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教材利用效率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2015-02-04石勤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青铜表格基础知识

石勤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喜欢利用课外资料去补充教材,想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只是扮演了听众的角色,基础知识得不到落实,基本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情感体验欠缺,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其实,以教材为根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教材的利用效率,才是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根本。

一、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辅文等,巩固历史基础知识

1.利用教材中的精美图片。

教材中的历史图片既是对教材文字内容的很好补充和展示,又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历史知识的再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时,用教材里的图片来诠释青铜制造业的特点,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结合后母戊鼎的图片可以展现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之大;结合四羊方尊的图片可以展现青铜器工艺之精美;三星堆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可烧炭火的青铜器、乐器编钟、青铜酒杯、青铜农具等图片可以展现青铜器品种之多。精美的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2.利用教材中的辅文。

辅文在再现历史知识的同时,对正文有着补充、说明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讲到人文主义的内容时,我有意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时期哪位代表人物的作品集中体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的思想?学生会自觉运用辅文来解决问题:“在地狱里,但丁看到盗贼、贪官污吏和高利贷者,还见到给当时在世的教皇预留的一个位置。”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就得到了强化。

3.利用教材中的“练一练”。

课堂练习是一种课堂检测手段,适当的课堂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学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课后,学生们都觉得这一课内容很简单,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基础知识了。但是,当他们面对课后的“练一练”时,才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们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并再次研究教材,最终找到了正确答案,真正巩固了基础知识。

二、利用教材中的表格、“动脑筋”栏目等,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1.利用教材中的表格,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表格是一种直观的教学素材,它能将历史信息条理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分析表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中《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表格时,我让学生自主分析以下问题:统治阶级有哪几个等级?被统治阶级有哪几个等级?各个等级分别由哪些人组成?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种姓制度维护的是什么人的利益?

2.利用课文中穿插的“动脑筋”栏目,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课文中往往穿插着一些对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动脑筋”题目,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探究历史问题,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华夏之祖》一课中有这样一条“动脑筋”题目:“你对上述神话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科学?”我让学生结合教材寻找答案,学生们热情高涨,他们积极地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并热烈地讨论。有的说涿鹿之战中蚩尤请来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是假的;有的说根据辅文的介绍,养蚕、挖井是真的……在激烈的争辩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比较、辩证等方法来分析、思考历史问题。

3.整合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西周的分封制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才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研究教材后我决定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要求学生结合“活动与探究”、辅文、正文、西周等级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①在西周等级示意图上标出每一层人的身份。②在分封制中,谁分封?分什么?分给谁?③诸侯对天子应尽哪些义务?④周天子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⑤你认为分封制能不能巩固统治?这样,学生由浅及深,逐个解决问题,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则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不经意间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教材就是一个资料库,只要取舍得当,它可以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紧扣教材,以教材为依托,打造历史高效课堂。Z

猜你喜欢

青铜表格基础知识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清律的基础知识
青铜之光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统计表格的要求
掌握基础知识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
苦难,使我们更坚强——读《青铜葵花》有感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