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速览】

2015-01-30

中国生态文明 2015年4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部京津冀文明

【新闻速览】

《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规划》发布

据新华社12月30日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今日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了未来几年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提出到2017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增加环境保护刚性约束

《规划》划定了京津冀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消耗上限,将逐步增加生态空间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条件。

空气质量底线。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应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

水环境质量底线。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73%。

资源消耗上限。2015年—2020年,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显著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其中煤炭消费总量继续实现负增长。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用水总量控制在296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退减率达到75%以上。

推进环境改善重点工程

《规划》提出实施国土生态整治、清洁水、大气污染防治等一批重点工程,将治理需求切实转换为工程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污染源综合防治。2016年年底前,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2016年年底前,工业集聚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2017年年底前,京津塘电网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占电力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5%;北京市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10%以下。

防治机动车污染。2015年年底前,京津冀全范围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到2017年,全部淘汰京津冀地区的黄标车。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殊荣

2015年12月17日,《民政部关于表彰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的决定》(民发〔2015〕232号)公布,授予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等298个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决定》指出,此次受表彰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的共同特点是,模范遵纪守法,组织机构健全,内部制度完善,运作程序规范,党团作用明显,社会责任感强,社会公信度高,发挥作用明显,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这是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继获环境保护部“2014年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后,又一次获得国家有关部委的表彰。

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建议名单公示

本刊讯 2016年1月5日至1月11日,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评选通过的20个先进集体、33名先进个人在环境保护部网站、中国生态文明网站和《中国环境报》公示。

“中国生态文明奖”是是经中央批准设立的、目前我国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方面的第一个政府奖项。从2013年开始,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就设立“中国生态文明奖”开展调研,参照有关政府奖项的宗旨、办法、机制,向环保部党组作了专题报告。部党组对此高度重视,向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提出申请。经中央批准,2014年7月,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同意环保部设立“中国生态文明奖”。

“中国生态文明奖”主要是表彰和奖励在生态文明建设一线和实际工作中,对生态文明创建实践、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评选表彰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各地各部门提名申报、资格审查、专家初评、评委评审、公示、审定和表彰等程序执行。

我国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报告

据新华社11月19日消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报告》指出,2014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了6.1%,比2010年累计下降了15.8%,完成了“十二五”碳强度下降目标的92.3%。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说,到2030年左右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要实现这个峰值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节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据人民网12月30日消息,29日下午,全国人大法律委、环资委、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环境保护部联合召开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座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已于8月29日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将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发言中指出,新《大气法》抓住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这个核心,主线更清晰,重点更突出,内容更完备,管控措施更严密,公众参与更畅通,体现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顺应了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新期待,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开展普法宣传,切实加强部门协作,严格落实新法各项规定,依法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保部发文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

据新华社11月16日电消息,环保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在全社会得到推行,全民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明显加强,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公众践行绿色生活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社会绿色产品服务快捷便利,公众绿色生活方式的习惯基本养成。《意见》透露,将每年6月设为“全民生态文明月”,将2016年设为“生活方式绿色化推进年”。

我国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

据《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消息,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企业环境信用制度基本形成。目前,我国企业环境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整体仍然不高,建设项目环评未批先建,排污单位超标排放、暗管偷排、篡改、伪造监测数据和骗取环保专项资金等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仍然突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将企业的环境信用信息与其他部门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并向社会公开,可以有效动员各部门和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守法氛围,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在环境管理中引入信用机制,也有利于解决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问题,推动环保部门从过度依靠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信用约束等手段转变,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环保监管效能。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印发

据新华网12月3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方案指出,2015年至2017年,选择部分省份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从2018年开始,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到2020年,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部京津冀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
环境保护部公布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前十名,河北占据六席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