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实践探析

2015-01-30马小芳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众化民主价值观

□马小芳

(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部,北京 100101)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13亿中国人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凝聚党心民心、促进国家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一面旗帜,是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形成价值共识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大众化、生活化是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正如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社会生活,必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了解、知之甚少,或者认识不全面、不准确、不深刻;甚至一部分人完全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物;更有甚者,少数人公然散布一些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尤其是在网络上,形成了价值观上的杂音和“噪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闯红灯、见善不为、见危不救、见利忘义、制假贩假、坑蒙拐骗、玩忽职守、假公济私、贪污腐败等等。凡此种种,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推进。因此,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重要而紧迫。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应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理论解读准确化、通俗化是前提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居于最高层次,具有统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居于中间层次,具有上下承接作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居于最低层次,具有基础作用。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层层递进、彼此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2]

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必须使理论解读准确化、科学化。理论必须武装群众,被群众认同、接受,才能成为“理论武器”,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指导作用。而理论要武装群众,必须做到理论解读科学、准确,防止片面、误读和错读。这也是理论普及推广和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起来简单,好像也容易理解,实际上却包含了丰富、深刻的内涵,一些概念的理解并非那么简单、容易,如果理解不准确、不深刻,极易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些概念相混淆、甚至出现误读、错读。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和“自由”,与资本主义的“民主”和“自由”大不相同,具有两种属性、两种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民主,是广泛、真实、高效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是人民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实现方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由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进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成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该制度属于“代议制”。与西方的“代议制”相比,由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因而在理论上最能体现民主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涵盖了各阶级、各阶层、各人民团体和各社会力量,而且绝不以牺牲多数人利益为代价来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同时又尊重和照顾少数人,充分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的意愿和利益。社会主义民主还是高效的民主,既真切、全面地反映人民意愿,又致力于尽快形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3]正因如此,以至于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发出了“要是美国可以做一天中国有多好”的感叹。与社会主义民主相比,资本主义民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被少数资产阶级享有、对广大劳动者实行统治的民主。资本主义民主的主要形式和实现方式是议会制、普选制、两党制(或多党制)。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是少数拥有大量资本和财富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是“富人的游戏”,是“金钱政治”。正如曾帮助1896年威廉·麦金利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的马克·汉纳所指出的:“要赢得选举,需要两个东西。第一是金钱,第二我就记不得了。”[4]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有着本质区别的民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与资本主义价值观中的“自由”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社会主义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一种集体主义自由,而不是像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所标榜的个人主义自由。社会主义的自由,既考虑个人自由,同时又考虑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个人自由与国家民族阶级之间的关系;是全体社会成员真正享有的自由,而不是少数人的自由。资本主义自由是典型的个人主义自由,认为个人是自由的目的,不是手段,个人具有最高价值,完全排斥集体自由。由于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下、处在资本和金钱支配的所谓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统治下,这种自由实质上是少数资产阶级的自由,广大劳动群众则没有自由。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过程中,理论界一定要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权威的、科学的、准确的解读和阐释,给群众一个统一的、精准的理论解释,这样,才便于群众形成正确的理论认知,才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认知上的大众化。

