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到适合你的那一款

2015-02-04许小红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联邦制限定词殖民

许小红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选择题学生会反复出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将其简单地归因于学生没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话就大错特错了。

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错误的形成是有其根源的。如果教学仅仅注重结果,那么已被纠正的错误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出现。有些时候换个方法尝试一下,效果就会不一样。下面笔者结合例题谈谈矫正错题的方法。

例1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 )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典型错误:D

分析:此题出现了“北伐胜利后”、“国家濒于危亡”、“悲痛心情”等关键词,据此很容易排除A、C,但在比较B、D时,如果不能抓住另一个关键要素“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就会出现错误。

例2 1788年,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 )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典型错误:B

分析:由于学生对联邦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这些概念记忆不牢固,因而在做此类材料类选择题时,无法准确理解材料内涵。

例3 马克思说:“新发现的土地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国之间的商业战争,因而使这种斗争变得更加残酷了。”导致17—18世纪英荷、英法之间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殖民利益发生冲突 B.扩张的方向相同

C.争夺商品倾销的市场 D.宗教信仰的冲突

典型错误:C

分析:此题涉及“殖民扩张”的知识点,不同时期的殖民扩张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根据关键要素“17—18世纪”很容易就能排除C。但学生往往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个答案,于是错误就产生了。

暴露错误只能让学生“知其错”,而纠正错误还需使其“知其所以错”,找到错误形成的根源。对于那些“根系发达”的错误,除“根”工作需要多角度分析、多层次查找。

对于以上例题的纠错,我设计了以下方案。

纠错方案一:寻找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限定词

对于例1,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

师:“欢呼北伐的胜利”是在什么时间?

生:1927年后。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限定词?

生:有,“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师:对,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的“围剿”是什么性质的斗争?

生:中国内战。

师:哪个选项中的事件体现了受到外国人的侵略呢?

生:九一八事变。

对于例2,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

师:“十三包”指的是什么?

生:十三个州。

师:那“万世联合船主”又指的是什么呢?

生:联邦政府。

师:强调中央政府与十三州之间关系的是什么制度?

生:联邦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限定词,教给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但即使教师把解决此类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以后还是会出错,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对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对策,如对于例2的纠错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找限定词上。美国联邦制作为一个知识点,在教材中叙述很明确,可学生在解答材料类选择题时总是会将美国的联邦制与分权制衡的相关知识点混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变式训练,把一些相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归类,让学生反复推敲琢磨,体会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对此,我又设计了下面的方案。

纠错方案二: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变式1 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作用是 ( )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联邦政府的组成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分析:答案为A。这道题能够强化学生对联邦制的认识,加强学生对联邦制与三权分立制的区分。

变式2 美国华盛顿所在地原本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 )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分析:答案为C。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出要素“联邦政府”、“国会”、“总统府”、“最高法院”,从这几个机构的布局不难看出这正是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的体现。

变式训练能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但并不是所有的选择题都适合此种纠错方案,如例3。例3考查的是殖民扩张,题目本身并不难,但由于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殖民扩张概念模糊,所以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在纠错时还可以采用第三个方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纠错方案三:借助图表,构建知识体系

对于例3,教师可以设计“殖民扩张的不同阶段”空白表格,让学生根据教材填写表格。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填写表格的过程不仅能纠正认知错误,而且能生成新的知识点。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效果,说到底不是看教师输出了多少信息,而是学生自己内化了多少信息,以及在内化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怎样的发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因此,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用不同的方式启发学生,从多种多样的方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F

猜你喜欢

联邦制限定词殖民
殖民岂能有功
限定词之功能视角研究
——以英汉为例
消失的殖民村庄和神秘字符
关系限定词which用法初探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
法语中限定词的分析
终极真人秀:疯狂的火星殖民计划
英语限定词研究的两个维度
从自治制的集中制共和国到联邦制共和国——列宁采行联邦制探源
苏联联邦制的问题与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