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区发展的走向

2015-01-30杜福国

中国民政 2015年18期
关键词:乡镇党委公共服务村民

杜福国

农村社区发展的走向

杜福国

从2006年民政部下发《关于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至今,社区建设已经探索实践了十年。未来中国的农村社区建设走向是怎样的呢?

一、从农村社区建设主体来看,乡镇党委、政府越来越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角。在中国农村,党支部是基层农村组织的领导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里也有明确表述。大事支部作主,经济上实行了村帐镇(街道)管理,绝大部分的村没有公共积累。如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再赋予村委会社区建设重任,办不了也办不好。笔者认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角应该是乡镇党委和政府。由乡镇党委来组织、统筹、实施,既能很好地解决行政协调的问题,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还能很好地承接上级和社会资助,能很好地将农村社区建设中一些急需办,村委会又无力办的事情办好。

二、从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看,乡镇党委政府强力介入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推动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更好地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不管是村民自治还是时下提倡的多元共治,根本目的是解决群众急需、急盼的问题,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但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既需要组织动员,也需要财力支持。村中路难行,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提出修路决议案,但没钱,能办吗?政府介入,整理空心村,合并村庄,从全局统筹规划水、电、路、气、邮等公共基础设施,既节约,还有利于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合理划分事权,组织群众搞好村务公开、矛盾调处、社会治安、精神文明建设,村民自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从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看,将来重点要放在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上。中办、国办的文件虽然明确了下步社区建设要在行政村的范围内搞,但仍然离不开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乡镇党委政府要将主要精力放在群众急需的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上,做到财政强力持续投入,规划科学有序,服务精准细致。现阶段主要是搞好乡镇医院、养老院、学校、幼儿园、农资超市、集贸市场等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村一级主要搞好与农业服务、养老、医疗、扶贫、助残等公共服务的配套和衔接,搞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组织老党员、退休老教师、志愿者开展帮教、助残、扶贫等;搞好组织工作,及时提供入院五保老人、低保户、孤儿等受助者名单,搞好公示;组织群众搞好文明户、先进典型评选等。

四、从制度看,社区建设顶层设计十分重要。基层创新固然重要,但体制、机制的问题,既有法律的,又有行政的,还有社会的,基层很难突破。十年社区建设的摸索,只能证明一点,没有顶层设计,没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体制机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十年中,全国各地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金钱、费了不少心血,搞了大量以多村-社区的社区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社区服务综合体,目的是集约办公,方便群众,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公共服务。但由于社区非政府、非村居的形态,名不正, 言不顺,资源整合不了,服务提供不上,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工程,成了应付检查的面子工程。基于多村-社区搞的许多工程都犯了这个通病。因此,在不明确是要创新体制,还是要创新服务,是要推进城镇化,还是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下,探索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

五、从农村社区发展的方向看,农村社区发展的最终方向是城镇化。

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我国的香港、台湾,城市化率都非常高,有的达95%以上,低的也在80%以上。我国现在的城市化率在50%左右,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不小。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人口会持续流向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空心化会越来越严重。整理空心村,适当合并村庄,土地复耕,建设老年养老服务设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最终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农村社区建设这个命题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从而全面转入城市社区的管理和服务。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民政局)

猜你喜欢

乡镇党委公共服务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公共服务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新时期乡镇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对策建议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乡镇党委换届后思想政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