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高考作文命题大预测

2015-01-29王学华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套作文体角度

王学华

话题一:时事热点,感受时代脉搏

【预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4年5月4日,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谈到青年的价值观形成时,习近平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有关社会热点的话题,写作时,要认真阅读材料内容,充分理解材料的具体内涵。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抓住核心的问题,即“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具体的写作角度主要有:

(1)正确选择。首先要选对第一粒扣子。所谓“一步不慎,一生尽毁”。小时候长辈总是教育我们说:“人生有关键的几步要走好,走得好,你一生都会受益,走不好,也许就注定了一生的平凡庸碌。”说明人生步子的选择很重要。如果你一直选择走正道,那就是一片光明,如果不慎走了邪道,那终将会为此付出代价。

(2)细节决定成败。一步关系一生,如果一粒扣子没扣好,下面所有的扣子都将是歪的。联系到党的领导干部,如果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不牢靠,走出犯罪的一步亦是必然。人生中的每一个细节也都会决定你的成败,须小心对待。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达到目标,使理想成为现实,积累是绝不可少的,无论多么远大的理想、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从小处做起,从平凡处做起,从一开始做起。

(4)找准方向。第一粒扣子就是方向,方向对了,你的脚步就对了;方向错了,任你怎样奔跑都会南辕北辙。认准方向朝着理想,从小处做起,一步一步地积累着,走下去,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预测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北京时间10月27日凌晨,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进行的男乒世界杯决赛中,张继科4-3险胜队友马龙,拿到了新塑料球时代首个男子单打世界冠军。而获胜后的张继科过于激动,踢坏了场边的广告牌,随后他也遭到了国际乒联的处罚,张继科失去了4万5千美元的冠军奖金(约合人民币27万)。他表示接受国际乒联的处罚,并对自己的失态道歉。赛后,刘国梁主教练严厉批评了张继科的行为。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一则时事新闻,适合写成时评类作文。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审读所供材料,做到全面把握,整体感知。张继科夺得新塑料球时代首个男子单打世界冠军,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中国乒乓球队,均意义重大。为了欢庆胜利,可以采用呐喊、哭笑甚至狂奔等一系列个性的表达,但不能突破文明底线。张继科踹碎广告牌,明显突破了文明底线,不仅损害了中国运动员的形象,也违背了体育精神。当然,也暴露出了,在其眼中,自己的成败压倒一切,个人的利益胜过集体利益甚至国家利益。如果更深远一点去想,张继科不仅踹碎了一个广告牌,而且踹碎了中国乒乓球队良好的国际声誉,更踹出了中国体育团队普遍存在的管理漏洞。一些运动员做出道德失范和违法乱纪之举,除了个人缺少修为之外,运动团队的领导集体也难辞其咎。一味地追求成绩,唯金牌是举,忽视了对运动员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生活方式的正确引导,特别是对运动员工作、生活及比赛纪律等方面的管理,所以,这起事件的发生,值得所有运动团队警醒和反思。由此,立意的角度可以有“个性”、“遵守文明规范”、“内敛”、“个人与集体”、“管理”、“爱与责”等等。

话题二:人生感悟,品味酸甜苦辣

【预测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木匠砍了一棵树,把它做成了三个木桶。一个装粪,就叫粪桶,众人躲着;一个装水,就叫水桶,众人用着;一个装酒,就叫酒桶,众人品着。

桶是一样的,因装的东西不同命运也就不同。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点拨】

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审读所供材料,做到全面把握,整体感知。木匠所做的三个木桶,其材料是一样的,形状也是一样的,但因装的东西不同,命运也就不同了。所以,这里面“装的东西”很重要。可以说,“装的东西”直接决定了桶的用途和命运。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可以联想到,人生其实也一样,“装的东西”也直接决定了人生的方向与意义。具体来说,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比如有积极进取的思想,往往就会有积极进取的行动;有消极无为的思想,也往往有消极无为的行动。而怎样的行动,往往就有怎样的结果。因此,对于一个人或人生来说,“装什么”显得非常重要,“装什么”决定了你的人生与其他人生的区别。写作时,应该由桶及人,充分展开联想,找到联系点,紧密联系社会和人生实际,具体分析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同时,要做到深入挖掘,辩证思考,写出有丰富内涵和深度的文章来。

