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原生艺术的深度挖掘中重塑现代人的高峰体验

2015-01-31王继红

淄博师专论丛 2015年1期
关键词:剪纸心灵艺术

王继红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体教育系,山东 淄博 255130)



从原生艺术的深度挖掘中重塑现代人的高峰体验

王继红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体教育系,山东 淄博 255130)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对物质文明的过度追求造成了人与自然发展的严重失衡。原生艺术作为一种长期被主流文化忽视的边缘艺术,以其天然、生态、起点低、无污染的特质对在物质文明熏染下长期受到压抑的现代人来说,是心灵的召唤和慰藉。只有审美的存在才是美好的生活方式,人类只有重回心灵与自然和谐的本源状态,才有望在生命的不同的阶段迎接高峰体验的来临。

趋利避害;高峰体验;原生艺术;审美存在

一、趋利避害的工具性存在与生命的高峰体验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分工的细化导致了个体生命单一的存在形式。唯物至上的价值观使人的生命变得像一个陀螺,每天逼仄在拥挤热闹的人群,从一个目标旋转到另一个目标,“有用”成为衡量一切行为价值的结果,而“趋利避害”成为所有行为中最自觉与快捷的选择。人们开始回避个体对生活感知的长度与难度,将自我对个体存在价值的思考转化为价值量化的逆向追求。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时效性扩大到无穷,而心灵的体验被无限滞后,一个原本丰富完整的生命个体被异化为片段和局部,工具性存在成为当代人异化的重要标志。工具性存在的特点是每个个体的行为都被囊括在一个个巨大的利益链条中,学习的目的成为个体迈向“成功”的手段。比如:学习与成绩——文凭——求职——买房——找伴侣——发论文——评职称——涨工资等紧密联系。在这个庞大的利益链条周围又繁殖了大量为他人走捷径谋利益的暴发户。孩子一出生就被生拉硬拽地挤进了这个群体,并不得不小心翼翼紧随队伍,不敢有丝毫麻痹和大意,如是,原本丰富的人生便变得一览无余。

“高峰体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1]这种愉悦的情绪虽然短暂但却尤为深刻,并由此获得了人性解放和心灵的自由。高峰体验的核心是让人的心灵从现实中得以解放。他们接受现实,却在心灵深处保持着高度的自由与超越;他们自我完善,愿意从纷乱急促的现代生活中超脱出来,并以各种方式安静地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和生命的隐秘节奏;他们身心和谐,对自我存在价值怀有深切的关怀。现代人的危机,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危机。物质大潮中人们心性的迷失使自然与人原本天人合一的关系转化为被开发、利用和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异化的人和被人异化的自然成为当下最大的危机。而唯物至上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物质满足带来的巨大喜悦过后必然伴随着深深的落寞和空虚。于是,表象之外的存在便成为每一个个体不能回避的话题。正如美国哲学家马尔库塞认为的,在一种新型的受工具理性统治的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心灵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扭曲。被工具理性所主宰的人,虽然拥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但精神却陷入了巨大的危机。结果,人沦落为工具和物质的奴隶。

二、原生艺术是人与自然万物交融升华的结果

“原生艺术”的概念是法国艺术家杜布菲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提出的。他认为原生艺术“包括素描、刺绣、雕塑、建筑、彩画等各类表现形式,作品显示出自发而强烈的独创性,与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大相径庭。原生艺术家都是没有受过文化熏陶的普通人,他们创作的主题、选材、表现方式没有受任何古典或流行的干扰,完全发自内心。原生艺术具有‘神秘性、任意性、脆弱性、非商业性’等特点” 。[2](P1)在他看来,原生艺术的创作群体大多都是默默无闻且与艺术圈没有任何瓜葛的普通人,其中包括:精神病人、通灵者、民间自学者等。抛开前两类暂且不说,单就民间自学者来说,每一个创作者都是脚踏大地的劳动者,他们的生活就是其创作的土壤和根基,他们播种、犁地、养鸡、捕鱼、放牧、收割、婚丧嫁娶、福禄寿喜。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其形式、语言、内涵、材料、工具的选择都是自然而然的,是创作者个体心性对自然韵律与节奏模仿合二为一的结果。唐代画家顾恺之认为艺术家应该有“人心之达”,要求艺术家要用大自然一样的胸襟来体验人与自然微妙的心性契合与内在关系。人作为自然万物的一种生命形态,必然要与天地万物交相辉映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生命姿态。所以,人心、自然都应该受到尊重,而不是以发展为目的无度开发、利用和保护。下面以剪纸为例来谈原生艺术随心所欲、天人合一的创作形式和艺术魅力。

