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治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2014-07-28陈德华

湖北畜牧兽医 2014年3期
关键词:提高措施防治

陈德华

摘要:在国家农业政策补贴下,养殖户养猪积极性明显提升,为保障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该文分析了母猪繁殖障碍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母猪繁殖障碍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关键词:母猪繁殖障碍;防治;繁殖率;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S81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3-0049-01

1母猪繁殖障碍原因分析

结合某地区养猪业实际情况来看,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繁育率过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后备母猪不发情、仔猪断奶后母猪发情情况欠佳和屡配不孕。

结合生产养殖的实际情况来看,后备母猪发情率过低与多个因素有关,比如单圈饲养,与公猪的隔离养育使得母猪缺乏性刺激,先天性欲较差,继而发情率过低,影响生育繁殖。饲养过肥和营养不良也是造成母猪不发情的两个重要原因,结合目前情况来看,当一个圈内饲母猪数量过多时,摄食不足致使母猪整体健康水平欠佳,营养摄入不足会带来卵巢发育不全或萎缩等问题,影响繁殖水平和繁育率;饲养过肥,与营养不良的情况恰好相反,母猪吃得过多同时缺乏运动,会导致卵巢脂肪变性或卵巢萎缩等影响发情,与饲养员喂养不够精心也有密切关系。在母猪成长到性成熟阶段,有时也会出现微弱发情或安静发情等情况,因发情表现不够显著,在公猪接近时缺乏特异性表现而被忽略,这些也是造成繁殖率过低的原因[1]。

2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治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2.1母猪繁殖障碍的措施

母猪繁殖障碍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饲养工作,影响农户的收益,所以,根据造成繁殖障碍的原因寻找针对性解决措施是关键。

比如后备母猪不发情的问题,养殖管理期间,要做好母猪管理,从日常管理和饲料管理两方面入手,提升饲养员知识水平、饲养水平与责任心,提升管理水平,避免母猪出现过肥、营养不良等情况,喂料情况根据母猪健康进行合理调整,精料和青饲料合理搭配,督促其日常合理运动,以便日后更容易受孕。

在母猪准备受孕期间,合理利用公猪进行刺激、利用药物进行诱导,比如每天将公猪赶往母猪栏内刺激10~30min,促使母猪脑垂体分泌加速卵巢成熟、卵泡发育的激素,更容易发情和排卵;或者利用生殖激素,促使母猪发情,比如肌内注射前列烯醇、孕马血清,当母猪发情时迅速安排受孕[2]。通过日常管理中合理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为母猪日后发情受孕生仔塑造好身体。

2.2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通过合理选留、利用后备母猪来提升母猪质量。选留优良的后备母猪能够保证猪群的更新质量,严格的个体筛选在后续实施杂交计划时才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优良后备母猪的筛选至少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身体健康、四肢健壮,无明显瑕疵或疾病,产仔数≥10头,阴户发育正常,乳头≥7对等。选留的母猪要做好管理培育,避免出现不良情况,在配种受孕时保证身体健康状况达标,也要注意尽量避免过度、过早配种,降低利用期限。

母猪受孕生仔时要遵循合理的胎次结构,以逐步提升猪群水平。尤其要注意适时配种,注意窝产仔数,避免过早或过晚,损失卵子或影响产仔数量等。根据养殖数量和公猪情况在受孕配种时予以安排。公猪的选择也是提升繁殖率的重要一环。公猪的日常饲养管理也要严格按照规定,配种过程中合理使用公猪,以保证精液质量。公猪饲料里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要保证,尤其是钙磷等元素,要得到充足保障。公猪配种前要检查精液品质,选择高质量公猪,以中上等膘、身体健壮、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为最佳选择。在母猪生仔之后,要尽量采取多种措施合理缩短哺乳期,实施早期断奶。比如合理应用有关营养学和生理学的知识增加母猪产仔数量,增加产胎数、缩短繁殖周期,断奶期在产后一月内为最佳,对幼崽和母猪负面影响最小。青年龄的母猪可推迟到35 d左右,有利于提升第二胎的产仔数量。

总之,要根据母猪养殖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引发繁殖障碍的原因,并寻求针对性解决措施,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保证繁殖率。

参考文献:

[1]陈 芹.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几种病毒病的特点及防治[J].福建畜牧兽医,2008(3):56-57.

[2]刘国红,张 力.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2013(5):49-50.

猜你喜欢

提高措施防治
如何提高军校年轻教员任职教育能力
中速磨煤机磨损加剧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探讨信息化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的措施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如何提高民办高校的大学英语四级的过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