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智残青年志愿服务的“破冰”技术

2015-02-06路慧倩

法制博览 2015年30期
关键词:破冰身体语言言语

路慧倩

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镇江212003

美国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曾经这样比喻:一个人的“自我”就如同一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等只是露在冰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都藏在冰层下面,被压抑在下面的则是真正的自我,每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冰山,才能改变人生。破冰技术则来源于冰山理论。在户外拓展训练中,破冰技术主要有疯狂运动、直接亲密和消除自我等,这些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运动之后参与者又会恢复原先的常态,或者是技术难度较大,一般的志愿者难以操作有效。因此,作为对智残青年的“破冰”技术,必须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智残青年作为弱势群体,他们的身体或心理多少都有些障碍,志愿者们刚开始和他们接触的时候,他们会因为自身的特殊情况,表现出拒绝、回避等行为,或者他们本身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问题,志愿者们一时难以融入,无法为他们提供志愿服务。因此,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受太多潜意识的影响,达到解开他们闭锁的心理,引导他们敞开心扉的目的,成为了志愿服务的第一步。

一、把握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

这是一个从疾风怒涛慢慢走向相对平稳的时期,也是人生的黄金年代。志愿者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智残青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智残青年身处特殊的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既有固有的必然联系,又有其特殊性,它受先天与后天因素的影响,也受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青年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又因智力残疾而有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在前一阶段——青春期,他们自以为自己已经成熟,想要以独立人格出现,摆脱对父母家庭的依赖,也很渴望得到朋友,得到他人的接纳与尊重,以至于出现心理上成人感与半成熟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的矛盾,内心闭锁与行为开放的矛盾等。而到了正常青年期的阶段,他们因为智力的问题依然还停滞不前,生理和心理水平没能达到成熟水平,也没能承担起应有的社会义务,生活空间还是比较狭窄。而作为智残青年人,他们又表现出自卑感和孤独感等,能力的低下,自认为被人瞧不起,性格上也越来越孤僻,胆怯,自尊心受挫。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般人都有五个需要层次,除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外,他们还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这是人生强大的推动力,然而由于自身的残障,他们敏感多疑,不愿主动与社会接触,淡化人际交往,以其特有的防御机制在社会上生存,社会化程度和效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调整志愿者的角色认知

角色认知是指对任务的了解程度,这个认知很重要,它涉及到志愿服务的努力方向,涉及到与被志愿服务对象的关系建立。有人对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动机做过调查,愿意“奉献爱心、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的人约占90%以上,想“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的人约占70%,想“尝试新生活方式,做有趣的事情”的人约占50%,其他原因如“闲得无事散散心,为自己谋各种机会”的人约占30%。我们知道,志愿者们都在各自岗位上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成为一名志愿者角色后,极有可能与以前的角色发生一些冲突,面对这些特殊的对象,该如何调整好呢?志愿者们要明白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所向,明确自己的具体任务,明确被服务者的需求,要谨防因主观臆断而产生片面和极端的认知,不能认为“我是成年人,我是来帮助你的,只有站在我这个角度考虑问题才没错”;谨防因完美主义个性而产生沮丧和受挫心理,不能总是觉得“我必须帮助你把任何事情都处理好,做就要做到最好,不然等于不做”;谨防因刻板认知而看不到变化和发展,不能抱定“这些孩子先天不足,后天乏力,想要改变他们真是难于登天,干脆做一步看一步,有心就行”的消极心态。

三、建立良好的志愿服务关系

志愿者与智残青年之间的关系是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他们必须以认同感和信任感为基础,但是建立的难度还是很大的。一方面是智残青年的服务需求、存在的问题以及周围背景比较复杂多样,另一方面是对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志愿技术都有一定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了解智残青年的基本情况前提下,还要掌握他们的基本需求和存在问题,要尽量建立与他们之外如家庭成员的关系,获得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因此,刚开始的介入十分重要,为了给他们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我们要以诚相待,并尊重他们的人格、秘密、个人隐私,不要随便干预,不要出于好奇的念头去强行探问。关系建立得好,他们才能信任志愿者,畅所欲言,志愿者也能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提供服务。一旦关系建立不佳,缺乏信任、真诚和积极关注,就难以架起沟通的桥梁,志愿服务的效果自然也不理想,这个关系是今后工作深入的重要基础,而它的建立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根据智残青年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

四、充分运用好非言语技术

一般地,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行为来实现的。言语表达是谈话双方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建立关系的基本条件之一,然而,在交流过程中体语沟通却也必不可少。体语是身体语言的简称,是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因此,即使对方不说话,志愿者也可以凭借她的身体语言来探索她的内心,对方也同样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感受到志愿者的一些想法。因为有的人即使在语言上伪装自己,但身体语言却经常会“出卖”他们。所以前面已经谈到,作为一个志愿者应该进行必要的角色认识的调整。

在非言语行为中首要的是目光注视和面部表情,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际沟通中如果缺少目光交流的支持,将会使双方沟通过程变得不愉快,而且很困难。一般来说,对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人,他们更愿意注视,愿意交流。通过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志愿者会发现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往往会在脸上透露出来。其次,身体语言,不同的身体语言,可能传达惊奇、苦恼、愤怒、焦虑、快乐等各种情绪愁。第三,声音,声音通常包括嗓音的音质、音量、音调和言语速度。志愿者可以借助于他们声音的轻重缓急,去判断他们特殊的思想和感情。

总之,要做好一名特殊的志愿者,志愿者的一言一行都特别重要,除了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技巧之外,还要受到其价值观、品德修养、信念等诸多因素影响,恰恰是这些对志愿服务的成败举足轻重,忽视提高自己内在素养的修炼,难以实现最初的“破冰之旅”目标,难以投入更深的志愿工作,更难以成为一名真正为智残青年服务的优秀志愿者。

[1]张倩,李妍辰,孙静等.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21).

[2]王琦琦.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模式的新构想[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3).

[3]张宇斌,王伟鑫.当代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工作之现状调查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3).

[4]李志军.南京市残疾人教育发展现状及需求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

猜你喜欢

破冰身体语言言语
身体语言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论审讯中身体语言的运用与利用
关于冬天
法媒:北京“破冰”北极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