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中历史教学中语文阅读法的运用

2015-02-04吴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材

吴芳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很多有效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之中,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且收效显著。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防止教学过程中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教材内容,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历史学科的综合性非常强,本学科的教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就对语文阅读法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实践表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语文阅读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1.快速阅读。

所谓快速阅读,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快速阅读的关键在于抓住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或核心语句,这些句子要么是对原因的说明,要么是对影响和作用的说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快速找到这些核心语句,并正确把握这些句子,这对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段首或段尾内容,因为通常情况下,段首内容一般是关于历史事件背景、起因等方面的讲解,而段尾内容则是有关重点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就当前我国历史教材的实际编排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段尾描述的都是历史事件所造成的影响。例如,对于《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课,文章最后就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因此,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应该适当地提醒学生注意对文章段首与段尾的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2.精读与略读。

在教学中,精读与略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所谓精读,就是从头到尾进行细读,反复阅读文章中的一些重点段落和语句,以及较难理解的内容,提取出重要信息,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标重点,逐句逐字地体味与钻研。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哪些内容需要精读是由教师来确定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将需要精读的内容告知学生,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重点。通常情况下,在历史教材中,每一个专题的导语、每节课的课前提示,以及每一段的段首与段尾部分等都是学生必须要精读的内容。略读则是将文章中一些次要或者不重要的内容略去,旨在掌握文章主旨以及要点的阅读方式。在略读时,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相应的略读方法外,还要给学生指明略读的内容。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知识链接、问题补充、资料卡片等一般都为略读部分。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精读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略读辛亥革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次要事件。又如,在“民族工业发展”这部分内容中,关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规模、特点等情况的内容为补充说明,可略读。

3.设问阅读。

设问阅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历史事件创设不同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地将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引入课堂,并提出问题,如“百家争鸣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教材。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语文阅读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还能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最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F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