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全面”是引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战略布局

2015-01-30

中共党史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黄 一 兵



·本刊专稿·

“四个全面”是引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战略布局

黄 一 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且强调“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勇迈进”是大局,是主题*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讲话》《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讲话》,《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8、10页。。正是在围绕这个大局和主题的奋斗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展现出一系列新的历史特点,呈现出“新常态”。实践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以一系列新“质”内涵,赋予了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新的历史使命;正以一系列新“质”特点,标识了党的治国理政方略的新发展和新突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就是建立在对新的历史使命准确把握和对新的历史主题自觉认识基础上的、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使命

历史主题是指一定时代和一定历史时期中,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进步力量所承担的主要使命。历史主题不是固化和凝滞的,伴随着时代和历史时期的变化,历史主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到实践活动中,就是先进政党对新的历史使命的自觉认识和主动担当。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把握历史主题,勇于担当历史使命的先进政党。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勇敢地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使命,领导人民大致经历了三个具有鲜明历史特点的奋斗时期,即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完成和推进了“三大历史任务”,即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三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即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主题和历史使命本身体现的是一种客观的规律性存在,党准确认识和把握这种规律性,并将这种规律性与党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结合起来,领导人民为之奋斗,90多年来的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然而,历史要素始终是革命的、能动的,始终处在不断积累和生长的过程中,当一系列新“质”要素开始呈现的时候,历史主题和历史使命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认清这种变化,把握新的历史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提出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战略构想和战略布局,并努力实现,历史就前进和发展;反之,就停滞甚至倒退。这是一种历史自觉,对于一个先进政党来说,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责任。

党的十八大后,党对历史主题的认识有了新发展。伴随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逐步展开,党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和新境界,提出和阐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和任务,确立了“民族复兴”作为历史主题的突出地位。

还在十八大刚刚结束的时候,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页。之后,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5—36页。与这些重要阐述相呼应的是,党还明确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路线图,这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时间表,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自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就是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无数仁人志士曾为此浴血奋斗,前赴后继。但是,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在准确认识和把握每个历史阶段的主题、展开一个又一个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逐步实现。正是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说: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进一步指出: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这两件大事大大加快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实践表明,到十八大召开的时候,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奋斗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实践途径、行动指南和根本保障。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几十年快速发展所积累的巨大建设成就,也奠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而奋发努力,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迈进。这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他进一步强调:“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适当拓展,但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要紧紧扭住这个主题激活和传递正能量。”*《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第7—8页。

将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上升到历史主题来认识和把握,是当今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最新成果;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纪元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前提。

“新常态”孕育新“质”的历史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的“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正常的状态,体现出一种规律性。“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的、不可逆的发展状态。

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指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要爬坡过坎,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新常态,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文化建设上的新常态,就是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建设和管理上的新常态,就是通过正确处理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的关系来构建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制,以法治化和综合治理来不断完善公共安全机制,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来打造社会事业发展体系。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新常态,就是培养和营造全社会生态平等的价值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资源观和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经济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党的建设新常态,就是以从严治党为核心,把抓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更加注重聚焦问题,着力解决思想、纪律、作风和廉政方面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依规治党、制度治党,深化党建制度改革,更加注重以上率下、严督实查,更加注重群众参与、监督和评判,更加注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些“新常态”,从实践效果来看,具有“代际”转换发展的特征和属性,具有孕育和培养新“质”要素的趋势和内涵。

“新常态”出现本身就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应该是一个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阶段,是一个更加注重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阶段。但是“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特点,很大程度就反映在我们所面对的复杂矛盾上,反映在我们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上”*刘云山:《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学习时报》2014年5月19日。。从总体上看,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依然多发。二是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经济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阶段,一些领域的潜在风险依然较大,支撑经济多年高速增长的体制机制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三是依法治国取得很大进步,但有的法律法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四是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但新的条件下,是不是各级党委、各部门党委(党组)都做到了聚精会神抓党建?是不是各级党委书记、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都成为了从严治党的书记?是不是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成员都履行了分管领域从严治党责任?一些地方和部门还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还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还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上述矛盾和问题,涉及发展的目标问题,也涉及发展的动力、保障和领导力量的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深入地改进党风政风。

“四个全面”有机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在深刻把握历史主题,敏锐掌握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情况和深层次问题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深刻阐发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机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是引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角。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这些新要求,关键在“全面”,重点在“更高要求”。“全面”就是强调要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更高要求”就是强调要建成的这个小康社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小康社会;是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的小康社会;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小康社会;是环境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的小康社会。十八大同时提出,全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2020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这就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紧密结合起来了。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规划和部署,强调要经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新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党领导人民正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持续不竭的强大动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44页。顺应实践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也是有序稳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光明,但道路并不平坦,还会面临许多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还会经受各种风浪风险的考验。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

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八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强调切实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更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同时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全面从严治党涉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是整党治党的顶层设计,必将对党的自身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顺利推进,关键靠党来掌舵。只有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努力提高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靠“自身硬”才能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列,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的新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辟崭新未来的根本遵循。

(本文作者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北京 100080)

(责任编辑 朱昌裕)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镜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