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曲《绣金匾》的音乐结构与演奏教学分析

2015-02-05张冰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装饰音小节乐曲

张冰冰

(扬州大学 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钢琴曲《绣金匾》的音乐结构与演奏教学分析

张冰冰

(扬州大学 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绣金匾》是广大钢琴弹奏者喜爱的中国钢琴作品之一。这首作品由王建中先生创作,以中国民歌《绣金匾》为素材,加上多种作曲技巧,对其进行技术改编,使之成为一首具有浓郁陕北风格特色的钢琴作品。文章以分析《绣金匾》的创作背景和演奏技巧为切入点,为该曲的音乐本体分析及演奏教学提供参考。

绣金匾;钢琴改编曲;作品分析;演奏教学

民歌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许多作曲家在民歌的基础上,加上多种作曲技巧进行改编,使之成为优秀的钢琴作品。本文以《绣金匾》为例,通过对其创作特点、和声织体、演奏技巧等进行分析,与其他民歌改编钢琴作品进行和声织体、发展手法等比较,结合自己的演奏,感悟、体会、理解作品,把握乐曲情感,让更多爱好中国传统音乐的钢琴演奏者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绣金匾》的背景分析

(一)《绣金匾》的创作背景

《绣金匾》原为甘肃庆阳民歌《绣荷包》,由汪庭有在《绣荷包》的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汪庭有自幼家境平寒,全家靠沿街乞讨度日,十分艰苦。因家境不好,他不曾上过学,在陕北一带做工时,深受广为传唱的《五更道情》、《绣荷包》、《五哥放羊》等民间小调的影响,对其产生深深地喜爱。在陕北生活期间,生活环境的改善和边境地区的不断地变化,为汪庭有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激情、快乐和喜悦。为了向毛主席等领导人和共产党表达他的赞美与感谢,他采用《绣荷包》的曲调,再编写歌词以抒发对新生活的无限感激。但是考虑民间《绣荷包》在民间是男女之间表达爱意的歌曲,不适合用来歌颂领导人与共产党,遂改名《绣金匾》,《绣金匾》一经传唱,便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与赞赏。钢琴改编曲《绣金匾》,是著名钢琴作曲家王建中在民歌《绣金匾》的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以歌曲《绣金匾》为素材,采用了原作品朴实、动听的旋律,运用不少的钢琴技巧加以拓展,并加入一些有民族特色的装饰音,表现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与演奏技巧,使乐曲注入了浓郁的民族内涵,是中国改编钢琴作品中的优秀典范。

(二)王建中简介

我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就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与钢琴系,担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副院长等职位。他创作、改编的钢琴作品,多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写作技巧,将西洋乐器与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相互融合,碰撞出心的火花。他在改编创作上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突出旋律线条的特点,注意作品的“旋律性”、“装饰性”、“层次性”,不仅保留了原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同时采用西方音乐中多声部和声织体结构的写作技巧,富有创新精神。在和声的运用上,灵活多样,富有创新,细腻地丰富了原曲的内容、增添了原曲的情感、意境,形成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钢琴改编曲不仅继承弘扬了中国传统音乐,同时还富有时代创新精神与教育意义,这也是他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上能够具有很高的地位,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的重要原因。他的众多钢琴作品也深受业内人士和广大钢琴演奏者的喜爱,例如《彩云追月》、《百鸟朝凤》、《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梅花三弄》等。

