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三项关键技术

2015-02-06

中国动物保健 2015年1期
关键词:发情周期繁殖率蜡笔

(临清市畜牧兽医局山东临清252600)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三项关键技术

付太银

(临清市畜牧兽医局山东临清252600)

繁殖工作始终是规模牧场生产的重中之重,随着饲养管理的改进,个体单产水平逐年提高,甚至出现单产越高繁殖率越低的现象。中小规模牧场受多方面影响,繁殖率问题始终是阻碍企业健康发展、获取更高效益的制约因素。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及生产实际,就21日妊娠率、涂蜡笔技术、同期排卵三项技术作一详细介绍,对牧场改进繁殖工作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奶牛;繁殖率;21日妊娠率;涂蜡笔技术;同期排卵

繁殖效率在奶牛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奶牛繁殖效率成为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对相关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科学、有效整合,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牛群繁殖效率,增加牛场经济效益。本文着重从21日妊娠率、涂蜡笔技术、同期排卵技术等三个方面做一详细介绍。

1 21日妊娠率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牛场繁殖方面存在的问题,克服传统统计方法的不足。美国奶牛临床繁殖领域于上世纪80年代引入“21日妊娠率”的概念,它以奶牛一个情期为阶段,可以让牛场管理者和配种人员及时了解目前繁殖现状,从而有效指导牛场管理和配种技术人员的工作,提高决策效率,避免经济损失。

1.1 21日妊娠率的定义

在21日期间(“21日发情周期”),全部应配种母牛的实际妊娠率,其计算公式为:实际妊娠牛总数÷21日内全部应配种牛总数=21日妊娠率。

21日妊娠率受下列五项因素制约:

发情检出率×母牛繁殖力×发情观察准确率×公牛繁殖力×输精技术=21日妊娠率

分析上述五项制约因素,显而易见,21日妊娠率不仅度量情期受胎率,还度量与提高奶牛群体繁殖效率至关重要的发情检出率。

1.2 21日妊娠率的计算

1.2.1 软件自动生成 DC305、DHI(美式版)、Dairy-Plan(基伊埃)、阿波罗系统(利拉法)、阿菲金系统、SmartDairy(博美特)等均可自动生成21日妊娠率。

1.2.2 手工计算 产后适繁母牛:凡产后完成自愿等待期(一般为产后45~60 d),进入第一个21日发情周期的牛,都应属产后适繁母牛。

第二个21日发情周期产后适繁母牛:第一个21日发情周期经配种未孕并表现发情牛,再加第一个21日发情周期未配种牛。但是,第一个发情周期配种后未做孕检者除外。如可以在配种后35日决定被配种牛是否妊娠,那应将空怀者计算入内。第三个21日发情周期,以及第四个发情周期产后适繁母牛,则可比照上述原则依次类推。

计算:以任何一个21日发情周期内产后适繁母牛总头数,减去后来死淘头数,其差数为分母;以该21日发情周期实际妊娠牛总头数为分子;计算结果即为该21日发情周期的21日妊娠率。各个21日发情周期妊娠牛头数相加总和(分子)被各个21日发情周期产后适繁牛头数相加总和(分母,需剔除死淘头数)相除就是该奶牛场群体21日妊娠率。

更简单的办法:任何一个21日发情周期内的发情检出率(参配率)乘以该期情期受胎率之积,即为该期的21日妊娠率。但计算结果多少会受该期死淘率的微小影响。

一般情况下,奶牛场群体21日妊娠率平均水平为16%,比较好的为20%,优秀的应在25%甚至更高。

2 涂腊笔技术

涂蜡笔技术是一项简单易行且准确率高的提高发情鉴定率的技术,在美国规模化牧场早已普及使用,而国内仅有少量牧场使用。

2.1 使用对象和方法

包括待配牛和配过的牛,不包括确认妊娠的牛只。坚持对所有的牛只涂蜡笔,1~2次/d,以早晨为佳。涂抹部位在尾椎上面,从尾部到十字部,长约30~40 cm。

第一次涂时,3~4个来回,之后只需要1~2个来回,目的是补充颜料,使其保持新鲜。

2.2 记录

对于鉴定为发情的牛只,做好记录和标记。在尻部两侧标记当天的日期。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配种时找牛,二是便于第二天识别已经配过的牛只。

