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学报编辑意识创新研究

2015-01-30

政法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公安学报学术

韩 静

(广东警官学院,广东 广州 510232)

公安学报编辑意识创新研究

韩静

(广东警官学院,广东 广州 510232)

公安学报是全国公安高等院校学报的简称。几十年来,公安学报随着我国公安高等教育、公安院校的发展而在不断地成长壮大,而公安学报的成长也反过来促进了公安学科建设的发展,两者相生相成、相互促进。两相成长的过程中,学报编辑具有出色的编辑意识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公安学报的基本意识有政治意识、保密意识、服务意识、规范意识等,在大数据时代,编辑意识也受到多重挑战,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强化策划意识,加强数据出版意识,重视法律意识,积极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公安学报;编辑意识;创新

公安学报是全国公安高等院校学报的简称,是公安高等院校教学和学术研究成果发布、交流和传播的平台。几十年来,公安学报随着我国公安高等教育、公安院校的发展而在不断地成长壮大,而公安学报的成长也反过来促进了公安学科建设的发展,两者相生相成、相互促进。[1]两相成长的过程中,学报编辑具有出色的编辑意识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编辑意识决定着公安学报的编辑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报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公安学报编辑的基本编辑意识

编辑意识是指编辑人员在编辑过程中具有的思维习惯、表达方式、传播方法等意识,在编辑人员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中,逐步积淀形成的潜意识。[2]公安学报的编辑过程中,学报编辑应该具有与其它期刊一样的编辑意识,如服务意识,规范意识,等等,也有必须突出强调的编辑意识,如政治意识、保密意识等;这些编辑意识,共同构成公安学报编辑的基本编辑意识。

(一)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是指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它既包括民族和个人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又包括社会阶级集团的意识形态。[3]对于公安学报的编辑来说,主要是要求编辑的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公安学报是一种行业性的学术期刊,说到底它是为了公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而服务的。公安工作有着高度的政治性,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因此也决定了在现今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公安学报编辑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这样才能保证在稿件的选择上,不出现政治错误,更好引导作者和读者共同促进公安学术研究的发展,并推动公安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警力。

(二)保密意识

保密意识首先是法律的规定。2010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制、发行,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网络及其它传媒的信息编辑、发布,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新闻出版保密规定》也对出版行业的保密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可以说保密意识是编辑的基本职责要求,而在公安学报行业中,保密意识更是必须时时崩紧的一根弦。“学术研究无禁区,宣传出版有纪律”。目前的公安学报基本上都是国内以至国外公开发行的刊物,高校学报早是多国获取中国情报的重要渠道,高校学报英文摘要也早进入美国等国的情报检索系统,[4]而公安科研成果特别是技术科研成果事关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所以公安学报的编辑必须守好保密关,严防泄密,以免给国家带来不可修复的损失。

(三)服务意识

学报是一个服务性的平台。有学者将学报的服务性解释为狭义和广义两种。[5]具体到公安学报而言,公安学报是为致力于公安学术研究的学者即作者和读者服务的,最终的目标是促进公安事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学报编辑的服务意识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公安学报的编辑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服务心态,有甘为他人作嫁的奉献精神,其次是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成为作者与读者进行学术交流的桥梁,最后编辑还要有良好的公安学科专业素养,这样才能站在公安学术研究的前沿,引领作者进行公安学科研究,并与作者和读者一起共同促进公安事业的发展。