二、《绣金匾》作品分析

(一)《绣金匾》的曲式结构分析

钢琴曲《绣金匾》由A+B+A’的三部组成。 第一部分为A段从第1小节到26小节,由六个乐句和两小节连接组成,为(4+4+4+4+4+4+2)的平行乐句,采用降B商调式。乐曲的整体速度舒缓,旋律流动婉转,优美动听,深具歌唱性。A段运用了大量流畅的装饰音,以模仿民族乐器古筝的琵音的演奏技巧,使作品保留了浓郁的民族韵味。优美婉转的旋律,亲切、形象地歌颂了对毛主席等领导人、共产党的感激与赞美之情。演奏A段落,一定要注意左右手的连奏,遥相呼应,将主旋律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做到均匀、流畅,力度保持一致,注意左右手强弱的起伏,详见谱例1。右手的主旋律线条要流动起来,以便更好地表现出人们心中亲切、感激的情绪,其次,还要注意乐句的划分,“呼吸”使旋律音更加流畅、亲切,更富有歌唱性,表达完满的音响效果,可以适当运用踏板。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和装饰音的演奏要轻巧、流畅,触键干净利落,左手的琶音演奏清晰,控制手指的力度,不能将装饰音弹奏的过重,要突出右手旋律音。两小节连接,音乐要流动起来,为快板部分做好铺垫。

谱例 1

第二部分为B段从26小节到47小节,为快板乐段与A段形成对比。调式由降B商调式转到f羽调式,由五个乐句和两小节连接组成,为(4+4+4+4+4+4+2)的平行乐句。B段节奏轻快,音乐形象更加活跃,旋律起伏大,富有跳跃性,与A段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激情、愉悦和欢乐。这一段中出现左右手交替演奏,是模仿了民族乐器扬琴的演奏技巧。演奏此段时,应注意左右手的交替演奏要相呼应,主旋律音要突出。演奏三十二分音符时,要求手指要挺立,手腕保持放松,将力量集中到指尖,让每一个手指独立灵活的跑动,清晰、平均的演奏出音符,同时注意表现亲切,欢快的情绪,把边区欢快、愉悦的氛围渲染出来。快板部分结束后,连接小节使整首乐曲的旋律慢慢的缓和,为再现部做好铺垫。

第三部分A’为再现部从48到61小节,基本属于原样再现,仅在结束部分改变了几个音。乐曲回归降B商调式,旋律声部在左右手交替进行,情绪由欢快、热烈、慢慢回归舒缓,呼应主题,演奏时,注意情绪在A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升华,表达出善良纯朴的人民内心对美好新生活的无限歌颂与感激之情。

尾声,加入两小节补充,旋律音纯四度上行,音响效果增强,在主和弦上结束,为流动的旋律增强稳定性,加强结束感,使乐曲坚定有力地收拢、结束。

三、《绣金匾》的演奏教学分析

(一)装饰音的教学

乐曲第一段运用了倚音等装饰音。在很多改编曲中,装饰音运用比较多,如《百鸟朝凤》《彩云追月》等。中国改编钢琴曲在创作中注重保留了原曲调,主要突出的是主旋律音,加入的各种写作技法也是为了更好的点缀、美化旋律,所以在演奏时,应注意,如果将装饰音弹得过重,会造成反客为主的效果,破坏了乐曲的韵味,所以时要注意这些人的装饰作用。同时乐曲中装饰音的运用,能够形象的模仿出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与演奏技巧,使乐曲保留浓郁的民族色彩,也使乐曲更富有表现力与歌唱的效果。在演奏装饰音时,不能太过僵硬,应注意控制手指的力量,手腕自然放松,利用指尖的力量,演奏出明亮、流畅、清晰、轻快地音色,同是为突出主旋律音,要把装饰音和旋律音不同力度的演奏,为表现伴奏装饰音的陪衬对比特点,所以,不可将装饰音弹得过于突出。

(二)手指技巧的训练

第二乐段为乐曲快板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使乐曲的节奏开始变得明朗、欢快,富有跳跃性,与第一部分形成明显对比,由亲切的诉说转变为热忱的歌颂,使乐曲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人民内心对党和领导人的无限感激情,更进一步的得以抒发。在演奏三十二分音符时,首先应编排合理的指法,以便在演奏时能够更加顺利、流畅;其次手腕要自然、放松,不能过于用力,应利用指尖的力量,快速敏捷的触键,让每个手指独立、灵活的跑动起来,演奏出流动、平均、干净的音符。开始练习时,不要先急于加速,应细心、耐心、慢速的练习,以保证能够干净、平均的演奏出三十二分音符。

