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的效果观察

2015-01-31李兴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中医辨证效果观察湿疹

李兴军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的效果观察

李兴军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治湿疹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60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理分型进行治疗,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结果 治愈患者4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6.7%。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见效快,毒副作用小,还能改善患者的体质。

【关键词】中医辨证;湿疹;效果观察

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属于多发病,中医古籍《医宗金沃·外科心法》中记载:“此症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1]。另外,湿疹发病于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形态表现,湿疹的总体特点是对称分布,瘙痒难忍,并且形态多异,以红斑、水疱、糜烂、渗出、瘙痒为主要症状表现,对人体的皮肤造成严重的损害。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病原因与风、湿、热邪具有密切关联,湿为本、热为表,导致肌肤失养。本文依据临床诊疗中常见的湿疹的形态和类型,采用中医辨证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60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7.6±3.5)岁,病程1周~11年,其中发病时间在1个月以内的有21例,1年以上的有12例。其中血虚风燥型患者有20例,湿热内蕴型患者21例,脾虚湿热型患者19例。

1.2诊断标准

(1)皮损溃烂严重,并伴有色素的沉着;(2)皮肤出现严重瘙痒症状;(3)属于反复性发作的皮肤病症;(4)一般多发于手部、脚部、股部等部位。

1.3排除标准

(1)具有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2)近期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等药物的患者;(3)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以及年幼儿童等;(4)具有真菌皮肤感染疾病史的患者。

1.4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血虚风燥型:皮肤反复出现溃烂,有抓痕迹象,瘙痒难耐,伴随着肥厚脱屑症状;患者的舌质较淡,脉象沉缓。(2)湿热内蕴型:皮损处出现红肿,并伴有剧烈瘙痒;患者的舌苔出现泛黄或者泛白,并且经常感到心烦焦虑,口干舌燥,脉象弦细。(3)脾虚湿热型:皮损位置出现淡红色,严重瘙痒,抓痕和血痂,并且多发于患者的手部和脚部,患者的舌质较淡,脉象沉缓,口干舌燥,但是经常出现溏泻症状[2]。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血虚风燥型 本型病症多见于慢性湿疹患者,患者的皮肤粗糙,由于剧烈的瘙痒,皮肤表面出现抓痕、血痂以及色素沉着等迹象,慢性湿疹的病程时间较长[3]。血虚风燥型患者经常表现为饮食不佳、体虚乏力、下肢沉重等症状;患者的舌质较淡、舌苔泛白,脉象沉缓。

辨证:血虚风燥,皮肤瘙痒难耐,导致肌肤失养。

治疗方法:当归10 g,赤白芍15 g,丹参15 g,茯苓15 g,生地10 g,麦冬10 g,苦参15 g,首乌藤30 g,鸡血藤15 g,泽泻15 g,地肤子15 g,元参15 g,旱莲草15 g。该处方中的当归、丹参、鸡血藤、首乌藤等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中医理论中“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就是实现以养血活血达到疏风止痒的作用,当然在此方中还融入了苦参、茯苓来除湿散热。

2.1.2湿热内蕴型 本型多出现于体弱湿热的急性湿疹患者。患者的皮肤表现为轻微红肿泛红,出现颗粒状的丘疹、水疱,并且伴有严重瘙痒,患者在抓挠之后出现皮肤的溃烂、结痂以及脱屑等症状。湿热内蕴型患者经常出现食纳不佳、口干舌燥、疲倦乏力等症状;患者的舌质较淡、舌苔泛白,脉象沉缓。