【预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

——周国平

(2)以孔雀舞闻名、倡导原生态表演的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曾经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从小在苍山脚下洱海之畔生活的她,习惯沉浸于自然的世界中,用心体会大自然赐予她的灵感与力量。有人说:她的舞很纯很纯,好像离现实的炊烟很远很远,但又离我们心灵所渴求的东西很近很近。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由两则材料组成,一则是周国平的名言名句,属理论材料;一则是杨丽萍的事例,属典型材料,审题立意时必须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加以考虑。材料(1)实际上为我们提供的是反面参照,写出了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一些人不是作为生命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材料(2)讲的是杨丽萍的故事,实际上为我们提供的是正面参照。材料提供了杨丽萍的艺术特色——“倡导原生态表演”,呈现了她的艺术修养方式——“沉浸于自然的世界中,用心体会大自然赐予她的灵感与力量”,显示了别人的评价——“纯”、“离心灵很近”。可见,追求自然的原生态、保持本真,使她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赞美。综合两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用本真打造人生。追求本真才是做人标准,才能促进自我人格提升。(2)做好自己,不为世俗所累。(3)本色生活,才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4)本真是艺术美的极致,艺术来源于自然,成就于自然,在自然中涵养本真。(5)莫让心灵蒙上尘埃,永葆生命的单纯与本真。

话题三:成长体验,汲取生活能量

【预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少儿频道的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给四个参加比赛的小朋友出了一道题:假如家里發生火灾,你只有抢救出一件东西的时间,你会选择什么?第一个孩子说:家里的小狗;第二个孩子说,是妈妈的金项链;第三个孩子说,是自己的游戏机;第四个孩子说,是家里最贵重的东西。评选结果出来后,获得最高分的,是那个抢出游戏机的孩子。现场观众一阵嘘声,主持人也很意外,她请教评委,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孩子。评委说,孩子在危难之时抢救出游戏机,完全是出于一种纯洁无邪的童真,这最符合他的年龄,应该得到最高分。

一个孩子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就是能玩好,他抢救出的,不仅是一台游戏机,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题目关注的是当前社会各方面议论纷纷的教育问题。我们的教育功利性太强,给孩子们太多的沉重的负担,使他们过早丧失了应有的童真和天性。小小年纪就老气横秋,小小年纪就饱经忧虑,小小年纪就失去了应有的快乐,这是中国儿童的不幸。

这个材料引导我们关注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审题的侧重点应放在评选的结果上,即思考为什么那个抢出游戏机的孩子能够获得最高分?据此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立意:(1)让孩子拥有天性。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即使是灾难,也剥夺不了这种天性。我们的职责是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应有的发展。(2)呵护童真。童真是孩子固有的东西,孩子在危难之时抢救出游戏机,完全是出于一种纯洁无邪的童真,这是非常可贵的东西,还孩子以纯洁的童真,就是对孩子以及他们未来的尊重。(3)成长与成才。孩子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孩子成才也不是一蹴而就。作为一个教育者,要以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与成才,而不能脱离实际,一味地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衡量。

【预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莎士比亚

②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美丽小鸟飞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王洛宾《青春舞曲》

③青春时期的任何事情都是考验。──史蒂文森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名句组合类的材料作文题。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抓住关键。阅读材料可以看出,三则名句都与青春有关,第一则把青春比作美梦,强调青春的美好与短暂;第二则前两句说虽然时间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后两句说自己的“青春小鸟”却一去不复回;第三则强调青春时期的责任与考验。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有关青春的话题,有关情感的话题,有关成长的话题。每一个人都有他(她)的青春经历,每个人都有属于他(她)自己的一份情感,每一个人都有他(她)独特的青春体验和感悟。这个话题为我们提供了展示青春、抒写青春的平台。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里流淌着喜怒哀乐,这个题目包含的不仅是对青春的回忆,也是对青春的思考,它是亲历性、情感性和哲理性的和谐统一。因此,作文的主要内容应包含青春岁月里的爱与恨、情与理的冲突,青春岁月里的追求与憧憬,青春岁月里的徘徊彷徨,青春岁月里的坎坷曲折,青春岁月里的成败得失,青春岁月里的困惑与苦闷。它需要有走进青春的真实,也需要有面对青春的坦诚;它需要有拥抱青春的感性,也需要有反思青春的理性。写作此文,可以铺展叙事,记述与青春有关的感人事件;可以抒写心情,抒发自己在青春岁月里的真情实感;可以议论风生,探讨与青春相关的点点滴滴,揭示哲理性的意蕴;当然,还可以编撰故事,演绎青春岁月的动人情节,展示人物形象的音容笑貌。就文体而言,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都容易出彩。如果写议论文,则要注意情感和逻辑的力量,当然诗歌、小小说、剧本等创新体裁也不妨一试。但不管采用哪种文体,都要注意情感的真实、构思的精巧、语言的生动优美以及青春个性的张扬。

