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福建高考文综地理命题特点谈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2015-02-04陈文新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考查特征区域

陈文新

一、区域地理的高考意义

区域地理的复习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之一。长期以来,区域地理的真正意义没有被深刻认识,其作用被过分夸大,以致于教师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上耗费过多精力。区域地理的高考意义体现在:区域地理是高考命题的载体;区域地理事物及其时空演变是命题的对象;区域地理是系统地理的实践平台。

二、区域地理试题的特点

从呈现方式上看,它多以区域图为背景的组图形式呈现。

从考查内容上看,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地球、地图基础知识和原理;利用经纬网地图确定地理位置;根据图例、比例尺获取图中信息。

②从区域差异入手,分析区域自然、人文要素的差异。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对区域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分析,是区域地理考查的重要主题。

③依据区域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统计资料,分析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形、气候、水文等特征,人文地理中的农业、工业、交通区位等特征。

④从区域特征入手,分析特定的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目的是指导人类合理地利用和改造环境。人类的主观要求必须与环境的客观规律相适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的重要地理思想。所以,区域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了解区域特征,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

从能力考查上看,它包括以下四方面的能力要求:

三、区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方面:缺少统一的、行之有效的、直面高考的、适合师生所用的教科书。

学生方面:缺乏空间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面对地图,无从下手,遭遇学习“瓶颈”。

教师方面: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呆板。

四、高中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的实施策略

基于福建高考文综地理命题特点来看,区域地理的概论是考查的重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区域地理复习时应以“依据区域定位—把握区域特征—谋求区域发展”为主线,加强区域地理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复习。

1.强化定位意识,形成心理地图。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记重要经纬线,使其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网格状的心理地图,然后让学生在已经形成的心理地图上叠加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板块分布图、洋流分布图等,最后再设计一些空白地图,使学生建立区域空间联系。

区域定位关注的是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相对位置所体现的地理意义。例如,纬度位置决定了该地区所处的半球位置,以及温度带、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海陆位置则会影响到该区域的降水状况;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共同影响该区域的气候特征。

2.运用综合的方法,归纳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也是解答区域地理试题的关键。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对某个区域的每个要素特征都进行分析,可以采用化整为零、逐个突破的方法,对要素进行分析。对某个区域地形特征进行描述时,教师可以结合等高线或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概括这个区域的地形特征。例如,教师可结合亚洲地形图指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并概括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①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②平均海拔较高;③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④高原、山地多分布在中间,平原多分布四周;⑤地势中间高,四周低;⑥东侧、东南侧因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和地震。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描述地区地形特征的基本思路(如下图)。

3.关注区域环境问题,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

关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归宿。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为素材,考查学生关注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观念和意识以及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近年福建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点。因此,在区域地理复习中,教师必须重点关注热点区域以及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对南美洲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以及开发热带雨林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保护热带雨林的有效措施。

4.精选精讲例题,提升解题能力。

区域地理的有效复习也讲究讲练结合,但所练例题一定要有典型性、导向性。在练习时,教师必须坚持“减少题量、旧题新做、改题再做、答题建模、斟酌文字、追求卓越”的原则,努力做到把题讲透、把题做精。此外,教师在选择例题时还应遵循以下几点:①针对考点、热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选题;②突出应用性,将规律和方法举一反三;③内容新颖,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④图文信息充实,以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与答题能力。F

猜你喜欢

考查特征区域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抓住特征巧观察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