辨证:湿热内蕴,体虚湿热。

治疗方法:生白术10 g、生芡实10 g、生枳壳10 g、生扁豆10 g、生薏米30 g、生黄柏10 g、黄苓10 g、车前子15 g、白癣皮30 g、干生地30 g、泽泻15 g、苦参15 g、茵陈30 g。该处方中采用的白术、芡实、扁豆等具有祛湿清热的作用,辅助黄苓、黄柏、苦参等泄热排毒,另外茵陈、白癣皮、泽泻等具有清热消肿的功能,对患者的皮肤湿疹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1.3脾虚湿热型 本型多出现于慢性湿疹缓和或者急性湿疹患者,发病急,并且病程时间较短。患者的皮肤出现红肿潮红,并伴有成片的水疱,水疱位置严重瘙痒,在抓破之后,患者明显感觉疼痛和瘙痒,并且渗液流出。脾虚湿热型患者经常出现口干舌燥、心烦焦躁、体虚乏力的症状,并且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患者的舌质较淡、舌苔泛白,脉象沉缓。

辨证:湿热内聚,脾虚湿热,郁结化热。

治疗方法:白术10 g、白癣皮30 g、生薏仁30 g、茯苓10 g、泽泻15 g、黄柏10 g、苦参15 g、车前子15 g、枳壳10 g。该处方中的车前子、泽泻用于消肿祛热,白术、薏仁等即可健脾祛湿,不会导致增热,枳壳可以宽胸理气,如果患者的瘙痒严重,可以添加地肤子用于利湿止痒。

2.2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的皮肤湿疹症状消失,瘙痒感觉消失,并且在停药3个月以后没有再出现复发迹象;有效:患者的皮肤湿疹症状减轻,瘙痒感觉基本消失,在停药3个月以后无明显复发迹象出现;无效:患者的皮肤湿疹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瘙痒感觉仍然存在[4]。

3 结果

在治疗3个疗程以后,60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有4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6.7%。为了尽量减少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毒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液、肝、肾、心脏等各项功能的指标变化,经过详细检查,患者在治疗前后并无不良反应出现。

4 讨论

湿疹主要是由各种内外因素集合所导致的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炎性反应,患者的皮肤出现干燥、红肿的症状,并伴有严重瘙痒[5]。传统医学认为湿疹的发生主要源于患者的先天禀赋不耐,导致体质敏感,而后天缺乏调养、饮食不节,极易出现焦躁情绪,致使湿热郁结体内。在中医学范畴,湿疹属于浸淫疮或者湿疮类病症,由于湿疹患者多见于脾虚湿盛、内热体虚以及血虚风燥者,所以中医治疗湿疹主要采取健脾益气、祛风除湿的治疗方法。

湿疹的治疗要做到标本兼顾,就要在滋阴活血的同时,做到祛湿清热。比如,中药材中的白术可以益气生血;白癣皮、苦参、黄苓等又可以祛湿止痒;茯苓可以起到健脾除湿的作用。总之,湿热内蕴型患者需要清热除湿,血虚风燥型患者需要养血活血息风,脾虚湿盛患者需要健脾利湿。只有众药调和使用,达到健脾益气、活血祛湿才能实现湿疹治疗的标本兼治。本文研究中患者在经过中药治疗以后,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说明中医辨证治疗湿疹不仅见效快,毒副作用小,还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

参考文献

[1] 夏吉续,尹军良,杜中.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88例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605.

[2] 孙文格,周计春,李进龙.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01,18(4):9-10.

[3] 王德文. 中医中药治疗78例皮肤湿疹的疗效观察[J]. 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235.

[4] 白国良. 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6):98.

[5] 牛慧聪. 慢性湿疹行中医辨证施治临床疗效研究[J]. 现代养生,2014(10):245-246.

作者单位:628421 四川省苍溪县歧坪镇中心卫生院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reating Eczema

LI Xingjun, Sichuan Cangxi Manifold Town Center Hospital, Cangxi 62842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TCM with eczema. Methods 60 cases of eczema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or the study, according to its pathological type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ased. Results 45 patients were cured, effective in 13 cases, 2 cases, and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6.7%. Conclusion TCM treatment of eczema ha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not only effective, less toxic side effects,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constitution,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clinically.

[Key words]TCM, Eczema, Efficacy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0.135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0-0184-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275.9

猜你喜欢

中医辨证效果观察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所致痴呆疗效观察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