剪纸艺术最大的魅力是它“信天游”式的表达方式。走到哪唱到哪,唱的内容与所处的环境、彼时的心情以及由这种心情而产生的丰富联想有密切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手随心动,心手统一。随心所欲常常不是没有目的地乱剪,而是很多图形和纹饰早已在从小到大的民俗生活实践中烂熟于心,如果心里没有种下茂盛的种子,自然不会在手上开出绚丽的花朵。民间巧手用手中的剪刀表达的不过是和她血肉相连的生活以及世代传承下来的习俗、信仰和自我的生存智慧与生存哲学。正如禅宗里所说 “雪中立鹭,愚人观鹭,智人观雪,圣人观白”,这个白就是艺术创作中的核心和本质。这些貌似粗俗又没受过“文化洗礼”的农民,却在与生活最为亲密的摩擦与碰撞中,早已将每种物象的内在本质了然于心。它们或可爱,或笨拙,或憨傻,或精灵,并以各种面孔生动地存活于巧手们的血液里,只要一勾动了创作者的激情,它们就会泉水一般欢快激越地奔涌而出,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由生活美向艺术美的华丽转身。剪纸的有趣性表现在创作者永远不知每一次的结果是什么,而这种对未知结果的期待使整个创作染上神秘的色彩;剪纸的珍贵性表现在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和环境下创作同一个内容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味道,因为每一次创作的过程都会有内在的情绪与情感、现场的判断力以及突然造访的灵感跳出来把控细节和方向,让人在猝不及防中惊讶了自己的视觉和心灵;剪纸的美好基于创作者从不以剪纸作为谋名谋利的工具,因为她靠自己的灵巧和智慧全程愉悦了自己也享受了他人;剪纸的高贵性则表现为民间巧手从不知道自己鼓捣的是艺术,更不会因为参与奖项的角逐而陷入标新立异的突出自我或形式抄袭的纠结中,她们只是在繁重的劳动和清贫的生活之余用剪刀自然而然地唱出了心中对幸福、吉祥、美好的追求。正如杜布菲所说:“艺术不会睡在人们为它铺就的床上,它一听到人们的呼唤便逃遁,艺术喜欢隐姓埋名,对它来说,最美妙的时刻是忘记了自己是谁”。[2](P1)

欣赏优秀的民间剪纸,总会被那些大气中透着粗糙,朴素中透着诙谐的作品深深打动。一气呵成,化腐朽为神奇正是它的写照。面对面望去,它率真质朴的样子会让人对自己不经意的伪装感到羞耻,在那张薄薄的小纸片里生动地流淌着剪花人的情感以及从容智慧的处事能力。与时下流行的精巧剪纸相比,它或许是粗糙的,然而却是可以瞬间击中心灵的。现代人的心灵大都中了形式主义的毒,一味追求外表的精致与完美,而心灵早已荒芜到一片荒芜。正如镜头前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美女,欣赏他们的表演已经让人忘记了是在看她的美体还是欣赏她的演技。而真正的表演与长相无关,与名牌无关,它是在长久的积淀中从心里蓬勃出来的一股强大力量,并以最快的速度直抵人的灵魂深处。古人讲要“静心明性”,好的艺术作品都明确显示了造型艺术背后人与物交融与升华的本源精神。所谓“山随画活,云为诗留”,创作者在与自然万物的交融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物非我又是物是我的新境界,并从各种事物的表象中回归到它的本源状态。

