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01-31薛红珍

职业技术 2015年8期
关键词:工具栏菜单能力

薛红珍

(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芜湖241000)

摘要:由于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计算机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应加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整个计算机教育的中心内容。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0601(2015)08- 0052- 04

作者简介:薛红珍(1968-),女,中学一级教师。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n Classroom Teaching

XUE Hongzhen

(Wuhu Advanced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 As the main carrier and tool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computer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As a course, computer education is close to the reality, and is unparalleled in operation, pract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by other courses. Computer education is a modern education oriented to future, and its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cultivate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is at the center ofthe whole computer education.

Keywords: computer; classroomteaching;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ve ability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地创新,要以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李岚清总理在谈素质教育时说:要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尤其如此,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如何开展计算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的问题,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来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

导者

传授知识一直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能用最短的时间教给学生最多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就是一堂好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

1.1精讲多做

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师要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尽量少讲,学生尽量多做。比如在《鼠标、键盘的基本操作》这一课中,双字符键、换档键shift功能不是单一的,用法也各有不同,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的时候笔者注重讲完一点内容,然后演示一遍给学生看,演示完后让学生先归纳我的操作步骤,总结出此键在应用过程中的不同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对学生操作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讲解。在让学生练习运用双字符键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输入“<、-、#、$、^、、>”这样的字符,而是把字符形象化,让学生输入“:)”、“:)”,其他还可以拼成“^_^、:(”等许多可爱的图形,还让学生自己利用键盘上的双字符键发现创造一些特殊符号。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觉得难、枯燥,反而感到好玩,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双字符键和shift键的用法和操作方法。

1.2强化技能

计算机的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掌握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所以教师要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来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教师在教学之初,上机进度要慢,多花点时间让学生练习WINDOWS基本操作、中英文打字,让学生在网络教室练习文字输入、单击、双击、拖动等基本操作,使他们都能熟练地掌握后,再进行后续内容的教学。这样从表面上看,浪费了一些宝贵教学时间,但是却可以大大地减少后续课程中,由于学生操作上生疏而出现错误操作的机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 课堂教学中教知识、技能,更注重教学习方法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版本不断更新,新的软件不断涌现,因此,教师授课,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计算机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地方或基本理论部分教师要讲解或演示,这样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但计算机教学不能仅依靠演示、讲解来进行,这样容易束缚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从容不迫。所以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展开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各种学习技能和方法,进行认识、理解和创造。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2.1观察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计算机操作前后窗口和桌面的变化,使学生深切体会所执行的操作(命令)的作用和效果。例如:在Word软件中,为了方便、经常地使用各种工具栏。也为了学生学会显示、关闭工具栏,就以一种工具栏如“常用工具栏”为例,先让学生观察操作前窗口状况,再单击“视图”菜单,选择“工具栏”,看看“学用”前有没有“√”,然后单击“常用”,再让学生观察窗口又有什么变化。这样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就能得出结论:显示(或关闭“某工具栏”,只要选择“视图”菜单的“工具栏”中对应项单击,使其前面出现(或消失)“√”即可。这样,当用到某工具栏时,不用教师讲,学生自己便能把所需工具栏找出来。

2.2归纳

及时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例如:在教WORD设置字体颜色时,有的学生计算机“格式”工具栏上没有“字体颜色”钮,这时就要能过“格式”菜单中“字体”菜单里对应的“颜色”项设置;而为文本设置着重号,也是从“格式”、“字体”中的对应项去设置。归纳出:设置文字的各种格式,都是可以通过“格式”、“字体”中的对应项去设置。这样,文字其它格式设置,不用教师讲演,学生就可自己学习了。在对段落的对齐方式、段间距等进行设置时,是从“格式”、“段落”是的对应项去设置。这样学生对整个“格式”菜单都有了一个了解,总结出格式菜单是对文档格式的设置菜单,里面有文字格式、段落格式、边框底纹格式、首字下沉格式等等的格式设置。

