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实验教法适应现代教育

2015-02-05叶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7期
关键词:单人任课教师实验课

叶华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政道曾经说过:“无论如何强调实验,都不算过分。”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目前我市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其原因,有些是受经费、人员、设备等物质条件的限制,有的条件虽然较好,但管理尚未跟上,领导不够重视,但更多的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去,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实验的考查只是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较少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样,为了应付考试,就出现了课堂上老师“讲实验、画实验”课后学生“写实验、背实验”的现象。这完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众所周知,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如何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以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呢?我认为这一方面跟大环境如教育政策及动向有关,另一方面跟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更主要的是和任课教师以及实验教师的积极进取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分不开。我们合肥十中实验室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讨与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经验也走过了不少的弯路,实验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1998年,合肥十中实验室曾经试验过“实验教师上课堂”的教学模式。

试验之前,实验教师只是协助任课教师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仪器和药品准备好,剩下的工作完全由任课教师自己完成。许多任课教师由于任课班级较多,学生分组实验课的教学往往就感到任务过重,力不从心。一些教师就干脆放弃了学生实验。既使是安排了实验课,由于仪器和药品是实验教师准备的,而实验教师在准备仪器和药品时可能会根据实验室的条件作一些改动,如果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缺乏沟通,上实验课的效果往往不见得好。试验之后,实验课由实验教师亲自上,情况就不一样了。首先,任课教师提前一周可将学生分组实验通知实验教师,然后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并认真备好实验课,在任课教师的协助下,完成实验课的教学以及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这样做的优点是显然的,既减轻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也使实验教师的工作系统化,专职化,有利于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实验课变成了单纯的实验课与平时的课堂教学有点脱节。

第二阶段,1998~2000年,合肥十中化学实验室曾经尝试过改学生分组实验为“单人单座”(当时十中的平行班级6至8个,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四十多人)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学化学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特别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而提高劳动技能素质是“学会生存”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单人单座”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肥十中当时有两个简陋的化学实验室,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经过协商,两个化学实验室同时开放,实行“单人单座”的尝试。由于过去学生分组实验一般都是2~3人一组进行实验,动手做实验的学生经常是1个人,其他学生基本上则是袖手旁观,无事可做。于是课堂上吵吵嚷嚷、乱成一团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实行“单人单座”,每个实验室有24张实验桌,两个化学实验室同时开,基本上可容纳一个班的学生,2名实验教师协助任课老师来完成实验课的教学。那么是实行“两人一组”好呢,还是实行“单人单座”好呢?为此,实验室还在学生中做了一次调查,结果95%的学生都认为“单人单座”比较好。他们认为实行“单人单座”以后,每次实验课之前,迫使学生都要将实验内容看一遍,不然就没办法做实验。以前几人一组还有个依赖,实行“单人单座”后就指望不上别人了,而且每个人都在做实验,也没有人讲闲话了,课堂纪律大有转变。实践证明了实行“单人单座”优大于弊。首先,实行“单人单座”克服了学生的依赖思想,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实行“单人单座”有利于仪器和药品的管理。我们在每个实验桌上放上一个仪器、药品使用情况登记表,学生每次做实验前,都要认真清点仪器和药品,看是否有损坏或缺漏。填好登记表后才动手做实验。这样做加强了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使仪器损坏的现象大大减少。缺点也是有的,“单人单座”只适合条件较好的、学校规模较小的学校,当平行班级增多,班级人数也增多时就不太适合了。

第三阶段,2000~2012年,合肥十中新的科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的规模扩大了,平行班级由六至八个增加到十几个,每个班学生人数都在50人左右,化学实验室由原来的2个只增加到3个,而化学实验员却由2人减少到1人(不增反减,据说是受编制的影响)。实验的改革遇到了瓶颈,实验教学只能又回到传统的模式,两人一组,一个实验室28组,可以容纳50多个学生实验。问题暴露出来了,高一十几个平行班在一个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时间需要1个多星期,会造成教学进度不一致,如果有重课现象一个实验室就不够用了,必须调课这很麻烦。若同时开两个实验室分56组实验,对仅有的一个实验员来说工作量实在太大了,根本无法完成。若高一和高二都有分组实验,问题就更大了。形成实验改革瓶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何突破实验改革的瓶颈呢?

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加上教材的变动,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合肥十中从高一到高三全面推行了具有十中特色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所谓“高效课堂”对教师而言,就是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精讲精练,时间不超过25分钟,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要体现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特点,真正做到“课堂高效”。对学生而言,各年级各班成立学习合作小组,学习资料使用本校各科老师自己编写的“导学案”和“固学案”。“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用于新课之前或课堂上各学习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共同完成(当然也可独立完成)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固学案”就是“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方案”也就是作业,课后学生独立完成。那么自然学科的理化生实验课又如何改革呢?为了配合“高效课堂”的教学,化学分组实验也按照各班的学习合作小组来摆放实验仪器和药品,这样改进有什么优点呢?一是实验分组和学习小组接轨,便于讨论交流,二是每个实验室只要准备十组仪器和药品,两个实验室可同时上课,既减轻了实验员的工作量,也能缓解平行班的重课现象,实验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动手做实验的,有观察记录实验的,有的实验还可交换分工做好几遍。缺点就是当一两个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小组其他成员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做一些与实验不相干的事情。这种小组合作实验的模式,比较适合学校规模较大、平行班级较多的情况。

总之,只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合肥十中即将建成的新学校理化生实验课该如何改进,大家群策群力吧。

【本文系安徽省合肥市教学课题《教学“助理小组”促进化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单人任课教师实验课
与外隔绝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第三十八周:每个人的舱位都是单人舱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郭川:单人不间断帆船环球航行第一人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