三、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著名的评论家贾方舟说:“原生艺术拒绝陈腐的学院技巧,倡导艺术家率真而自由的天性挥发,原始艺术、儿童艺术、民间艺术都具有这样的性质”。 无论是原始社会的彩陶盆还是历代民间出现的各种美术样式无不散发着人与自然天然和谐的野趣。原生艺术作为一种长期被排斥在主流艺术之外的边缘艺术正以其朴素率真的面孔进入当代人的视野,并进而弥漫在他们的心灵。著名性学家李银河说:“只有审美的生活才值得一过”。原生艺术就地取材的天然特性和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生动地体现了创作者心灵的自由性和纯粹性。Nek chandSaini,是一名印度道路巡视员,他经常利用上班的便利收集各种废弃的材料,并在一块靠近河边的森林空地用混凝土、岩石、木材等制作出不计其数的舞者、音乐家和动物组成的秘密王国,成为各国背包客印度旅行不可错过的风景;Pearl Fryar,美国人,自学园艺,爱好和平,他经常用从苗圃捡来的植物在花园里精心栽培,并按照心中的想象培育出造型奇特的植物雕塑园;邵炳凤,农民,山东文登人,初中学历,做过绣花工、会计师、小学教师,60岁开始作画自娱至今,乐此不疲。德国艺术家波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佛祖说“人人皆有佛性”。纵观整个民间美术史,无论是民间建筑还是民间玩具、染织、刺绣、花馍、皮影、脸谱、编织、生产工具,无不显示了劳动者在与自然相亲的过程中巨大的创造能力。正如如今孩子玩的是电动玩具、高科技产品,而传统乡村各地娃儿玩的是板不倒儿(不倒翁)、弹弓、拨浪鼓、大阿福、泥叫叫、布老虎、泥泥狗、陀螺、万花筒、棒棒人等。这些陪着孩子度过美好童年的简陋玩具不是钱买的,也不是机器制的,而是老百姓根据现有的工具材料创造性的用智慧、经验、情感和技巧完成的原创艺术。再来看流传在陕北、山东的花馍(面塑)艺术,原本又大又圆的白面馒头上覆盖了五颜六色的喜鹊和梅花,看起来喜气洋洋,寓意喜上眉梢;出嫁女儿要给娘家送面鱼,鱼头上点有红点,咬开肚子里流出甜甜的红糖,象征丰收。对于机械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原本枯燥乏味的蒸馒头经过民间巧手们切、揉、搓、捏、挑、压、拔、按等手法,并动用剪子、梳子、菜刀等工具,最终呈现出一锅既可食用又可观赏,还带有浓浓吉祥寓意的面花艺术,可谓是一种巨大的精神享受。在民间艺术的作品中,几乎看不到悲伤、叹息和感伤,它们总是用充满智慧和情趣的语言表达着对幸福、欢乐和吉祥的追求,给人以生存的信念和希望。民间艺术的背后是一代代劳动者用身心创造的生活与生存的智慧,那是源自于人的天性、本能与美好愿望激发出的生命活力。

哲人说只有审美的存在才是美好的生活方式,生存的目的就是对美的享用。而在工业文明席卷全球的当代社会,人类对物质文明的过度追求已经越来越偏离自然的轨道。主流文化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技术化、数字化和权力化的特征,人的潜能被各种充满功利的文化教育所覆盖和压抑。享有高度物质文明的现代人自觉地沦落为技术和物质的奴隶,看起来衣冠楚楚却信仰缺失,消费无度却仍感疲乏和消极。与主流文化相悖的是,原生艺术是天然的、野生的,它顺应人的本能、天性和自然的力量,全然不依附于主流文化的意志,他们生命的本能与自然的意志达到高度的默契和融合,他们是天性保持比较完好的人。雨果曾经说过:“劳动者离开了,可他们的劳动成果却留下了。”人人可以成为艺术家不是一句空话!在物质枷锁中挣扎的现代人要努力摆脱主流文化的控制,从个体的精神和心灵出发,享受创造的自由和纯粹,享受生命的美好和从容,享受让灵魂颤栗的高峰体验。

[1]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洪米贞.原生艺术的故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李志红)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has caused a serious imbalance in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nature. Native art, as a marginal art long neglected by the mainstream culture, is the call of the soul and comfort for the modern people who have been long repress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aterial civilization because of its natural, ecological, low starting point, and pollution-free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only with aesthetic presence, a lifestyle is a good one, and only when the people return to the origin state of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soul and the nature, we are expected to greet the arrival of peak experienc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life.

draw on advantages and avoid disadvantages; peak experience; native art; aesthetic presence

2014-10-07

王继红(1972-),女,山东潍坊人,硕士,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教育系讲师,主要从事美术教学和民间艺术研究。

J01

A

(2015)01-0072-03

猜你喜欢

剪纸心灵艺术
剪纸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纸的艺术
唤醒心灵
剪纸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剪纸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