2.3拓展

运用已有知识,举一反三,从各种实践操作中归纳出方法与结论,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中的过程,这是知识的拓展。学了菜单或工具后,学生都知道,要实现某种操作,必须执行对应的菜单命令(或单击对应的工具钮),但该命令属于哪个菜单(或工具栏)中,他可能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找出来。因此,适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使学生学了一两类的操作命令后,就对该软件各类操作命令分布、排列有一个初步了解,他就能在自己需要时,轻松地找到并使用它。

另外,学会了一种OFFICE应用软件(如:WORD)后,再选取一个OFFICE应用软件(如EXCEL或POWERPOINT)与它略作比较,比较它们的菜单操作,学生就能很快了解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下OFFICE应用软件主要是通过菜单、工具栏等实现各种功能。用单击、双击、拖动等实现各种操作。不同的是同种操作在不同的软件中所起的作用有不同的规定而已。

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编辑软件)教学中,就有很多的操作可以使用快捷键,如存盘、复制、剪切、粘贴等等。那么,如何寻找这些操作的快捷键呢?可以先教会学生寻找的方法是:“在菜单里找对应每一个操作名称后面的英文字母”,再让学生自己寻找:“还有哪些操作可以使用快捷键”,学生很快就会找到很多,并会立刻开始使用;这时,再向学生提问:“我们找到的这些快捷键还能不能使用在其它的应用程序中呢?”分组讨论操作心得,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试验结果。有了这个基础,今后学生再学习新的软件时,就会主动地去寻找每一个操作的快捷方式了。这样,学生在学会了一种软件的操作方法后,他就能借鉴这种方法去学其他应用软件。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对学生进行了知识的积累,更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3 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以发现、探究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样学生就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只需要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把课堂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过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因为人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但好多问题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必须靠创造,必须通过实践来解决。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在一定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教学过程的重点目标。

3.1团结协作,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前半堂课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后半堂课鼓励小组讨论。例如我在教Word中的《编辑文档》这一节时,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编辑文字?自己回答:因为在输入调查报告的工作中,可能会碰到很多错字,漏字,多字的情况;或者觉得对文档的版面设计不太满意,需要修改;或者在段落上有不适当的地方需要调整,这都需要进行文字的编辑。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个有多处错误的文档,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改正。

问题1:这篇文档你发现了几个错误,应该用哪些方法来改正?

问题2:如何移动光标到错误处?

问题3:你是如何删除错误的及删除有哪些方法?

问题4:改写和插入状态的区别以及如何在这两种操作之间切换。

问题5:如果出现了误操作,如何撤销该操作;如何回复“撤销操作”。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总结每种操作的作用、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在教学中,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学,教师作为一个问题的提出者,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只有在确实需要时,教师才予以指导。这样,学生不仅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更多地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更多地给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机会,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3.2培养能力,享受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接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融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实施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我在教学中,经常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完Word这一章时,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校报的编辑排版人员,要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做学校的报刊;在教完Excel这一章时,让学生想象自己是班主任老师,把各科成绩汇成本班的期中成绩表,通过数据分析、求班平均、计算及格率,统计各分数段的人数、排序等各项工作,把学习过的知识应用在学生很熟悉的事情上,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操作、猜测、实验、推断、交流、反思等探索性活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启发者,当学生迷路时,教师是指导者,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是鼓励者,这堂课可能会完不成教学任务,但学生的收获却并不少。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则是得能偿失。

计算机的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是可持续能力的培养,是追赶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唯一手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设计一项任务或问题来支撑学习者积极地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支持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创造,自主地探索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工具栏菜单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玩转”西沃白板
中国新年菜单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本月菜单
设计一种带工具栏和留言功能的记事本
一个“公海龟”的求偶菜单
轻松DIY:用好IE8浏览器中的自定义功能等
以最快的速度为填空题留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