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还必须使理论解读通俗化、生动化。理论作为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概括和凝练,往往是抽象的、深奥的、甚至是晦涩难懂的。而理论要实现普及化和大众化,就必须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抽象、深奥的理论。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实现大众化,必须做到通俗化、生动化。一是要鼓励广大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积极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理论研究,推出一批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通俗理论读本。为此,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其建设实践转化为一个个具体鲜活的故事,用平易朴实、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去表达、去阐释,让群众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切实感受到理论的诱人魅力。要出版适合不同人群阅读的作品,如专门为青少年、工人、农民“量身定制”作品,让他们充分认识、理解并最终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文艺创作,打造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文艺名品、精品。文艺要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从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中,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创作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影视、文学、曲艺、戏剧、公益广告等作品,实现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从枯燥到生动,使理论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二、理论认知实践化是关键环节和最终目的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一个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不能对实践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只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也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一)促进全民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知晓,人人接受,人人实践;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去。因此,全民参与、自觉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何促进全民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要紧密联系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各行各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比如,针对全体社会成员,开展“美丽中国·美德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围绕群众日常生活、礼貌用语和日常礼节等内容开展一系列文明礼仪活动,倡导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环境保护、孝老爱亲、友爱互助等文明行为,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针对全体社会成员,还可以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关爱就在身边”主题实践活动,为有特殊困难的未成年人、孤寡老人、残疾人、失独家庭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培养和弘扬志愿者精神;针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开展“服务心、责任心、廉洁心、公正心”主题实践活动,倡导服务、责任、廉洁、公正、奉献、为民的理念,当好人民公仆;针对教育工作者,开展“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行为世范”主题实践活动,倡导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针对酒店、商场、金融、旅游、电商等服务业从业人员,开展“热心、耐心、诚心、真心”主题实践活动,倡导顾客至上、热诚服务、优质服务的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针对公检法系统工作人员,开展“公正文明执法司法”主题实践活动,倡导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理念,提高执法司法水平;针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诚实劳动诚信经营”、“光彩事业××行”、“感恩革命老区××行”等主题实践活动,倡导诚信和责任,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作用;针对公众人物,开展“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主题实践活动,倡导责任和担当,发挥好特殊的道德引领作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让全民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来,并使他们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从刻意为之到自觉践行,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二)塑造平民榜样,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不一定是大人物,他(她)可以是普通老百姓。平民榜样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理念,即从小人物中见大道德,从小事情中见大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往往就在于凡人小事。我们要善于从普通百姓中,从熟悉的身边人中,去发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榜样、模范、英雄,通过百姓推荐、投票的方式,评选出平民典型、平民榜样、平民模范、平民英雄。事实上,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评选“最美人物”、“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方式,寻找到了千千万万个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民榜样。通过塑造平民榜样,让群众感到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榜样就是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也许就是你我,先进、楷模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从而增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和行动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三)抓好重点人群,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化,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公众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因为他们的社会影响力非常大,是群众言行举止的一个风向标,对整个社会道德建设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要抓好领导干部和公众人物这两个重点人群,通过他们注重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为群众树立正面典型,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从而进一步强化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领导干部是公众人物,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手中掌握着公权力,掌握着国家和社会的巨大资源。他们是否理想信念崇高而坚定;是否一心为民、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务实肯干、开拓创新;是否孝老爱亲、家庭和睦、友爱互助、邻里和谐,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识和评价。因此,领导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一定要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一定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从而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文体明星、知名主持人、文化名人和知名企业家等也是公众人物。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也非常大,尤其是娱乐圈的明星和知名主持人,由于他们拥有众多的粉丝(多为青少年),再加上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他们尤其具有非常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这种强势地位,既可以使他们成为公众仿效的榜样,一旦丑闻爆出,形象扫地,又可能遗祸社会,害人不浅。[5]公众人物的这种特殊身份,使他们不得不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他们不仅要洁身自好,而且还要以高标准、严要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大公众起到正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传媒手段多样化是重要手段

媒体作为“影响社会的第四种政治权力”,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强大力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媒体作为主阵地的重要作用。

