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吴小如先生的治学及其启示

2015-01-31薛东悦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9期
关键词:吴先生治学文学史

薛东悦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论吴小如先生的治学及其启示

薛东悦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吴小如从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学生时代转益多师,他学养深厚,文史兼通,从《诗经》一直到梁启超,能全部贯通讲授,此外还能旁及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及古典诗词、散文等。他治学严谨,在学界被称为“学术警察”,对于学术界一切不良现象,他都直抒胸臆提出批评意见。通过对吴小如先生治学道路的梳理,笔者所得到的启示是:一、在治学方法上要夯实基本功;二、在治学态度方面认真务实,潜心钻研。

吴小如;文史兼通;治学严谨;治学道路

吴小如(1922年9月8日—2014年5月11日),我国当代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家、文学批评家、教育家、戏曲评论家、诗人、书法家。执教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40余年,成绩斐然,桃李满天下。在中国文学史、古典文献学、文学批评及诗词、书法、戏曲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曾称其为“享誉海内外的前辈文史大家”。①

一、吴小如先生的治学经历

(一)少年勤奋,转益多师

吴小如祖籍安徽泾县,1922年9月8日生于哈尔滨,原名吴同宝,号沙斋,其父是20世纪中国卓然一家的大书法家吴玉如。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吴小如从小热爱古典文学,并且学习十分刻苦,小学时,便由父亲每天口授唐诗,读过《毛诗》、《论语》、《孟子》等古书,到高中时,已读过近五百篇古文。除此之外,吴先生六七岁时便一册册领略门类繁多的古典小说,如《三国》、《水浒》、《说唐》、《七侠五义》,后来读神魔小说、谴责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新老鸳鸯蝴蝶派的作品,12岁进初中,迷恋上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最早读的是《呐喊》和《彷徨》,后来读老舍、茅盾、巴金的作品。1934年,吴小如开始试着给报刊投稿,但是,其父认为给报纸投稿是不务正业。所以,他写过短篇小说、散文,写过古体诗,用的都是假名。在作协登记时,他的笔名是“少若”。

由于经济和其他原因,学生时期的吴小如前后读过三所名牌大学——燕京、清华、北大,转益多师,先后从俞平伯师受杜诗、周邦彦词,从游国恩师受《楚辞》,从废名师受陶诗、庾子山赋,从周祖谟师受《尔雅》,从吴晓铃师受戏曲史。每听一门课,便涉猎某一类专书。这使吴先生扩大了学术视野。他仰慕俞平伯,读过俞平伯所有的著作。而有幸成为沈从文弟子并享受耳提面命,也是读书的缘故。他还喜欢废名,遍读废名诗作。发表《废名的文章》时,年仅24岁。文章对废名的八部著作以纵析横剖的比较研究方法,欣赏、评判、挑剔。废名更是把吴小如视为知音门生。之所以这些名师对他一见如故,都是因为吴小如在受业以前已遍读他们的著作,因此初见面便能“声入心通,彼此引起思想共鸣”②。

(二)学养深厚,文史兼通

吴小如学养深厚,一生著述颇丰,他主编的《中国文化史纲要》重印多次,获“北大优秀教材”之誉。由游国恩主持,他担任大部分注释和定稿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和《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数十年来也一直为国内大学中文系指定教材或参考书。

他还是一位文史兼通的专家,尤其是文学史,学生称其“从《诗经》一直到梁启超,能全部贯通讲授”③。此外由于其从小熟读古典诗歌、散文,并且对古典戏曲、小说的研究颇为深入,再加之其精通文字、训诂、音韵,擅长考据和欣赏,被誉为“旷世难求之通才”④。吴小如在北京大学任教40余年,常调侃自己为中文系的“万金油”,哪个讲堂都可以上。除中国文学史外,他还开设过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古典诗词、散文等课程。他能从先秦经典、两汉魏晋诗文、唐诗宋词元曲,一直讲到明清小说戏曲诗文,乃至梁启超、鲁迅。“而吴先生却以自己二十部扎实的学术专著与数十年的讲课实践向学界与后人证明,他对古代经典著作、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戏曲,乃至书法艺术、京戏流派均有深入研究、独到见解,是一位能对文史类多种学问融会贯通、博古通今、颇有建树的大学者。”⑤

(三)严谨治学,学术“警察”

在学界,更多人谈到吴小如,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他的另一个别称——“学术警察”。对于学术本身,吴先生严谨得有些苛刻,他对学界不良现象毫不留情,也正因此吴先生几十年的处境十分坎坷。他曾在文章中评价自己:“惟我平生情性褊急易怒,且每以直言嫉恶贾祸,不能认真做到动心忍性、以仁厚之心对待横逆之来侵。”⑥在一份给北大百年校庆的题词中,他又重申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座右铭。他说:“我这人,一向就是主张表里如一,而且我做的事情都是光明磊落的,我对名利看得很淡。名利对我来说根本是身外之物。”对于别人的好话或称谓,他都不在乎。他认为不管别人满意不满意,首先自己不说违背良心的话,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谈及“学术警察”这一说法时,他说:“要我说,现在不是学术警察太多,而是太少。我就觉得,电视、电台、报纸都是反映文化的窗口,人家看你国家的文化好坏都看这些个窗口,结果这窗口漏洞百出,好些是乱七八糟。我看不过去就写文章,别人认为我是多管闲事。”在学界风气大变的今日,这虽有踽踽独行的苍凉感,却自有其高大伟岸,令人过目不忘的一面。

