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强年画的文化价值及传播特点

2015-01-31张菁庄会茹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5期
关键词:武强燕赵年画

□张菁 庄会茹

(河北电视台/石家庄日报社,河北石家庄050000)

武强年画的文化价值及传播特点

□张菁 庄会茹

(河北电视台/石家庄日报社,河北石家庄050000)

武强年画在长期的传承创新中,历经岁月的洗礼与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媒介在新闻报道中也应重视武强年画文化内涵的有效传播,从多角度体现出武强年画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及时代文化特色,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农耕社会孕育的民俗文化

武强年画是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孕育的一种民俗艺术,“是在人民大众最平凡的生活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与千百年来人民大众的生活历程同步,与人民大众展现其生活情趣,抒发其生活情感的愿望紧密相连”①。

喜庆吉祥

传统乡村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贫瘠赋予了年节超乎其本身内涵的喜庆吉祥之味,而张贴悬挂的武强年画承载了百姓最纯朴的精神寄托。《耄耋富贵》极具代表性,年画中有祥云丽日和福(蝙蝠)、禄(鹿)、寿(寿星老人),瓶中安插着蕴意“忘忧长寿、富贵平安”的忘忧草和牡丹,花盆里长着代表“万年常青、吉祥如意”的万年青、鸡冠花,反映了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河北武强年画进农家村民称不贴年画不算过年》《衡水武强:年画之乡舞新春》等新闻,就是记者通过对百姓贴年画庆春节的采访,来突出武强年画喜庆吉祥的寓意。

男耕女织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生活是武强年画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内容。《春牛芒神图》《九九消寒图》《二十四节农事忙图》等年画将气候节令与劳作场景融为一体,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赋予了年画更为丰富的文化气息。

惩恶扬善

对真、善、美的褒扬与对丑恶现象的鞭挞在武强年画中占有重要的内容。年画《廿四孝图》采取分格小图形式,以简单明确的构图展示故事情节,每图附以两句或四句韵文,如“恣蚊饱血”中题以“九岁小黄香,孝名天下扬。暑天扇凉枕,冬日暖被床”,来宣扬“百善孝为先”的理念;《铁弓缘》描写的是青年军官匡忠惩处恶霸石文,解救茶馆女陈秀英并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鬼神崇拜

中国的鬼神崇拜源于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拜,年画《天地全神》是把民间信奉的天神、地神、人神、鬼神,儒、释、道三教等诸神结成一个群体,各得其位,共享人间香火,武强年画中的这些鬼神已经人性化,在信徒的顶礼膜拜中守护平安、幸福。

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

武强年画的地域文化符号鲜明,承载着历史、地理、人文、社会的诸多信息,融入了燕赵文化中的慷慨激昂、保家卫国、质朴纯善等诸多因素。

质朴纯善

从中华文明的诸多文化渊源来看,燕赵文化并非以开放、创新见长,反而因“从一开始就相对落后些,微弱一些”②而相对保守,也成就了民俗中的质朴纯善之风。年画《劳动换来光荣》描绘的即是一对青年夫妇劳动模范,在群英会上载誉归来,受到乡亲们热烈祝贺的场景。创作者运用传统年画的基本要素表现时代新生活,人物造型质朴健康,反映了新社会尊重劳动,歌颂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在1950年首次全国年画评选中荣获甲等奖,标志着这种民俗艺术登上了国家的艺术殿堂。

慷慨激昂、保家卫国

史上燕赵地区属胡汉交界之处,民族间的战争、杂居促使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碰撞、争锋及至融合,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慷慨悲歌、任侠尚气之风,“保家

卫国”已成为燕赵人鲜明的性格特质。《金沙滩赴会》表现的即是宋辽对峙时期杨家将的故事。而随着近世民族意识的觉醒,传统的国家观念嬗变为人民对国家的热爱与归属感,年画《保卫我们的好日子》图中纯真可爱的农村儿童们正在积极参加和平签名,表现了新中国小主人反对侵略战争、渴望和平的爱国热情。

与时俱进的时代文化

武强年画不只是单纯的艺术符号,它以浓郁的时代话语色彩融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承载着历史与人文信息,折射出社会的转折与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传统的武强年画时代痕迹明显,基本上承载了封建王朝体制下百姓的价值理念与是非标准。晚清以来,武强年画的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仅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活轨迹,更是站到了时代前沿,开始反映觉醒的中国人为追求独立、富强的抗争与探索之路。在西方侵略势力咄咄逼人的攻势下,清政府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河间府演大操》展示的是1905年10月末清王朝在河间府举行的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现代化军事演习,反映了传统练兵的一大变化。日本侵华后,武强的传统门神年画上加印醒目的大字标语“打日本救中国”,把传统观念中保护家宅的门神塑造成保护国家的卫士,发扬了年画的爱国主义内涵。年画《保卫边区》是1938年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后创作的,构图章法及表现手法直接从武强古版门画创新而来,以年画艺术形式的嬗变暗喻了中共政权的无限生机。新时期武强年画融入了更多的时代生活内容及创新元素,新闻《武强年画——走在时代前沿的老年画》(2012.5.10《燕赵都市报》)就介绍了《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奥运》《祥和世博》等一大批优秀的年画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文化使一个民族具有独特性,也使其成员保持着特有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与思维情感,其所具有的巨大凝聚力对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当前新闻作品对武强年画的总体报道来看,重点突出的是年画的时代文化内涵及文化产业建设,如新闻《武强年画亮相2012年今日中国艺术周美国行活动》《传承与创新:传统武强年画被搬上现代服饰服装》等,但对武强年画久远的发展历史、传统文化内容的解读却有所欠缺。武强年画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反映出燕赵大地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其道德传承的意义已远过于艺术形式之美”③,对武强年画的报道既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与传承作贡献,同时就内容本身而言,也是体现新闻知识性、趣味性价值的重要报道领域。

注释:

①张道一:《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70页

②张京华:《燕赵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8页

③赵秋棉,李琳:《富有潜力的文化产业——对武强年画的考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第145页

(本栏编辑:尚志鹏)

猜你喜欢

武强燕赵年画
武强木板年画的传承、图新与艺术生机
武强
牛年画牛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年画
俯视黄河
缸鱼年画之旅
慷慨悲歌话燕赵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