的平行班作为对照班,共 8 次干预,每周一次,每次 40 分钟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实验。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教育戏剧的形式对于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效果;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三维特性即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方面也有很大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无论男女均能取得显著的干预效果,其中女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幅度更大。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二年级学生;教育戏剧;干预效果

一、创造性思维和教育戏剧的主要内涵

关于创造力的定义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它是一种产生出人意料和高品质的、与问题任务相关的新思想的能力(Sternberg,2003)。吉尔福特总结出创造力的六个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再定义性、敏感性和洞察性。创造力的思维特点为创造性思维,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的辩证统一。

台湾张晓华(2004)给出以下定义,“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是将戏剧与剧场的技巧应用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国研究者马利文等人在初中生中开展教育戏剧的实践研究中提到,教育戏剧教学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热身游戏和创造戏剧。两个部分各有各的作用,游戏能够让参与者放松身心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创造戏剧则是表现自我的机会,通过戏剧的创造和表演重新认识自我和他人。两者在程度上是递进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简介

研究目的:

验证教育戏剧是否有利于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讨教育戏剧是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试图探究出一种可供参考的运用教育戏剧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整群随机抽样,从北京市某小学二年级中选取八个自然班中的2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创造性思维前测。根据测试结果,从中选择两个创造性思维水平相当的班级进行研究,实验班8班和控制班1班的主要任课教师、教学设备、学业成绩和智力水平等相当。男女比例约为1:1,平均年龄为9岁。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郑日昌编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为测量工具,将每个分测验分半,一半用于前测,一半用于后测,使得该测验更加适用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该测验的分半信度为0.62,计分者信度为0.96。其效标效度为0.31。

具体来说,言语测验部分包括:1.词语联想。词语联想是让被试者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两个字,如“人”和“开”进行组词,要求后面的词的最后一个字和前面的词的最后一个字相同,不能出现重复的词。根据组词的数量计算流畅性得分,数量最多者记1分,其他被试按照该比例计算流畅性得分;按照组词的类别计算变通性得分,如本次测验中整理前后测所有词语共得到7类(学习生活名词、其他名词、学习生活动词、其他动词、形容词、数量代、副连助叹拟),“学习生活”是指与学习和生活关系密切。如果一名被试的答案包括7类,那么他的变通性得分为1分,其他人的变通性得分按照该比例计算;独特性得分是先将7类中每一类的总数与所有词语的总数相比得到一个比值,再用1减去该比值得到每类的独特性指数,再与每个被试在每类所画的数量相乘得到一个小分,最终将该被试每类小分相加得到7类总分,把总分最高的人定为词语联想部分的1分,其他被试按照该比例计算独特性得分。2.故事命题。故事命题部分是给出一则短故事,让被试读完故事后拟定标题,要求拟定的标题越多越好,越和别人不同越好。其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计分方法同词语联想。其中,通过整理前后测所有故事命题得到5类(远主题名词、远主题名词短语、远主题动词、近主题名词短语、近主题动词短语),“远”和“近”是按照与故事主题相关程度划分的。

图形测验部分是添画,是让被试根据给出的椭圆形补画出图形,让椭圆成为所画事物的一部分,要求让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所画的东西是什么,画得越多越好越独特越好。其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计分方法同词语联想。通过整理前后测所有答案将画作分为九类(人、动物、植物、食物、交通、家居、军事、自然、卡通)。

测验总时间是30分钟,其中词语联想部分规定在5分钟内完成,其余各题不单独计算时间。三道题的每个维度最高分为1分,测验共计9分。

其中,考虑到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同时为了减少测验过程中的测验效应等因素,将施测时间控制在一堂课内。另外由于所测三性的重复,本研究未采用原测验的“亭子和路”的小设计。另外,由于“画影子”部分在类型上是有客观分类限制的,而创造性思维是不应受到限制的,所以未采用画影子部分。

三、 前测结果分析

在本研究中,二年级学生前测总人数为260人,创造性思维前测的总体平均分为2.28分。其中,创造性思维的三维特性即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平均分分别为0.57分、1.12分、0.58分。可见,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平均分接近,标准差接近,变通性平均分比流畅性和独特性平均分高,学生变通性整体水平高于流畅性和独特性,见表1;从频数统计得出,所有学生创造性思维总分的离散性程度不大,呈正态分布,其中最大值为4.76分,最小值为0.21分,平均数为2.28分。

从1班和8班的前测平均分来看。1班总平均分2.24分,流畅性0.56分,变通性1.13分,独特性0.56分。8班总平均分2.33分,流畅性0.58分,变通性1.16分,独特性0.59分。可见,1、8班的总平均分及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平均分较为接近。通过t检验得出1班和8班之间在平均分、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差异均不显著,所以1班和8班在参与前测的所有班级中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相当的,因而本研究选取1班和8班分别作为控制组和实验组。详见表2:

