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2015-01-31郝李霞张广胜

中国地质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指导老师科学教学模式

郝李霞,张广胜

皖西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实践教学

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郝李霞,张广胜

皖西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是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与形式。它对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野外实践教学因其特殊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组织学生野外实践教学的管理经验,对野外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细化,并介绍了如何从学生的心理、行动及激励机制等方面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野外实践教学,进而提高地理科学的野外实践教学的效果。

地理科学;野外实践教学;教学效果

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是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对于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1-9]。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开展,因特殊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教学组织和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它是野外实践教学实施的基础,是提高野外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证。

皖西学院地理科学专业自招生以来,一直将野外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我们在巢湖北山地区、庐山及周边地区、大别山及周边地区、皖南地区等分别建立了野外实习基地,为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组织学生野外实践教学的实践和经验,对野外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细化分析,并提出解决野外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和措施,这将为更好地组织和管理野外实践教学,进而提高地理科学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特征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科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内容丰富、教学模式多样是其显著特点。野外实践过程中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并进,可以提高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综合、创新的科学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由课堂的理论教学到实践的形象讲解

从课堂到野外,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课堂的理论教学,多数时候以教师为主导,深入讲解专业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课堂的理论学习不足以让学生了解现象的本质。野外实践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是以一般的知识掌握为目的,而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意志力[10]。例如在学习褶皱构造地貌时,学生知道存在“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地形倒置”现象。而我们在巢湖北山的实践教学中,通过实习指导老师对狮子口背斜成谷、平顶山向斜成山进行形象讲解,学生对本区褶皱形态形成的动力机制,“地形倒置”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判断“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等有了清楚的认识。

2.由学生的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到学生的主动探索知识

野外实践教学侧重培养学生考察、认识地理环境的思路、方法和技能,如地图使用、罗盘使用、 野外GPS定位、 剖面观察、采集动植物标本、地理调研方法等。实施探索研究性实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他们主动地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野外实践教学中,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由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到主动探索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具有良好效果。如在野外实践教学中,学生会对罗盘、GPS、红外测距仪等地理科学野外常用的仪器操作和使用产生浓厚兴趣,积极主动汇报测量数据,增强了主动探索的能力。

3.学生的验证性、实践性等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在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促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势,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地认知与验证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探索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项目的能力。

4.由集中的课堂教学到分散的小组和个体教学

野外实践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布置研究性实习内容,通过实习小组独立实践完成实习任务。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每到一个实习点,把学生集中起来,教师讲解实习内容和方法,然后布置探究性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习要求,独立完成实习任务。另一种是教师介绍实习点基本情况,说明实习的内容和方法,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个体为单位独立观察,并提出研究性课题,完成实习任务。这种分散的小组和个体教学模式对于提高野外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1. 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前期室内准备工作不足

学生实习前对区域地学背景资料掌握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对区域地学知识不了解。主要体现在实习前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学习任务:(1)知识储备不够。因为皖西学院的“地质学基础”开课是第二学期,而地质学基础的野外实践教学是安排在第四学期,其中有一个时间差,很多同学对课程知识会有较多遗忘。(2)没有查阅实习区的背景材料,不太熟悉实习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3)没有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对实习指导书上对区域地学特征的说明以及实习线路设计等没有很好掌握。(4)图件资料准备不足,对野外实践教学需要的地形图、构造图、交通图等,没有很好准备,导致野外实践容易犯晕。

2. 野外动手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好锻炼

野外实践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要求大家有动手体验,但实际上,野外实践教学中常出现以下问题:(1)学生无现场记录、无目标观察、无数据测量、无感官感受、无地物素描、无标本采集等。(2)野外教学模式的不适应,部分学生将实习与旅游、参观等混为一谈;热衷于合影拍照、玩手机、听音乐、发微信、聊QQ等。(3)抄袭别人的成果,对于同一组数据测量或者地物识别,投机取巧,在别的小组那里抄袭数据,作为自己的成果。