(四)规范意识

根据《辞海》的定义,规范一是指标准,即衡量事物的准则;二是指法式,如语言规范、技术规范、道德规范等。对于学报编辑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共同约束学报和学者的规范意识:学术规范意识。公安学报是公安行业的学术专业期刊,负有引导公安专业学术规范的责任和使命,学报编辑的学术规范意识不可或缺,正如《中国社会科学》总编辑秦毅强调“规范学术研究,建立良好学风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而编辑出版工作是把住失范作品出口的关键环节,因此学术期刊责无旁贷。”[6]学术规范的讨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了90年代中后期,学术腐败现象增多,学者们集中批评学术腐败,呼吁建立学术规范。200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纲要》,提出“遵守学术规范”的要求,2004年6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开始实施,对学术引文、学术成果和学术评价等几方面进行规范。如今,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全面运用,显示着学术规范不仅仅可从道德和制度层面制定,而且可以直接从技术层面约束。有了制度层面的规范以及技术层面的保障,学报编辑可以更好地担当起失范作品把关者的责任,做好学报质量的把关人。在公安学报的编审过程中,一些公安专业的文章作者来自于公安实践一线部门,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写出紧贴现实具有创新价值的文章,但同时他们的学术规范意识还较为淡薄,文章中引用标注不足、抄袭突出等的现象还较多存在,公安学报编辑既要呵护这类作者进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又要保证文章的规范质量,做好学报质量的把关人。

二、大数据时代公安学报编辑面临的挑战

纵观我国高校学报及公安学报的发展历史,不乏辉煌也充满坎坷。现今社会已步入大数据时代,全媒体也在蓬勃发展,无不挤压纸质媒体的生存空间,而学报及公安学报本身的内向性等弊端等无一不给公安学报的编辑带来巨大压力。

(一)公安学报多年来的一些积弊

一是起步晚。由于种种历史上的原因,公安学报的起步较晚,新中国建立后三十余年来都没有公安类的学报,就是到了文革后,“科研不受重视,科研水平较低,公安院校学报产生的条件自然也不具备。”[1]《公安大学学报》是1985年1月创刊,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84年成立之后的重要举措。较之稍早的是广东警官学院学报《政法学刊》,于1984年9月创刊,但那时广东警官学院尚未建立,而是其前身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的学报。随着各省公安院校对公安科研的重视,各公安高校基本都创办了学报。但大部分都是内刊的形式,直到1998年前后,各地公安学报才先后地获得全国统一刊号,开始公开发行,公安学报自此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好时机,推动着公安学科向前发展。二是公安基础理论相对薄弱。相较诸如法学等成熟学科而言,公安学科的行业特征比较突出,使公安学的研究有别于其它学科的研究,不具备全面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公安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相对落后,公安院校也有别于其他高校,公安学报在期刊业中自然也成为一个较为特殊并且相对弱势的群体。三是公安学报与大多数学报一样,内向性、发行量少、资金少等缺陷一直得不到解决,“散、小、弱”的特征一直存在。到2011年,高校学报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2011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启动了报刊体制改革;2012年7月,总署颁发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规划了高校学报改革的路线图,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方法就是“转企”,“不再保留报刊编辑部体制”,“并入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或“转为期刊出版企业”。[7]如果这一方案完全启动,那么学报包括公安学报的生存以及学术研究的生态环境都将有重大的变化。虽然后来种种原因这项改革被搁置下来,但“学报需要改革”这根“达克摩利斯之剑”仍然高高悬在公安学报编辑的头顶上。

(二)大数据的挑战

麦肯锡将大数据定义为: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8]大数据有几个特点: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别繁多、价值密度低和处理速度快。大数据瓦解了传统信息体系架构,将数据仓库转化为具有流动、连接和信息共享的数据池。[9]大数据不是新的技术,而是新的现象,它的存在已经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包括高校学报。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数据化已经在改变学术期刊的存在方式。90年代始,国内一些技术公司抢先与各学术期刊达成协议,把所有的期刊论文数字化、网络化,形成了知网、万方等多个学术期刊数据库。[10]这些数据库的存在改变了学报全纸质式的存在方式,使广大学者学习查阅资料更为方便简单,也使学报等学术期刊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减弱。随着时间推移,数据库功能不断改进,学术大数据逐步形成,学者之间无障碍、无延迟的跨国界、跨学科学术交流已成为现实。[10]而且,大数据会进一步提升受众反馈的价值,并且不断拓展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这样一来,大数据也对学报的引导功能提出挑战。学报成立伊始,就肩负引领学术发展的使命。之前的引导作用,大多建立在学报编辑多年的工作经验上,只能进行宏观的引领。而大数据的到来使学术发展的引导从宏观式必须向微观式转变,如果公安学报编辑的工作思维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编辑思维,以审编稿件为中心,以工作经验为主,对大数据的影响不够敏感,很容易失去引领学术发展的机会。