表2 1班和8班前测情况对照表

四、干预效果分析

(1)创造性思维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后测平均得分高于前测平均分,增益值是2.58分,t检验结果表明,8班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值为0.000)。另外,从个案分析角度来说,8班某同学创造性思维总分增益值最高达到4.67分,流畅性增益值最高达到1.85分,变通性增益值最高达到1.65分,独特性增益值最高达到1.89分。这些说明经过8周教育戏剧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干预以后,实验组8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干预是有成效的。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35 2.33 0.64 5.43 1.19 -17.52 0.000

1班 33 2.24 0.64 2.84 0.70 -5.39 0.000

(2)流畅性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流畅性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均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学生创造性思维流畅性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流畅性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35 0.58 0.21 1.76 0.51 -16.71 0.000

1班 33 0.56 0.20 0.76 0.24 -3.82 0.001

(3)变通性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变通性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学生创造性思维变通性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5:

表5 变通性的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35 1.16 0.26 1.91 0.29 -11.65 0.000

1班 33 1.13 0.29 1.31 0.24 -2.593 0.014

(4)独特性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独特性的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学生创造性思维独特性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6:

表6 独特性的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35 0.59 0.21 1.77 0.50 -16.85 0.000

1班 33 0.56 0.20 0.77 0.25 -3.84 0.001

从教育戏剧对不同性别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的差异来看,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班8班男生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之间有显著差异(P值为0.000),增益值是2.59分。实验班8班女生的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值为0.000),增益值是3.51分。控制班1班男生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之间差异与8班相比不显著,增益值只有0.67分。控制班1班女生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较8班相比也无显著差异,增益值只有0.53分。表明教育戏剧对促进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无论男生女生均有显著效果。同时,实验班女生的增益值高 于男生,在同样的干预内容和干预方法下,女生却比男生有更高的增益值,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有效。具体情况见表7、表8:

表7 男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17 2.32 0.60 4.91 1.21 -9.62 0.000

1班 18 2.25 0.67 2.92 0.73 -4.30 0.000

表8 女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18 2.35 0.65 5.86 0.99 -21.09 0.000

1班 15 2.22 0.63 2.75 0.67 -3.20 0.006

(5)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水平以及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后测得分与控制组1班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9:

表9 实验班与控制班创造性思维后测的差异比较

五、讨论与结论

(一)干预效果产生的原因

首先,从教育戏剧的内容和过程上来看。教育戏剧包括暖身游戏和创造戏剧、结束三大部分,这与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是一致的,能够将教育戏剧的形式运用到心理健康课程中去。“暖身游戏”的形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能够调动起他们加入课堂中来的积极性。第二部分的“创造戏剧”通过向学生展示小故事让学生写标题,或是给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安排角色和剧情表演戏剧,编排和表演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例如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具体问题情境“如何帮助画家脱离危险”,学生分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迅速思考出了如“让助手从旁悄悄提醒”,“给画家的鞋安上弹簧”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是一种提高,同时教师从旁提示学生尽量想出独特有价值的方案,孩子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案,这体现了对创造性思维独特性的培养。第三部分“结束”可以与每次干预的课后作业结合起来。可以说本研究的干预方案充分结合了教育戏剧的内容和过程,将创造性思维的三维特性紧密结合在干预过程的点点滴滴中,因而能够得到显著的干预效果。

其次,从教育戏剧的特点来看。课堂上所进行的戏剧活动大多为角色扮演,多属于即兴创作,并非那种有剧本或者众多观众在场的正式戏剧。一方面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也与创造性思维的三维特性想符合。全部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生参与戏剧活动可以使他们得到最大的学习机会,每名学生都能在创造戏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另外,参加戏剧演出的学生可以被视为参与者或游戏者,而不是演员,课堂的重点不在于表演的结果而在于戏剧创造的过程体验,可以说通过小组商量角色和剧情等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二)其他可能影响因素

在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t检验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控制组前后测也达到了显著水平。这可能与控制组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自然成长因素的影响有关。另外,也可能是因为学生受到了练习效应的影响以及教师期待效应的影响造成的。

总体来说,教育戏剧对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显著效果,在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维特性的发展上,教育戏剧的形式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就性别而言,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采用教育戏剧的形式都能够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中对促进女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优势更为明显。可见,教育戏剧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六、研究的不足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对于干预是否具有持续的后续作用,干预过程中的一些客观因素的控制,为何教育戏剧的形式对于女生的效果比男生显著,为何后测标准差要比前测标准差

数值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多大程度上解释其创造力的提高等方面还有很多的缺憾,也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 .台北:成长文教,2003.

2.Landy, R. (1994). Drama therapy, concepts, theories and practice. Springfield: Charles Thomas.

3.马利文,赵小刚.初中开设教育戏剧活动课程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

4. Sternberg, R. J. (2003). Wisdom,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synthesized. Cambridge Press.

5. Sternberg, R. J., & Ben-Zeev, T. (2001). Complex cognition: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though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干预效果创造性思维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