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理视域中的“南京好人”

2015-01-31张晓东,任仕阳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德性好人本质



伦理视域中的“南京好人”

张晓东 任仕阳

从2015年5月份起,南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南京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并逐月持续推进,这对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市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发现好人、推荐好人、崇尚好人、争做好人”的良好风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南京特质——“南京好人”的五大特征

所谓“好人”,人们一般理解为具有优良品质,有益于他人与社会,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积极向导作用的人格形象。我们认为,通常意义上的“好人”标准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自修。自我修持、自我成就是“好人”的内在品质,也是“好人”之所以成其为“好人”的根本前提。《礼记·大学》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修身养性是根本,不可错置。凡事要分先后、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则诸事不成。“好人”懂得自修,懂得“为己之学”,故能提升自我。其二,利人。“好人”给人最为直观的印象就是其利他取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无不是如此。《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义以为上”而不是“以利为上”的利他取向,是“好人”的重要特征。其三,行动。“好人”的卓越品质充分体现在其实际行动之中,行以明志、付诸实践,这种实际行动是一面旗帜,是一座丰碑,不断激励、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做好人、做好事。同时,“好人”也是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礼记·中庸》曰:“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这种半途而废、不能贯穿始终的“守”是不符合“好人”品质的。其四,功效。“好人”往往因“好事”而得名,这表现在积极的实际效果、志功统一上。“志”即动机,“好人”具有利他、为人民服务的原初意志;“功”即效果,是动机付诸实践而产生的实际反馈。虽然存在“德”与“福”不一致的情况,但“好人”、“好事”总体上基本体现志功统一、“德福一致”。

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个别性、绝对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同样也离不开普遍性。“好人”是具有优良品质的人格形象的普遍性,“南京好人”是扎根于南京的当代“好人”的特殊性。“南京好人”不仅具备“好人”的一般品质,也内蕴着具有南京味道的特殊品质。

“南京好人”在根本上是蕴涵南京特质的当代“好人”,既凸显出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也表征着这座现代化都市的时代精神。总体看来,“南京好人”的南京特质体现在博雅、文明、诚朴、厚重、灵动等五个方面。第一,博雅。“南京好人”向来广博高雅,胸怀广大、高贵典雅。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长期以来都是大规模人口迁徙的聚居地,但南京人不排外,一向以广博之胸怀喜迎四方宾朋,与人相处其乐融融。同时,南京人也十分雅致,衣食住行处处可见其古都风韵。第二,文明。南京从来都有“重文重教”的传统,加之中华传统文化之熏染,“南京好人”显得格外文明。文明也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重要道德品质,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之一。《论语·雍也》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说的是:如果一个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夸。南京能够做到既“文”且“质”,即所谓“文质彬彬”。第三,诚朴。《礼记·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也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南京好人”总是以诚相待,同时也极为朴素。坐落于古城南京的百年名校南京大学即以“诚朴”作为其校训之一,显示了“诚朴”在南京人心目中的极高地位。第四,厚重。这是“南京好人”历史感与究竟之文化底蕴的体现。南京人浓厚的乡土情结使得他们向来安土重迁,守南京一方水土也是守南京一方文化。《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厚,物方得载。《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南京好人”正是凭借其德之厚重而为人们所称道。第五,灵动。《汉书·地理志》载:“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之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京好人”饮长江水、观秦淮河,懂得水之妙处,十分灵动。《周易》有云:“上善若水。”用水譬喻“南京好人”之可贵德性再恰当不过。

二、积极影响——“南京好人”的有效作用

广泛开展评选“南京好人”活动,本质上是为了选树道德模范,以期营造道德氛围、引发道德“连锁效应”。同时,推荐评选“南京好人”活动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就实际反馈及合理预期来看,此项活动的长效开展将有助于成就个体德性,引领社会风尚,弘发人的类本质。

其一,成就个体德性。《孟子·告子上》有云:“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这段话来自于孟子与公都子的问答,强调“大体”与“小体”之别以及“思”与“不思”之异。我们可以说,“南京好人”即是《孟子》中所言说的“大人”,这种高贵人格注重挺立道德主体,涵泳本心良心,成就君子人格。“南京好人”在全社会所高扬的道德理性时刻激励着人们离恶向善,起着价值导向作用。他们或助人为乐,或敬业奉献,或诚实守信,或孝老爱亲,或见义勇为。选树“南京好人”,实际上是塑造典型人物,通过典型人物的真人真事来以情动人、以事感人,这种就发生身边的好人好事最能给人以真切感、最能打动人,能够使人们在心灵、境界等各个方面得以提升,实现德性内充,成就个体德性。相对于西方的智性文化,中华文化则是一种德性文化,十分注重自我整饬,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德,得也。内得于己,外得于人。”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从孔子开始,便一以贯之地崇扬德性,讲究“忠恕之道”、“絜矩之道”,倡导“中和”理念。“南京好人”推选活动承载者文化使命,对于成就个体德性实大有裨益。

其二,引领社会风尚。“南京好人”体现了先进性和广泛性的要求,对于树立道德楷模、表彰先进分子,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股崇德向善的思想潮流,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南京好人”是先进思想的践履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要求。时代楷模总能以其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感召人、感染人,这种先进性的浸染有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毛泽东说过:“这种先锋分子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他们是不谋私利的,唯一地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他们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往直前;他们不是狂妄分子,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民,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起着向导的作用。”[1]如今,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的“南京好人”们把握着时代脉搏,紧跟社会节奏,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道德化育中同样起着向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南京好人”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性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和普及离不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必须扎根于人民群众这块深厚、滋养的土壤,否则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南京好人”中有工人,有农民,有教师,有各个阶层的当代“好人”。选树“南京好人”能够最大限度地号召人民群众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人们自身潜在的“善端”。“南京好人”所代表的人民群众愈加广泛,那么群众参与度愈高,愈能引领社会风尚。

其三,弘发人的类本质。人的类本质是人与自然的根本区别,这种本质呈现于人类与动物之比较中。《孟子·离娄下》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在中国哲学语境下,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那么一点灵明觉知,就是良心本心、良知良能。《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下,人的类本质不仅呈现为“人禽之别”,也呈现为社会生产力。马克思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对这种心理学人们至今还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的联系,而总是仅仅从外在的有用性这种关系来理解。”[2]“南京好人”在生产生活中体现德性,也表征着人的类本质。推荐评选“南京好人”活动是对人的类本质的弘发,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体察到人作为类的存在,人类劳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1]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2.

[2]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8.

(张晓东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德性好人本质
好人就在身边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童年的本质
西游新记
好人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