话题四:道德修养,谱写人性赞歌

【预测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寅恪是位怪才。他在海外留学20年,潜心读书,对学位淡然处之,连大学文凭也没拿到。梁启超了解陈寅恪,知道陈寅恪有才,向清华国学院推荐陈寅恪。当时清华校长曹云祥问梁启超:“陈先生是哪国的博士?”梁答:“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校长又问:“有没有著作?”梁又答:“没有著作。”曹校长为难起来:“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那怎么行?”于是答道:“我也算是著作等身了,却没有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最终,曹校长同意聘用陈寅恪。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对这则材料的审题立意,重点要把握好三个人物的关系和人物之间的对话。从陈寅恪的角度可以立意为:(1)潜心读书,淡泊名利;(2)追求内在的有用价值;(3)文字的分量价值在精,不在多。等等。从梁启超的角度可以立意为:(1)伯乐之眼光,慧眼识人才;(2)自谦是一种美德;(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等。从曹云祥的角度可以立意为:(1)学者的魄力;(2)不拘一格降人才;(3)对于规则,既要坚守,又要灵活。等等。或者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可立意为:数量上的东西容易计量,质量或者特性上的东西则需要见识和眼光才能识别。总之,只要是从材料生发而出的,都应当是恰当的角度。因此,只要扣住材料,联系实际,言之成理,深入挖掘,文章就有可能出彩。

【预测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做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之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都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读了这节文字后,你有怎樣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有过材料中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虽然材料当中反复提到“母亲”,但并非要求只能写“母亲”。比如说对待“时间”,不由想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时间如流水”、“昨天就是死去的今日”等警示与训诫。可以感叹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看似有“以后”,而时光如梭,“以后”很快就会消失,所以要有“没有以后”的意识,要有“没有以后”的紧迫感,抓紧今天,把握当下。可以写亲情,在一个家庭里,为人儿女,享受亲情的温暖,但生命是短暂的,父母都会老去,亲情会离去,享受亲情,“以后”不多,要珍惜今天的一点一滴的亲情。可以写校园生活,人不可能永远在校园里生活,校园生活在人生过程中是短暂的,稍纵即逝,校园生活“没有以后”,好好地享受现在的校园生活吧,不要为学习的繁重而烦恼,拥有的以后不再有。写作时要写出珍视和珍惜之情,要生发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关注、感悟和思考。

话题五:哲理思考,突显辩证思维

【预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作文的准确立意离不开对材料内容的准确把握。题目所提供的是一段议论性的材料,这段材料实际上显示了鲜明的观点指向。关键词句主要有两处,一是“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二是“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两者综合起来,就是阐明“做自己”的重要性。因此考生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立意:(1)不与别人攀比,做自己。(2)不模仿别人,做自己。(3)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4)坚守个性,发展个性。(5)认识你自己。当然,材料当中所指的是实体的人,但在具体写作时,我们就不必拘泥于人,也可以把“每个人”推广到“每个国家”甚至“每个民族”。写作时要充分联系社会和人生实际,善于思辨,写出广度和深度。

【预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老卡尔是法国波尔多地区的一位农场主,他种植的葡萄的品质,在当地乃至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绝技,那就是:他不仅能预测出当年的葡萄有无病虫害,而且还具体知道是哪种病虫害。多年后,他对儿子说:“你注意到了葡萄园里的那几株月季花了吗?它们是我绝技的核心所在。因为月季和葡萄常患的病虫害是相同的,而月季开花时间比葡萄早,所以一旦月季出现病虫害,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葡萄采取防治措施……”儿子听完后,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原来这么简单呀。我几乎每天都从那些月季花旁边走过,却从来没有留意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故事型作文题。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从整体来看,所供材料讲的是农场主老卡尔种植葡萄有秘诀的故事。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农场主种植葡萄有绝技,二是农场主把绝技告诉儿子;三是儿子知道绝技后的感想。据此,我们也就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立意:(1)从葡萄管理的角度看,农场主因有绝技,所以能预测出当年的葡萄有无病虫害,而且还知道具体是哪种病虫害。因此能及时预防,保证了葡萄的品质。由此可立意为:高明的技术是取得好收益的保障。(2)从农场主和儿子对待月季花的态度看,月季花和葡萄常患的病虫害相同,而且月季的花期要早。如果月季有了病虫害,就可以对葡萄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农场主的儿子对此熟视无睹,不知道这个规律。由此可以立意为:成功的秘诀来自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思考。(3)从农场主儿子看法的角度看,农场主儿子知道绝技是什么之后,发现事情原来很简单。如何判断葡萄是否有病虫害,是什么病虫害,只不过是把月季花作为了参照物而已。不过这简单,是在知道这个规律之后。由此可以立意为:简单源于对规律的掌握。成功秘诀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把握住机会。