(四)传道授业,治学心得

吴小如最喜欢称自己“教书匠”,他曾在《我爱讲坛》里说到:“尽管下了课疲乏得抬不起腿,吃不下饭,但只要走上讲坛,面对着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把自己一得之愚贡献给他们,感活力顿增,浑不觉老之已至。”吴先生说,只要自己干得动,决不轻易离开讲坛。吴先生不仅爱讲课,也很会讲课。他曾在《学林春秋》中提到过自己对中国文学史教学与读书治学的一些思想和心得:

一是要想对古代文学作品做到正确而深透的理解,不能忽视文字声韵训诂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是中国文学史的教学与科研要有全局的概念,并且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吴先生认为目前把中国文学史分成“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宋”、“元明清”、近代和现当代若干段落,只能是权宜之计。作为教师或科研工作者,不宜局限于自己所侧重的那一小块学术领域,而应胸有全局,即“通古今之变”,并能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即 “成一家之言”。他在讲作品时就不像讲古汉语那样串解字句,而常有个人的一得之见。

三是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际作品相结合。吴先生认为,讲文学史一定不能只讲空洞的几点结论,必须赏析一些重点作品,分析其思想艺术特色,对后世产生了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等,这样才能加深对“史”和“人”(作家)的理解;相反,在讲作品选的时候,必须有“史”的全局,不能孤立的讲一篇篇作品,而是通过具体的“点”(作品)能把握同时代的“面”和不同时代的“线”的各种联系,这样更有助于理解“史”的线索或脉络。

二、吴小如先生治学之启示

通过对吴小如先生治学道路的梳理,笔者认为有如下启示:

(一)下苦功,夯实自己的文学基本功

说起来惭愧,笔者虽是文学专业出身,也曾受教于名师学者,但因自己从小没有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所学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大学期间更是疏于学业,加上毕业后急于工作,唯一所学的一点文学知识也遗忘殆尽!现在所谓“文学专业”的我其实文学功底还不到“半斤八两”,着实羞愧。这也是我执意要读研究生的原因,工作多年使得我对自己文学基本知识方面的不足之处深感焦虑,吴先生曾说自己要是不学习做古体诗,给学生讲课时就好像隔靴搔痒,讲不到深处。我深有感触,总觉得自己因基础知识不扎实,给学生讲课时总是底气不足,以前总寻求新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生动,其实如果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在讲课时运用自如,自然就会让课堂生动,内容永远大于形式!读研以后,在学习中我也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究其原因就是自己的文学基本功太差。针对这点,我也立志努力弥补,按计划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就像老师说的一样,有个长线打算,重要是的坚持,学文学没有捷径,需要下苦功夫,一点点积累,不能轻易地放松自己。我也坚信,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二)求认真,培养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态度

吴先生穷根究底、执着地求真求知的治学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南开大学校长饶子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所谓大学校园,是能够摆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四年时间可以让学生认真念书、专心做学问。”可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浪费掉了这最好的读书时光,我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以致今日才后悔莫及,如果能重回到那个时候,我相信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现在,作为研究生,不光是要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更要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切忌浮躁,投机取巧,只有这样学问才能做扎实,不然,就算有再华丽的外表,也只是一美丽的壳子。都说想要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我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吧。

(三)讲纯粹,寻求内心的简单纯净

其实,除了肯下苦功、有认真踏实的态度外,我们学习研究更要不骄不躁,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保持真性,正如诸葛亮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保持内心的简单纯净,才能进入自由思考,潜心学习的境界。反思我自己,由于个人经历及家庭的原因,我现在就感到自己总是很焦急,有些急于求成的心态,这样很不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希望能借助于读书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这样才好做学问,做好学问。

总之,通过对国学大师吴小如先生治学道路的梳理,使我有了深入学习前辈学者的机会,这不只是一次学习过程,亦是对自己专业学习的总结反省,笔者觉得一年的研究生学习,学到的不只是专业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些治学的方法,明确了学习的态度,这些对我来说应是受益一生的财富!

[1]秦桑.国学大家吴小如——我只是一个教书匠,不是诗人[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4,(7):9-11.

[2]舒晋瑜.学者吴小如[N].北京日报,2014-5-27(19).

[3]黄纯一,樊丽萍.吴小如[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2):153.

[4]周倜.博古通今大学者——吴小如[J].海内与海外,2014,(1).

[5]张世林.学林春秋(二编上册)[M].朝华出版社,1999:65-72.

K82

A

薛东悦(1984-),女,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3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吴先生治学文学史
从《中庸》治学观浅谈党史学习的方法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分期付款
微笑受害者
恩格斯军事治学的方法
治学与为人
有个性的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