3. 野外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体系混乱

由于野外实践教学是一门野外实践课程,在此之前的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可能因老师的不同,导致学生在面对一个陌生老师讲解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和不熟悉相关实习任务时,会有所松懈怠慢,班级学风不够端正。另外,由于野外实践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的问题,班级在分组时,可能没有配备组织领导力强的组长来开展本组的实习任务,导致的结果是大家在野外很松散,凝聚力不强,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野外实践教学的质量也会大大下降。

4. 野外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和成绩缺少必要的评价标准

实习成绩的评定虽然是野外实践教学指导老师根据野外实践教学表现、提交成果与报告的质量等来评判的,但实际上与野外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也是密不可分。野外实践教学的平时成绩,是依据指导老师、带队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小组组长、同学之间等评价基础上的综合成绩,这就要求在野外实践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上要细致入微,有严格的成绩评价标准,并在实际中依据这些标准,层层评分,最终得到综合成绩。

三、地理科学野外实践教学组织和管理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上可以借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提出PDCA 管理循环理论[11]。PDCA 管理循环由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其中P(Plan)是指计划,要求在进行工作开展时应该先制定工作计划,这是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和高效进行的前提; D(Do)是指实施,要求在进行工作时,坚决按照计划进行相应工作的开展;C(Check)指监测、检查,要求在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中要进行不断的检测,并记录下所存在的问题;A(Action)指处理(改进),要求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并进行有效的改进。

引进PDCA 循环管理原理在地理科学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改进野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地理科学野外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行为,使教与学有程序,质与量有监控,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PDCA 循环管理法在地理科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组织和管理上来说,其主要节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做好野外学习的心理准备和必要的知识储备

在野外实践教学之前,要有目的召集所有参与实习的师生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介绍实习区域的基本情况、野外实习准备、需提前参阅的资料、野外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与相关纪律要求等。我们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实习任务和实习计划的布置,包括野外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实习的地点、时间及实习内容安排;(2)强调野外实践教学的组织纪律和安全事项,实习期间的请假制度;(3)宣布实习的指导老师及学生分组;(4)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实习地区的概况、实习路线和内容安排,说明实习报告的撰写,实习结束提交的材料及实习成绩的考核方法;(5)学生提出对即将开展的实习工作的疑问,由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回答学生的疑问,并提出对顺利开展野外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 了解和掌握野外实践教学区地学背景资料

在野外实习前,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人文社会经济状况等资料,为野外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皖西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四年主要开展巢湖北山地区、庐山及周边地区、皖南西递宏村、皖西大别山地区等野外实践教学。我们在每个区域都订阅或者自编有实习指导书,在野外实习前的一段时间,进行统一发放。要求学生在实习前认真阅读实习指导书和相关图件,了解实习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和主要实习内容。

3. 完善野外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监控

在进行野外实践教学期间,为保证实习效果和质量,我们还采取以下过程管理:(1)根据实习学生规模,配备专业指导老师,负责野外指导答疑以及最终教学效果的考核。(2)在野外实践教学管理上,我们有分管领导、辅导员老师等组成的管理队伍,除负责必要的后勤保障外,还在实践中负责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监控,负责平时教学管 理过程学生成绩的评定。(3)在实际运作中,我们还将学生按照10人左右进行分组,这是野外实践教学的最基本单元。每个小组委任有组长和副组长,负责本组同学的野外实习组织、野外分工、团队协作、仪器保管、小组考核、联系师生和实习成果收集等。

这一野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一方面对野外实习的同学进行全方位监控,保证了实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实习指导老师的在野外的教学管理压力,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到野外实践教学指导中,保证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为野外更好进行小组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打下基础,可以在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某种实践操作时,能够快速反应,有条不紊进行任务的圆满完成。

