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

2015-02-06徐洋洋

法制博览 2015年35期
关键词: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徐洋洋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

徐洋洋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深厚沃土,为更好的适应时代需要,我们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融合。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创新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推向了历史的新阶段,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讲仁爱、重根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学习习近平的这一系列讲话,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具有深远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包涵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不同的时代背景,都会产生与其相符合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正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了世界文明优秀成果,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最根本的价值观,一定不能离开中国社会这个特定的环境。如孔子的《论语·卫灵公》中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思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及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筑提供民族根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以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所创造的传统文化为根基,抛弃传统,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文化基因,丢掉了根本。这一论述,着力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体现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价值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就是“源”和“流”的关系,“源远”才能“流长”,因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此为基础,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本,丢掉了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无法在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中站稳脚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为基础,与其前时代的思想意识紧密相关,同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离开前人已有的思想基础,只有不断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才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客观的态度,使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并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升华

一个社会价值观的生成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不能把任何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当成其他文化的价值追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立国的根本,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自然离不开中国社会这个特定的生长环境,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对中华儿女的价值取向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充分借鉴了世界文明成果,最终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特别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抗战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延安创办的《中国文化》为宣传先进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的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十七大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更是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要竖立公民的文化自信,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定的理论基础,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深渗透于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息息相通,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又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如儒家的“忠、孝”观念,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要求我们孝敬父母,顺从父母,同时,传统中的“孝”又是和专制联系在一起的,子辈的社会价值就会遭到忽略;又如,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宣扬的是男尊女卑、绝对服从的观念,与现在社会要求民主平等的观念相悖,应当舍弃,但“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时要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的予以继承,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彰显了它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另外,在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但并不意味着中华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唯一内容,排斥世界文化的其他优秀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广泛借鉴了世界文明之有益成果,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新的生机,使其真正成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

三、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创新性发展,大力开展传统文化育人化人的作用,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情怀;“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的思维方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的人格修养教育等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另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对一些经典古籍进行解读,使传统文化符合时代的需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使人们喜闻乐见,符合大众口味,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热情,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

(二)要在国民教育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因此,我们要在课程修订中强化传统文化内容,帮助广大青少年普遍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对广大青少年的培育中,进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另外,我们可以定期开展经典阅读、收看传统文化视频宣传等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基础作用,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广大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广大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方向。

(三)利用重要节日进行思想熏陶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只有明确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源,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蕴藏着丰厚的教育资源,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些民族传统节日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培养民族文化的个性,而且使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中国人也特别重视过节,发挥传统节日的教育功能,不仅有利于加深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而且还能使其保持着中国的特色。

总而言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加注重和弘扬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深深植入其中,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10-18.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17.

[4]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5]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1).

[6]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7]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1):38.

[8]张岱年.中华文化概论[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9]<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10]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

作者简介:徐洋洋(1990-),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5-0289-02

猜你喜欢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