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地市报人转型突围路径探析

2015-01-30刘方婷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池州人才

□ 刘方婷

(池州日报社,安徽 池州 247000)

人才兴则报业兴。新形势下,地市报人若想转型突围,实现可持续发展,亟需继续坚持新闻操守,坚持“内容为王”,成就“一专多能”,继续抓好人才的发现、培养和提升。

坚持新闻操守,不忘媒体使命

无论报业经营多么艰难,地市报人都必须守住新闻伦理底线,担负起时代赋予媒体的责任与使命。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方面:

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回归新闻专业主义本身,戒掉打电话、“趴网”等不良工作习气,对待工作要求真务实、精益求精。

依靠改革将媒体的公益性和市场性区分开来,用法律手段惩治新闻敲诈。不追名逐利,不以权谋私,甘于奉献,勇于创新。职业态度端正了,就不会患上“软骨病”。

树立行业自信,担负起对社会、对百姓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报道主流声音,抨击流言蜚语,做到心中有担当,笔下有激情,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放大纸媒优势,坚持“内容为王”

信息时代,快速的价值被过度放大,优质内容反倒成了香饽饽。这时,以品牌力、公信力、专业性著称的报纸就更应放大自身优势,坚持“内容为王”,适时发出权威声音。以安徽池州日报社的《池州日报》和《九华晨刊》为例,笔者认为:

其一,放大纸媒优势,坚持内容为王,必须做活策划新闻。

近年来,《九华晨刊》围绕池州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推出了系列大型策划报道,如:《2014池州大片》特刊,从环保、旅游、城市、乡村、最美人物等角度入手,首度以电影叙事的口吻、拍摄“大片”的方式,做足9个整版献礼2015年池州“两会”;还有庆贺九华山机场首航的《蓝天飞梦》大型系列报道,《晨刊千期与新同步》纪念特刊……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篇篇触动人心,处处体现池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此外,策划先行、主体带动的影响力营销模式,还令报纸广告的视线豁然开朗,为报社带来了可观的经营收入。

其二,放大纸媒优势,坚持内容为王,必须做强深度新闻。

在传媒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当“是什么”漫山遍野时,“为什么”就显得倍加珍贵。2014年,《九华晨刊》在做强深度报道方面下了大力气,采、编、审三级联动,每周对本地新闻、社会热点进行梳理分析,并要求记者对有价值的线索把握好、跟踪好、能适当提出质疑,以便将新闻做深做透。《乡村文物保护之殇》、《池城烂尾工程是这样“复活”的》等,这些报道均引起不俗的社会反响。其中,《乡镇卫生院陷入“招人难、留人难”的窘境六万年薪为何难觅乡镇特岗全科医生》一文影响最为深远。当年6月中旬,《池州日报》发布一条简讯——池州计划招聘9名特岗全科医生,原则上每人每年收入不低于6万元,4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可享受一次提前一年晋升职称的政策,并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到全科岗位。按常理说,这样的招聘条件在当地已算优惠。可出人意料的是,信息发布后竟无人报考!记者意识到这条线索值得追,通过近一个月的调查采访寻找到答案:乡镇卫生院招人难,人才流失更严重。稿件刊发后,池州市卫生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乡镇卫生院“招人难、留人难”问题。一些热心读者致电《九华晨刊》,认为该文深度透视了当下人们就业、择业的怪圈,在为文章点赞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

其三,放大纸媒优势,坚持内容为王,必须做透观点新闻。

随着自媒体的迅猛生长,人们有了更为通畅的渠道来发表意见和观点。然而,这些意见和观点是一种“吐槽”式的批判或思辨,很难在社会上沉淀下来。纸媒则不同,它拥有引以为傲的评论员队伍及“拳头”栏目,可以有组织、有策划地在最恰当的时间发出最恰当的声音,以高端的视野、透彻的观点给人以心灵冲击和人生迪启,因此,在观点表达方面比新媒体更具优势。

近年来,为彰显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池州日报社组织主任一级(含以上)的采编人员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创作出诸如《“风”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谋大势,拥抱池州“创”时代》、《汇英才,集聚池州“创”能量》等新闻评论,为池州推进“三区”发展、加快创业创新步伐指明了方向。值得一提的是,评论作品《别把“新常态”当借口》极具时代内涵和指导意义,刊发后不仅引发读者热议,还获得了2014年度安徽新闻奖新闻评论类一等奖。

自我加压充电,成就“一专多能”

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民间高手”无处不在。地市报人须不断自我加压充电,争当“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好学习型人才。地市报人应给自己拟定日常工作“硬指标”:每天挤出一至两个小时读书看报,一年至少写一篇理论文章思考业务上的得失,拿出一篇好稿件参与评奖。向本单位富有采编经验的老同志学习,经常与同事进行业务交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外出学习,力求在思想的碰撞中增长见识和阅历。

争当专家型人才。全媒体时代,记者只有在某个特定领域深耕细作,形成对特定领域的独特视角与深入理解,才能从信息海洋里捞出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实现向专家型媒体人的转变。这就类似于过去的纸媒跑口记者,或门户网站频道编辑,每天都要深入接触这一领域的人和事,久而久之,便能对这个领域做出一番理性思考。

致力全能型人才。未来的采编人员,只会单一地采写或编辑稿件终会被淘汰。地市报人应该既会采、写、编,又会评、摄、录、播,熟练使用表格制作、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音视频编辑等。同时,如能掌握多语种采编能力,将更有利于搜集和整理信息。

学做创新型人才。平时,我们应多关注国内外知名大报,取长补短。比如根据时下流行的大数据开设“数说××”、“大数据故事”等新闻专栏,从枯燥难懂的数字中挖掘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再配上图表、漫画,这样既能丰富报纸的新闻表现力,又能和读者拉近距离。此外,我们还可以跟着IT精英学一点电脑编程,这样在处理稿件时就能多理解一点数据语言、技术语言,将记者生产出的初级产品更好地进行二次包装,有利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加速融合。

纸媒这一路走来确实面临诸多不易,但我们纸媒人还是应该心怀理想。如果我们能脚踏实地、爱岗敬业,活到老学到老,相信将来自有一番广阔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池州人才
人才云
一个基于[Cu4(μ2-OH)2N12]的10-连接3D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池州印象
银幕上的《圣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