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品德发展教育的思考

2015-02-04王雄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希特勒品德价值观

王雄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教育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具体来说,为增强品德发展教育的实效性,历史教师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遵循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以“导”代“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学生不再机械地以学校的品德发展教育准则作为自己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标准,而是有自己的看法。例如,在一节初中历史研究课上出现了这样一道测试题:“下列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均发挥过一定作用,其中,你最为欣赏的人物是:A.戴高乐;B.希特勒;C.墨索里尼;D.丘吉尔;E.罗斯福;F.斯大林。”结果有部分学生选择B项希特勒,他们这样选择的理由是:“希特勒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他那复杂的思想、好战的性格,我很欣赏。”“希特勒从一个不被人知的小人物成为世界知晓的人物,敢同世界作战,这说明他很有胆量、才能,我欣赏希特勒的胆量、才能。”……对于学生的这些认识,教师不应简单地批评或否定,而应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品德发展教育过程,发挥教学民主。

品德发展教育过程和教学过程同步,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品德发展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民主,以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德。实践证明,讨论法、辩论法都是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形成思想交锋、心灵碰撞,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养成。

3.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教学形式,如办墙报、举办展览、举办报告会、举行辩论会、举行演讲会、举行故事会、举行座谈会、组织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因为课外活动已成为现代学校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形式。

4.情感和理性相结合。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品德发展教育。这是一个体现理性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一个体现情感的过程。一个充满积极健康情感、对历史具有丰富深刻感受的教师,其教学效果必定很好;而一个态度消极,对学生、对历史“无情无义”的教师,其教学效果必定很差。注重情感和理性相结合,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与理性的交融、碰撞,是历史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理想境界。

5.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动”、“静”结合。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生动地表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因为仅靠语言讲述是无法完成的。实践证明,在总体考虑品德发展教育实施目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品德发展教育过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中品德发展教育可研究的领域、课题还有很多,远远不止上文中所涉及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继续思考、研究和探索,使品德发展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果。S

猜你喜欢

希特勒品德价值观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战略决策初探
英国曾计划劫持希特勒
希特勒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