2.3 结果判定

重点是观察和区别爬跨过的和未爬跨过的牛只尾部所涂蜡笔染料的区别。发情奶牛接受爬跨后,尾部毛发被重压,蜡笔涂料被摩擦掉,或者被其他奶牛腹部粘附的牛粪污染,颜色因此变浅或变深。未发情牛不接受爬跨,尾部毛发未被压,保持直立或高耸(被其他牛舔舐的,毛发侧立,倒向一侧),上面的蜡笔涂料保持新鲜,与新涂抹的保持一致。尾部毛发颜色与其他部分一致,均为白色,而非被污染的灰白色、灰色。

2.4 建议的操作流程

两个配种员为一组,一个在颈夹前面,观察牛号,查看系列记录表,解冻精液,处理和准备配种;一人在奶牛后面,观察发情鉴定,涂抹蜡笔,标记发情牛只和可疑个体。对于可疑个体,当即进行直检。对于发情牛只,做好标记,当即进行配种,或者等该牛舍结束后统一进行配种。

有试验结果表明,与肉眼鉴定相比,涂蜡笔法可提高48%~70%的发情鉴定率,可以找到93.9%的发情牛。

3 同期排卵技术

1995年,Pursley等人将前列腺素F2α(也称“地诺前列素”,PGF2α)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结合起来做奶牛同期发情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法可使所有被处理奶牛在最后一次注射后于24~32 h内全部发生排卵,定时配种所取得情期受胎率甚至可高达47%。国内一般称之为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

3.1 基本原理

首次注射GnRH旨在控制卵泡波中卵泡的发育和演变;然后注射PGF2α使发情周期黄体和从卵泡波优势卵泡排卵形成的黄体溶解退化;第二次注射GnRH则使发育成熟卵泡在一定时间内排卵。

3.2 具体操作规程

在第0天注射100 μg GnRH,第7天注射25 mg PGF2α,56 h后注射同样剂量的GnRH,16~18 h后进行输精。

3.3 建议

国外大量的研究结果推荐:将第1次注射GnRH选定在发情周期的第5天,可以减轻对妊娠后胚胎存活率的不良影响。

85%的牛在人工授精时不表现发情症状,但配种员不应该错过配种时间,即使没有发现发情症状或没有子宫触诊。

0~7 d之间如果发情,适时配种,停止后面的程序。

3.4 预同步方案

这种方案实际上是同期排卵技术的一种改良形式。对大型牧场来说,预同步管理技术是首选。在分娩后35~40 d注射PGF2α,14 d后再注射一次。预同步技术处理,应在第二次注射PGF2α时自愿等待期刚好结束,这样表现发情症状的牛就可以进行输精了。没有表现发情症状的牛,第二次注射PGF2α的12~14 d(建议14 d,以利于计划安排)之后,开始使用同期排卵技术。

4 早期妊娠检查

配种后应尽早进行孕检,确定是否妊娠,以便安排配种计划和转群。

直肠检查:受技术熟练程度影响很大,熟练程度高的一般可在配种后35 d左右做出判断,但会造成11%的胚胎死亡。

4.1 B超机

利用B超机进行早期妊娠诊断,小牧场可以委托饲料供应商提供相关服务。B超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操作人员对B超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配种后B超检测的时间以及B超仪本身的等因素的影响。

4.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通过检测牛奶中妊娠相关蛋白以确定牛只妊娠状态,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动物的检查处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牛配种35 d后极高。每批检测时间少于3.5 h。

4.3 检测试剂盒

这种检测方法基于免疫学原理,通过检测牛血液中妊娠相关蛋白,在怀孕早期确认妊娠牛只。不仅准确性高(95%以上),而且能避免过早的与胚胎直接接触,造成流产,同时不受人员因素的干扰。配种后28 d时进行尾根血样采集,通过牛怀孕测试盒进行检测,最后利用酶标仪2.5 h后就可以判断出奶牛受孕与否。

5 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新技术的应用对企业老板和技术人员来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企业老板还要投入较以往更多的资金去做改进工作。

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发展中。对于任何一个牧场,全体员工只有解放思想,及时接受管理生产新理念,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并在实践中认真落实、锻炼提高,整个牧场才能保持健康发展,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编辑:狄慧)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1.015

猜你喜欢

发情周期繁殖率蜡笔
滩羊发情周期内4 种生殖激素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TLR4基因在绵羊不同生理状态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RNA表达
快乐的小蜡笔
小蜡笔去上学
红蜡笔
生殖激素对母猪发情周期的调节
找蜡笔
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治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提高家兔繁殖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