(三)全媒体的挑战

“全媒体”是人类现在掌握的信息流手段的最大化的集成者。[11]从传播内容所依重的各类技术支持平台来看,除了传统的纸质、声像外,基于互联网络和电讯的WAP、GSM、CDMA、GPRS、3G、4G及流媒体技术等等;从传播载体工具上分可分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等。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5W)。[11]全媒体模糊了不同出版模式的边界,也淡化了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的边界,甚至也消融了出版商、数字技术商、电信运营商等产业间的边界。[12]然而,绝大多数的公安学报面对这场翻天覆地式的革命还是反应迟缓,消极应对,还是沿袭单一的出版方式:传统的纸质出版,传统的编审工作。并且运用传统出版的思维方式对待数字出版产业,公安学报全媒体出版模式的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出版技术服务提供商仍然紧紧掌控着数字出版的主导权。

三、公安学报编辑意识创新

2011年,公安学科中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学科成为国家一级学科,这意味着公安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而公安学报继1998年前后的公安学报大发展之后,势必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公安学报的编辑应该不断创新,抓住机遇,强化以下编辑意识,迎接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大挑战。

(一)强化策划意识

策划意识其实是学报编辑的基本编辑意识,是编辑意识的核心和灵魂。在数字时代,策划意识更凸显其重要性。策划是指筹划、谋划,含有计划、打算的意思。学报编辑的策划意识,是学报编辑过程中编辑活动在编辑头脑中的反映,是学报整体定位的性格化确定。[13]要使编辑的策划意识发挥良好的作用,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现在的学术大数据体量巨大,内容繁杂,如果没有有效梳理,任其无序发展,人们将陷入数据海洋中,获得有效信息极为困难。这时的学报就是担任起梳理信息,清晰准确地传播最有价值的信息的职责,“内容为王”的策划意识永不过时。同时,还要坚守学报策划的三个特性:学术性,开放性,引导性。经过多年发展,公安学日益受到重视,公安学和公安技术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对公安工作的队伍建设、公安科学研究和公安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也成了学报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当然,开展一级学科的规划和科学研究任重道远,使公安学报引领公安理论发展的责任更为重大,学报编辑必须恪守学报的学术本性,不能仅仅满足于编辑来稿的审校工作,还要向外拓展,积极参与多种交流活动;不仅要了解公安院校学者研究的理论热点,还要了解基层部门的理论需求,站在学术前沿,充分做好引导作用。

(二)加强数字出版意识

数字出版代表着出版业的未来和方向,也代表着学报未来的传播方式。数字出版是指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14]公安学报要打造学术品牌和提升学术影响,数字出版是必由之路。学报编辑应该转变思想观念与意识,克服传统发展中仅重视学术质量、不重视传播渠道的问题,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一是需要加强对公安学报编辑的培训,让其熟悉和掌握数字出版的有关知识,成为数字出版的先行者和传播者,架起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桥梁。二是找到适合公安学报发展的数字之路。目前大部分公安学报都加入了“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平台,提供网上学习和全文下载,扩大学术影响力。学报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网页和网站。院校校园网的学报网页可为学校的广大老师提供服务,但范围较小,影响力受限。可单独建立网站,及时发布学报的最新动态、出版内容、征文启示等,并提供在线投稿、征订等服务。随着微博、QQ、微信等信息平台的普及,公安学报也可涉足这些领域,通过这些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学报的信息,与读者和作者展开无延时、零距离的互动。各地公安机关都在创办自己的手机报,公安学报也可与各地公安机关合作,在手机报中加载公安学报的部分内容或者进行相关链接,及时将公安理论研究成果输送到基层民警手中,满足基层民警的理论需求。