4. 制订野外实践教学成果的提交、考核和验收及成绩要求和标准

建立科学合理的成绩评定机制,量化学生野外实践教学成绩,是实现野外实践教学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在这一方面,很多学者在对野外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方法的研究中,都认为实习的目的和态度、思想表现、组织纪律等都是构成野外实践教学成绩的几个重要方面[12-13],而这些恰恰是野外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所要实现的。我们在学生最终的实习成绩评定中,按照30%的教学过程分数(平时成绩)和70%的成果提交分数(考核成绩)构成。

我们拟定的教学过程的成绩评定要点,构成30%的教学过程分数(平时成绩),主要包括:(1)野外实习态度。强化野外实习过程准备与学习态度,野外实践教学期间班级小组的协调能力、相互配合效率、高效运作能力和效果,以及每天出发前小组是否有布置专门针对实习区域地学知识的集中讨论和学习(10分)。(2)野外实习纪律。包括学生的学习纪律、组织管理能力、法律法规的遵守、公共环境意识等方面综合考核(10分)。(3)野外实习效果。要求每个小组在野外现场演示完成某项动手实践操作任务,回答相关问题,最终掌握实习内容(10分)。

我们地理科学专业在实习结束后,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需要提交以下实习材料,构成野外实习中的70%的的成果提交分数(考核成绩):(1)野外实践教学记录本、现场手绘图件,以及野外采集的岩石矿物、动植物标本整理等(20分);(2)野外实践教学报告和研究报告(40分);(3)野外实践教学收获与经验总结报告等(10分)。指导老师根据上述提交材料,评阅学生的成绩。这些方面与实习指导老师和管理人员(辅导员)给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纪律等方面的考核一起构成野外实践教学的总成绩。

四、结语

良好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是地理科学专业开展野外实践教学、顺利完成野外实习任务、实现野外实习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确保野外实习安全、提高野外实习效果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本文对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特征和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来组织皖西学院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对野外实习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的主要环节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组织和管理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的可行性对策和措施,这对保证野外实习队伍的有序管理、提高野外实习效果、顺利完成野外实习任务等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1] 王心源,张广胜,贾冠中,等.安徽省巢湖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建设与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7(2):47-51.

[2] 王小雷,曾华.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模式、实习成绩评价标准及方法研究[J].南京晓庄学报,2013,5(3):114-117.

[3] 张平究,李典友.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4):217-219.

[4] 徐喆,李国柱,张立峰.从“知情意能”入手,提高区域地理野外实习质量[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3):140-142.

[5] 龙海丽,王爱辉.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效果的提高初探[J].黑河学刊,2012(6):77-78.

[6] 谢洪.关于提升地理教育专业野外实习效果的探究[J].教育科学,2014(1):145-146.

[7] 周红杰.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的人文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21(11):93-95.

[8] 许俐俐,胡宝清.浅论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效果的提高[J].华东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385-388.

[9] 赵连泽,蔡元峰.野外实习与学生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2):140-141.

[10] 袁书琪.地理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1] 唐晓华. PDCA 循环法在消化内科护生实习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1(20):1872-1873.

[12] 赵怀琼.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成绩评价指标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 20(1):119-120.

[13] 赵兴云.地理野外实习成绩评定方法探讨[J].临沂师专学报,1997,19(3):49-51.

[14] 赵媛,沙润.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4):15-17.

geography;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

G642

A

1006-9372(2015)04-0138-04

2015-07-25。

皖西学院2013年度委托课题(2013zb85);六安市定向委托皖西学院市级研究项目(2011LW06);皖西学院本科教学工程“地学类专业野外实习示范基地”项目;安徽省人文地理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郝李霞,女,讲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资源遥感与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投稿网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引用格式:郝李霞,张广胜.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4):138-141.

Title: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Geographic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Author(s): HAO Li-xia, ZHANG Guang-sheng

猜你喜欢

指导老师科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就差半分
科学拔牙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Me
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