(一)坚守传统媒体已有阵地

按信息传播和信息载体分类,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类型。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等。目前,传统媒体依然牢牢占据舆论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官方主导下的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主流媒体,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和主舆论场。主流媒体一定要自觉承担职责使命,坚持团结、稳定、积极、健康的原则,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一是要长期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解读工作,促进群众的理论认同。一种价值观,只有植根于人们的心中,才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各类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时代特色、重要价值和重大意义等理论问题,一定要讲准确、讲清楚、讲透彻、讲生动,促进群众的理论认同。二是要善于用百姓语言,讲身边人和身边事,促进群众的情感认同。媒体要注重“接地气”,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用平常事升华大主题,使群众真正从情感上、从内心深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要宣传平民榜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普通人的事迹更具普遍性,其带动作用也更具有直接性。通过大量宣传平民榜样,带动更多群众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用好新媒体新阵地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电脑、网络手机、数字电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等新媒体,日益成为舆论场的一支新的重要力量,而且有超越传统媒体之势。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我们一定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将其发展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的重要阵地。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新媒体时代。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成为世界上拥有网民最多的国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6]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传播信息、发表想法、进行争鸣的重要平台,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微文化环境。在网络微文化环境中,思想舆论纷繁芜杂,良莠不齐,一些不同观点交锋激烈,相持不下。而且,网络微文化环境传播信息速度之快、信息量之大、影响之广,确实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一定要注重占领新媒体新阵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接地气”的话语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打造群众喜欢的新媒体网络平台。一是要积极运用微博、微信、QQ群、网络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主动开辟互动板块、话题专栏,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形象亲切的网络语言,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互动交流。二是将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彩观点和生动事迹制作成动漫、游戏、图片、微电视、微电影等网络文化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新媒体全方位、多维度、个性化的传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主导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网络强大的正舆论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四、激励约束机制化是重要保障

制度是一种理论、一种价值观得到弘扬和践行的强有力保障。只有将理论、价值观制度化,才能避免流于形式,才能保证长期推进,才能取得实效。因此,我们必须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推进、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的目的就是形成好人好报、善有善报的正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一)建立全社会参与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一项基础工程、系统工程,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第一,党和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方向的引领作用。党和政府通过大量行之有效的宏观指导和宣传工作,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引导群众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言行。二是政策的导向作用。党和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以及激励与惩戒机制,鼓励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惩罚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积极营造群众乐于接受认同、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二,家庭和各层次的学校要发挥基础作用。一是家庭要发挥好价值观交流的第一场所、道德养成的第一学校的作用。父母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孩子从小就受到文明礼仪、爱家爱国的良好教育,为接受学校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从幼儿园起到小学、中学、大学各个层次的学校教育,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第三,共青团、工会、妇联要发挥组织、聚力、引导作用。这三类组织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大有可为。比如,共青团要发挥教育引导优势,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妇联要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广大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第四,人民群众要发挥主体作用。人民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要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进程中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成为他们日常的行为准则,成为他们普遍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

(二)建立善行义举的权利保障机制

法律守护的是道德的底线。现在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人们大多把原因归结在道德上。实际上,我们应该更多的从法律机制和法律执行上找原因。要进一步优化社会制度环境,通过建立健全与社会道德状况相适应的行为保护、法律救助等权利保障机制,有效降低做好人、行善事的社会风险和道德成本,[7]使更多的人愿意做好人、行善事。比如,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政府应该制定相关规定来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基本权益,即对于因见义勇为而牺牲、受伤的人员,其医疗费、误工费、残疾生活补助及丧葬费等费用,必须由行为发生地县级公安部门监督施害人或其监护人及时支付;对于因见义勇为而牺牲的人员,政府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偿,对于见义勇为而致残的人员,政府应该根据残疾程度的不同,每个月给予其一定的生活补助;……通过这些措施,避免“英雄既流血又流泪”,使更多的人愿意见义勇为。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

惩恶扬善,才能激浊扬清,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因此,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从而激发人们真正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此,政府要加大对先进典型、道德模范的激励,不仅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奖励和道义上的支持,还应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要加大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弘扬志愿精神的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典型的激励,主要是精神上的激励和道义上的支持。与此同时,对于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行惩罚,包括批评教育、罚款、纪律处分、上社会诚信黑名单、行政拘留甚至法律制裁。总之,通过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形成好人好报、善有善报的正向机制,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

[1]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523.htm.

[2]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

[3]任仲平.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5-04-20.

[4]〔美〕费利佩·萨阿贡.美国的民主癌症[N].西班牙:世界报,2000-08-16.

[5]潘益大.公众人物要对社会公众负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谈之十四[N].文汇报,2014-08-21.

[6]陈静.《报告》显示:截至 2014年 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49亿人[EB/OL].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2/04/t20150204_4508779.shtml.

[7]毛肖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路径[J].观察与思考,2012(7).

猜你喜欢

大众化民主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