话题六:为人处世,提升生命质量

【预测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马云说,很多人一生输就输在对新生事物上: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从材料本身来看,就是马云的一句话,但这句话内涵十分丰富,写作时必须逐字逐句推敲,完全领悟。前句“很多人一生输就输在对新生事物上”,这是结果;而后面的四点却是原因。我们可以采用“由果溯因法”,从它的原因着手,把原因与结果串联起来进行思考。前面一句话讲明了“很多人一生”的“输”是在“对新生事物上”,可见,如何对待新生事物是立意的关键。我们可以根据其原因从四个方面立意:(1)擦亮自己的眼睛,仔细看待新生事物,只有看清了新生事物,我们才能跟上它的脚步。(2)重视新生事物。新生事物有可能微小、单薄,但如果看不起,很可能失去了创新的机会。相反,只有看得起,才有可能把握住机遇,很好地为我所用。(3)用心去懂。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新生事物可能看不懂,这时候就要尽可能用心去懂,唯有如此,才能把握事物的实质,正确决定自己的取舍。(4)及时抓住,把握机遇。有些新生事物,稍纵即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有及时抓住,才能很好地为我所用。当然,也可以采用综合归纳法,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对新生事物的认识。

【预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沙滩上,为什么跑不快呢?”弟子问。

“为什么在沙滩上跑,摔倒了,却摔不伤呢?”大师反问。

“因为有沙子的保护,软绵的沙子,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弟子说。

“现在你该知道在沙滩上为什么跑不快的道理了吧。”大师说。

弟子仍未开悟。大师说:“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既跑得快,又没有摔伤的危险。天下的好事,那些骄人的成绩和让人羡慕的光环,都是伴随着风险和隐患的啊!”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富有寓意的材料,写好这篇文章,需要吃透材料的意旨才行。把握材料,关键是要把握住材料所要阐述的深刻道理。大师以沙子为喻,显然是想告诉弟子深刻的人生道理。在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抓取关键点,便不难提炼出“成功需要付出”、“天上不会掉馅饼”、“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敢于冒险才能超越别人”、“人生加速有风险”、“一分付出一分获得”、“获得需要牺牲”等立意。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立意来写即可。当然,具体到写作,根据立意,选择一种比较适合自己的文体就好。但不管选择何种文体,记叙文一定要以情驭文,情中显理,令人回味;议论文则要以理服人,理中有辩,让人深思。

话题七:感受文化,传承优良传统

【预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央电视台最近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惊艳电视荧屏,赛场内外,成千上万人揣摩、书写汉字的情景,令人感动。

有人说,汉字拆分开来,结构是中国人的骨骼,笔画是中国人的血肉,字义是中国人的神经末梢。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中国人;一个词组,是一对孪生兄弟;一行句子是一个家族;一篇文章是一个部落,生生不息。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两则材料,实际上都显示了汉字的魅力。回顾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最先接触的是汉字,最先感受的是正确而自如地运用汉字表达思想的快乐。可以说,我们每个人正是在不断地使用最美汉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汉字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并把它植根于心灵深处,逐渐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但如今,受到计算机输入技术和英语的冲击,汉字被一些国人冷落,众多汉字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于是有人喊出了“拯救汉字”的口号。具体写作角度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抒写汉字的历史悠久之美。古老而神奇的汉字历史悠久,记錄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仓颉造字的美丽传说深深地印在了炎黄子孙的心中。如果忘掉了汉字,那就是数典忘祖。(2)弘扬并继承传统文化。每个汉字都是一条路,能够带领我们回到传统文化的故乡。如果我们失去了对汉字的敬畏,模糊了汉字的书写,那就寻找不到文化传承之路。(3)展示汉字的独特魅力。汉字善变,而又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是方正的楷书、俊秀的小篆还是遒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深厚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4)“汉字危机”现象的反思。当前,从某个角度来说,汉字在电脑和网络普及应用之间陷入尴尬境地,这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预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年秋季新学期,浙江一所百年名校在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两篇八股文,引发了社会关注。八股文,本只是一种对形式有严格要求的议论文体。其被明清科举考试定为“御用”行文格式后,逐渐“臭名远扬”,成为“僵化”、“迂腐”的代名词。如今,八股文重入语文教材,人们自然认为这是“逆潮流”之举。但也有人认为,八股文有其合理之处,值得一学。

对八股文入选语文教材一事,你是怎样看的?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个材料本身实际上提供了“对八股文入选语文教材一事”的两种意见,一般来说,写作时只要赞同其中的一种意见并阐明原因即可。不管怎么说,八股文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对此,一棒子打死的做法不仅粗暴,而且是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绊脚石。同时,对于八股文,更不能因为没看过就充满傲慢与偏见。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八股文受到了批判,但是历史上很多的名家大师参加过科举,留下过很好的八股文,八股文不只是陈腐和流于形式的文字。八股文可以反映思维的过程,其中的由浅入深、起承转合都可值得学习。当然,八股文的刻板、僵化与陈腐,我们也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写作时,尽可能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层面去考察,得出比较中肯的结论。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

猜你喜欢

套作文体角度
神奇的角度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套作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分析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