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2015-02-04陈碧辉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反气旋南半球北半球

陈碧辉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比较抽象的知识,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这些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起来,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手势是人手做出的表示不同意思的各种姿势,它是最重要的形体语言之一。如果教师能恰如其分地利用手势辅助教学,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就通过实例来谈谈手势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左右手”判断方向

1.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

用右手代表北半球,左手代表南半球,双手翘起大拇指,握紧四指。右手大拇指朝上代表北极,四指指尖所指方向为地球的自转方向。同样,转动左手,使其大拇指向下代表南极,四指指尖所指方向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判断风和河流的运动方向。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会导致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利用“左右手”判断偏转方向的方法如下页图所示,左图代表北半球,右图代表南半球,实线箭头所指方向为偏转方向。

风向的判断:判断高空风时大拇指要与四指垂直,判断近地面风时大拇指与四指的夹角不超过45°。判断北半球风向时伸出右手手掌,掌心面朝上,四指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偏转后的风向,而判断南半球风向时则使用左手。

河流偏转方向的判断方法与近地面风向的判断方法类似,即判断北半球河流时伸出右手手掌,掌心朝上,大拇指正常张开(与四指的夹角控制在45°以内),四指表示原来河流的流向,大拇指所指方向则为偏转后的流向,而判断南半球河流时则使用左手。另外,由此也可以迅速判断出河流两岸的冲刷程度,地转偏向力所指方向的河岸河水对其冲刷较强,能形成良好的深水港湾,有利于船只航行、停泊,是建港的良好场所。

二、利用“左右手”记忆地理规律

1.记忆气旋、反气旋的运动方向。

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运动方向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气流是呈逆时针方向向内辐合;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气流是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方法与北半球相同。

2.记忆世界洋流运动方向。

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对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方向,可用以下手势帮助记忆: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余四指表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对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方向,可用以下手势帮助记忆: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余四指表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三、利用“拳头”理解自然规律

1.帮助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把拳头看成一个地形区(如下图),学生利用自己的拳头来学习不同地形,能够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有效提高理解能力,牢固掌握知识要点。

2.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

握紧拳头(如下图),手背向上拱起,手背皮肤紧绷,类似于背斜岩层向上拱起,顶部受张力,岩性破碎易被侵蚀反而成为谷地;而手心位置受手指的压力,皮肤紧缩,类似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性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学生通过自己比划,很快就可以理解复杂的、漫长的地貌形成过程。

综上所述,手势在地理教学中非常实用,在现代教学设备广泛应用的今天,巧用手势进行教学仍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地理教学辅助手段。

猜你喜欢

反气旋南半球北半球
北半球最强“星空摄影师”开工啦
悉尼中国城:南半球华人生活缩影
澳大利亚:南半球的动物王国
南半球有个奇异国
南北半球天象
案例教学法在“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
关于反气旋(高压)的若干问题解析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家住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