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物理教学生活化

2015-01-31谭志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天平气球物理

谭志平

在探讨如何教好物理时,大部分老师都能说出“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意识,让他们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等观点,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却往往不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在我看来,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实现物理教学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巧用生活素材,享受实验乐趣。

物理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物理。要教好物理,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巧妙利用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如一根筷子、一把汤匙、一支圆珠笔杆,甚至是人身上的手指头发,思考挖掘它们与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到物理实验中去探讨、验证的乐趣。

我在上“光的直线传播”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路径是直线”的道理,采用了下列方法:让学生搜集空的矿泉水瓶,让他们想办法装入一口烟,然后封闭。接着,我让他们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手电筒,垂直照射矿泉水瓶。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光的传播路径原理用简单的生活器具就能实验验证,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自然高涨起来。

在上平面镜成像时,我布置学生自带平面镜、白纸板、激光电筒,上课时分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有的学生拿来了妈妈的美容镜,有的搜集了自家常常丢弃的硬纸盒,有的把奶奶放在床头的手电筒带来了……我带领他们拿着各自带来的实验器具,一起合作实验,认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等。学生自己记录,自己归纳总结,充分感受到了物理课的魅力。

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能把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最终达到生成性教学的目的。

第二,开启生活经验,创设实验情境。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设计一定的实验情境,使学生在面临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迫切地想动手操作、积极探究,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学习“光速比声速传播快”时,我从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入手,让他们对运动会上裁判是看烟计时还是听声计时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结合课后习题的计算把这个误差算出来,接着让他们到现场去感受看烟计时的误差,学生一下就进入了学习情境,对光速比声速传播快有了很好的理解。这以后,学生开始从生活现象出发,去思考物理问题。在讲天平原理时,我让学生去自制一个天平。他们根据菜场、超市里收银员用的天平,利用家中的果盘、木条、小钢锯等自制了一个简易的天平,和我一起做实验,一起感受称量的乐趣。

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开启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魅力,以此促进他们学习技能的生成。

第三,解决生活问题,享受探究过程。

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物理,会运用物理解决生活问题。比如,在生活中,学生买了气球后,发现气球的体积很小,如何让气球变大呢?这其中有什么原理?我在讲物态变化时提出这个问题,然后在教室里了放置了很多气球,规定他们只能用酒精和橡皮绳,将气球变大。有的学生预习了课本知识,思考后,在气球里滴入少量酒精,排除袋内空气,用橡皮筋扎紧后放入热水中,不一会儿气球就变大了,但取出气球,气球就变小了。看到物理在生活中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学生探究的乐趣更浓了。

在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交流、分享,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也经历了生活物理化的过程,让物理教学生活化,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把物理知识学得更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天平气球物理
只因是物理
天平的平衡
找气球
气球
我不是教物理的
简易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