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2015-02-01李勇李风玲彭英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莫沙多潘立酮功能性

李勇 李风玲 彭英峰

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李勇 李风玲 彭英峰

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差异, 探讨莫沙必利治疗F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莫沙必利片治疗, 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 观察并记录两组用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1、3、6个月的累计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7、14 d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1、3个月复发率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后, 治疗组累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总体上优于多潘立酮, 并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莫沙必利;多潘立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经过常规检查(包括上消化道内镜)后无器质性、代谢性、系统性疾病依据来解释消化不良症状的一组疾病, 其主要表现有早饱感、餐后饱胀、上腹痛或有烧灼感、恶心、呕吐、嗳气等。对于FD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楚, 据研究报道, 可能与某些胃肠激素水平异常、精神心理障碍、感染、遗传易感性等有关[1]。目前, 治疗FD采用促胃肠动力药、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等[2,3],以前者较为多用, 对FD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常见的促胃肠动力药物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必利。为观察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对FD的临床疗效, 对本院收治的90例FD患者分别给予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治疗, 对比二者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FD患者, 其中男33例, 女57例, 年龄27 ~64岁, 平均年龄(42.1±11.5) 岁, 病程 7个月~23 年, 平均病程18.4个月。90例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 符合罗马Ⅲ标准[4]:临床症状表现为早饱感、餐后饱胀、上腹痛或有烧灼感、恶心、呕吐、嗳气等;以上症状均出现6个月以上。排除胃镜下见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如消化性溃疡、出血、肿瘤、食管炎或血管病变等;排除有腹部手术史, 患有精神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疾病等。将90例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26)治疗, 饭前30 min口服, 10 mg/次, 3次/d。治疗组:给予莫沙必利(鲁南贝特制;国药准字H19990317)治疗, 饭前30 min, 口服, 5.0 mg/次, 3次/d。

两组均治疗30 d, 治疗期间督促患者适度活动、戒除烟酒、停止服用其他药物, 治疗期间要求患者每周复诊1次,记录症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根据临床疗效, 适当调整药物服用剂量。治疗结束时化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治疗后的1、3、6个月进行随访,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累计复发率。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治疗后上腹疼痛或灼烧感、嗳气、呕吐、上腹饱胀、早饱等主要症状缓解程度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标准:①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者恶化, 或缓解后短期内复发;②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③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短期内无复发。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在7、14、28 d的总有效率;②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③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3、6个月的累计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7、14、28 d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治疗7、14 d后总有效率51%(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22例)、71%(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27例)、56%(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20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8 d后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为93%(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 对照组为89%(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5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 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2例发生轻微腹泻, 1例发生头晕, 4例发生恶心,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治疗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2例发生腹泻, 1例轻微泌乳, 1例失眠,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在治疗1、3、6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9(20%)、11(24%)、16(36%), 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7(16%)、14(31%)、21(47%), 1、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在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均造成严重影响。FD在社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0%~30%[5],且F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值得对FD作进一步研究。目前治疗该病的药物主要以促胃动力药为主, 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较为常见。

多潘立酮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具有较强的外周阻滞作用, 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 增加食道下端括约肌张力, 增强胃蠕动, 促进胃排空, 防止胃-食管反流, 同时协调胃与十二指肠的运动, 抑制恶心及呕吐。多潘立酮不会影响胃液的分泌且对脑内多巴胺受体无拮抗作用[6], 因此, 该药嗜睡、无锥体外系等精神和神经副作用, 另外, 多潘立酮的促动力作用仅限于胃 , 所以对反流性食管病及其他动力障碍病无效的。多潘立酮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轻度腹部痉挛、口干、皮疹、头痛、腹泻、神经过敏、倦怠、嗜睡、头晕等, 有时导致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溢乳、男子乳房女性化等, 但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莫沙必利具有甲苯酰胺结构, 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 通过激动肠肌层神经丛的5-HT4受体,使神经末梢的乙酞胆碱释放增加而促进胃排空。另外, 莫沙必利能阻滞多巴胺受体, 作用于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 从而产生镇吐作用。莫沙必利还可加强胃及上部肠段的运动, 促进小肠蠕动和排空, 并影响乙酞胆碱等神经递质, 调节迷走神经及腹腔神经传导, 进而恢复胃肠的正常功能。莫沙必利能够选择性作用于整个消化道, 对小肠和结肠运动影响相对较小[7,8]。在使用莫沙必利的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腹痛、口干、皮疹及倦怠、头晕等。

在本研究中, 观察了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差异, 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30 d后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且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尤为显著。本研究结果与沈建峰[9]结果相一致, 即与多潘立酮比较, 莫沙必利在FD的治疗中疗效更为显著, 可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不良反应方面, 莫沙必利的不良反应较少, 症状较轻;在显效方面, 莫沙必利的显效时间较多潘立酮长, 复发率低于多潘立酮。

综上所述, 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在治疗FD方面, 均有明显的疗效。而莫沙必利的有效率较高, 复发率较低, 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较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徐俊荣, 罗金燕.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新观念.国际消化病杂志, 2007, 27(6):426-428.

[2] 胡家露, 樊代明.内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00.

[3] 张锦春.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对比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24):4-5.

[4] Tack J, Talley NJ, Camilleri M, et al.Functional gastroduodenal disorders.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5):1466-1479.

[5] 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57.

[6]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51.

[7] 孟宪庸.实用消化病诊疗学.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1:20.[8] 王学成.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4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15):168-169.

[9] 沈建峰.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16):46-47.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s of mosapride and domperidone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LI Yong, LI Fengling, PENG Ying-feng.Department of Pharmacy, Shandong Taian Rongjun Hospital, Taian 2710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difference between mosapride and dom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and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mosapride in treating FD.Methods A total of 90 F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osapride tablets for treat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domperidone tablets.Evalu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 was mad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records were made on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cumulative relapse rates in 1, 3,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7 and 14 d of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relapse rate in 1 and 3 months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0.05).After 6 month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lower relaps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Mosapride provides better clinical effect than domperidone in treating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it can remarkably improv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with few adverse reaction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Functional dyspepsia; Mosapride; Domperidone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011

2014-12-03]

271000 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药剂科(李勇), 供应室(李风玲), 外科(彭英峰)

猜你喜欢

莫沙多潘立酮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观察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