(三)和声织体的弹奏

第一乐段一开始,双手同时演绎主旋律声部,右手演奏乐曲主旋律音,左手同时以低八度的方式演绎旋律声部,使得音域变宽,音乐进一步展开,使得织体语言更加丰富,内容更加紧凑,欢快的情绪也进一步升华。听觉上,乐曲的音响效果更为丰富,朴素、亲切的音乐形象也更加鲜明、立体,使音乐旋律更加饱满、富有激情。主旋律的不断地合理贯穿,鲜明的树立了热忱、朴素的音乐形象。8小节过后,采用左右手交替演绎主旋律,使旋律线条更加流动,富有歌唱性,一呼一应,形象的描绘出人民心中热忱、充满无限歌颂、赞扬与感激的情感。所以在演奏此段落时,应采用连奏的技巧,左右手交替演奏要自然、连贯,合理突出旋律音,注意强弱的对比。

四、对中国钢琴曲改编作品演奏教学的启示

(一)注重旋律性

中国钢琴改编曲在创作上大多都保留了原曲的旋律线条与音乐风格,多利用变化形式,节奏放宽或紧缩,多声部织体等写作方式,突出旋律线条。例如《绣金匾》,第一段1-8小节,左右手相隔一个八度,同时演奏主旋律声部,乐曲一开始便抓住音乐的主题形象;9-12小节左右手交替演奏主旋律,左手一呼一应,紧抓乐曲的主题。主旋律的不断贯穿,也使亲切、歌颂、热忱的情绪得以不断抒发,音乐的风格特点也更加鲜明而明确。又如《梅花三弄》,第四段主旋律再现时,双手以纯四度音程平行进行,丰满了音响,进一步深化旋律,描绘出梅花不畏冰寒、昂首怒放的高雅姿态与清雅幽远的意境。

(二)强调装饰性

中国改编作品中较多的使用装饰音。例如《梅花三弄》,以琶音、倚音等技巧来演奏,模仿古琴的单散音、复散音、泛音音色等,形象的表现大自然的优美意境,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画卷。又如《百鸟朝凤》,采用了原作品中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调,再加入大量装饰音,泛音进行,演奏出唢呐中的颤音、滑音、花舌、吐音、垫指的技巧,同时利用不协和音程描绘各种鸟叫声,把喧闹的百鸟争鸣的景象描绘的栩栩如生。通过把西方钢琴音乐的写作技巧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有机的融合,既继承弘扬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富于乐曲于创新意义,赋予作品民族色彩与内涵,给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做了参考,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三)突出和声织体的多样性

王建中大多的钢琴改编作品是以保留原曲旋律进行创作,同时吸收西方钢琴音乐中的多声部和声织体。例如《蝶恋花》,伴奏多采用分解和弦和五声性音程和弦,这样多种和声手法的合理运用,丰富了乐曲的内涵与音响效果,能够形象地渲染音乐的主题,抒发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韵味。例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织体运用了开阔、明朗的三度和弦和具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音程和弦,音响效果更加丰富、热烈、奔放,丰富了乐曲的浓郁的民族韵味,更形象的描绘出陕北人民热情豪迈、淳朴善良、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和宽阔、明朗、灿烂的陕北风光。

[1]张筱茜.浅析由民歌《绣金匾》改编的钢琴曲的创作与演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3,14:60~61.

[2]魏耀珍.浅析钢琴改编曲《绣金匾》[J].艺术教育,2008,04:92~93.

[3]闫昊.三首中国钢琴曲的民族特色之分析与演奏[J].大众文艺,2010,07:229~230.

[4]马晓霜.论王建中钢琴音乐创作手法及演奏技巧[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2.

[5]陈旭.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及其启示[J].音乐研究,2001,04:96~103.

[6]陈南宏.论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发展沿革[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05:80~82.

[7]贺思媛.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技法初探[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8]向乾坤.中国钢琴名曲解读[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

2095-4654(2015)12-0144-03

2015-08-22

J624.1

猜你喜欢

装饰音小节乐曲
始乱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浅谈装饰音在意大利歌曲演唱中的艺术价值
钢琴装饰音发展探究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肖邦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运用
——以辉煌大圆舞曲为例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