(三)重视法律意识

公安学报多年来的编辑出版实践中,学报的编辑与作者往往沟通良好,少有发生法律纠纷,但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著作权保护难度大大增加。特别在数字出版中,作品的复制、传播成为轻而易举的事,非法解密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原著作权人和期刊的著作权。因此,公安学报也要重视法律意识,有效维护学报以及学报作者的著作权利。与学报相关的几种著作权利内容有:一是作者的著作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作者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部分。人身权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摄制权、改编松、翻译权、汇编权等等。我国2001年修订著作权法时,适应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需要,还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加强对作者著作权的保护。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演变。2006年,《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施行,并于2013年修改。足见保护网络传播权的复杂性。如网络转载是一种重要的使用作品的形式,是作者的一项重要的权利。但是,这项本来专属作者行使的权利,却由于2006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4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受到不合法、不适当的限制[15],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保护还需要不断地完善。二是学报本身的著作权——汇编权。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学报属于汇编作品。汇编作品的构成条件是“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学报编辑对内容的选择或编排都具有独创性,无可争议地拥有汇编权。同时,学报编辑在编排过程中,还应对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和署名、内容尽到合理注意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规定:“出版者对其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和署名、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据著作权法四十八条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较为复杂,且容易被忽视,因此,公安学报的编辑应该拥有足够的法律知识,认真尽到各种法律责任,避免法律纠纷的产生,并积极维护自己的法律权益。

[1]王平原.相生相成,互相促进——公安学科与公安学报关系的历史考察[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101-105.

[2]刘丽娟.编辑意识的培养与编辑风格的建构[J].科技传播,2013,(4):1-2.

[3]政治意识.百度百科词条[EB/OL].http://baike. baidu.com/link?url=o92JszGxlInS60PLXmaAsn0Tyr7 SHIRD0wB3m-xfIYa9YL6mPsJ90nPqha-VQ3kXd-EbS9jcTTQW8vBqmuuPMa,2014-11-10.

[4]周全.科技期刊加强保密工作的意义及防止失、泄密的对策[J].编辑之友,2005,(3):59-60.

[5]陈永.论学报的服务营销[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14,(6):88-92.

[6]杨玉圣.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7]仲伟民.中国高校学报传统析论——兼论高校学报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20-34,159.

[8]计算机行业-大数据(Big Dala)专题报告[R].上海: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2011.

[9]严霄凤,张德馨.大数据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4):168-172.

[10]柴英,马婧.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功能的变革[J].编辑之友,2014,(6):28-31.

[11]全媒体. 百度百科词条[EB/OL].http://baike. baidu.com/link?url=hfpnzsIo-CQ-moH0urvAXKJJ UqKYvRqFQ7bnH5so-tQHSRAJZQx0qzehXSnjgQxTzE VHyCJi,2014-11-12.

[12]刘清海.全媒体出版对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3):278-281.

[13]贺曙敏.论学术期刊编辑的策划意识[J].公安大学学报,2001,(6):109-112.

[14]张维,邓强庭,冷怀明.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科技期刊的应对措施[J].编辑之友,2013,(4):179-183.

[15]信息网络传播权[EB/OL].http://baike.baidu. com/link?url=icjVesoIKEgqqd2xGTY-erC8l7MXmLq u3goFL769am7wsdXWI8ELMJKgp6zxFo0cpg5Owud6qX XZiZ9La-O0G_,2014-10-12.

责任编辑:马睿

A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Awareness of Public Security Journal Editors

Han Jing

(Guangdong Police College, Guangzhou 510232, China)

Public security journals refer to the journal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In recent ten years, public security journals develop fas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curity higher education and police colleges. Vice versa,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curity journals also accele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public security disciplin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aspects, journal editors need to have remarkable innovation awareness. The basic awareness of editors includes political awareness, confidential awareness, service awareness, regulation awareness, etc. At the age of big data, journal editors also have to face many challenges and they must have the innovation awareness by reinforcing planning awareness, digital publishing awareness and legal awareness to embrace the age of big data.

public security journals; editor's awareness; innovation

2015-02-22

广东警官学院2012年校级课题“公安学报编辑意识创新研究”

韩静(1972-),女,云南华宁人,广东警官学院《政法学刊》编辑,从事编辑学和刑法学、刑诉法研究。

D631

A

1009-3745(2015)03-0124-05

猜你喜欢

公安学报学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致敬学报40年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