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谎言里的孝

2015-01-29韩博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阳阳孝顺鸡蛋

韩博

汪培君先生最近在《小说界》上发表了一篇小小说《另一种孝顺》,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中国社会家庭生活中“孝”的问题。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描写了3个人物——阳阳、奶奶和妈妈,而其中着重描写的是阳阳。故事的发生很简单,就是讲阳阳把自己中午吃菜的钱节省下来为奶奶买鸡蛋,先是送鸡蛋给奶奶,然后回家去抚慰妈妈。在这件事情中,14岁的阳阳要面对奶奶和妈妈两方面的斥责和压力,要周旋于奶奶和妈妈之间。而阳阳所想所做的,就是一心想拉近奶奶和妈妈之间的亲情关系,抚平两代亲人之间家庭生活中的不和与矛盾,使整个家庭和睦温馨。下面谈谈我对这篇小说的阅读体验。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所描述的主人公阳阳是一个正在学校读书的14岁少年。阳阳人小却特别懂事,他善良、有孝心、懂礼貌。作者是通过几个生活细节来阐释这位少年的美好人格的。在小说中,阳阳所做的事,就是把自己中午的菜钱节省下来为奶奶买鸡蛋。小说中说:“连续几天中午没有吃菜,十四岁的阳阳终于攒够了十块钱。下午放了学,他先把钱全买成鸡蛋,然后七拐八拐,溜进了奶奶的家。”从这段描述中可知阳阳是一个懂事的、有孝心的孩子。在当下社会,广大少年儿童都普遍追求自我享受,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而这里的阳阳却心系老奶奶,节制自己生活必须的消费,来做本该父母要做的事情,尽父母该尽的孝道。小说中用了一系列词语和短语来表明阳阳买鸡蛋的钱来之不易——“连续几天”、“终于”、“攒够”,这对于一个还是读书娃的少儿来说,确实不易。小说中运用的“七拐八拐”、“溜进”等词语,则表现了阳阳是一个活泼可爱、充满稚气的少儿。在表现阳阳的善良孝道的同时,也揭露了当下严重的社会问题,即家庭中的婆媳关系问题,中年夫妇的孝道和赡养责任问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许多中年夫妻丢掉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极度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和孩子,不顾老人,不仅缺乏孝心,还违背赡养法律规定,连小孩子般的基本人性和健康人格都不具备。阳阳的行为是这物欲社会价值观重建的好教材。

阳阳如何让奶奶收下鸡蛋?阳阳买鸡蛋花费了一番苦功夫,但是如何让奶奶接受这些鸡蛋却是一件难事。更重要的是,这鸡蛋并非自己送的,而是要做出是妈妈让自己送鸡蛋给奶奶的样子,因为阳阳买鸡蛋给奶奶的目的就是想缓和妈妈与奶奶之间的矛盾,使奶奶和妈妈和睦相处、重归于好。阳阳是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认为有把握了才进入奶奶家的。

小说这样描述阳阳的举动:“阳阳进了屋,把鸡蛋往奶奶面前举了举说:‘奶奶,我妈妈让我给您送些鸡蛋来。”、“阳阳不听,反而往奶奶跟前靠了靠,诚恳地说:‘奶奶,是真的。”、“阳阳信誓旦旦地回答:‘奶奶,是真的,你若是不相信,我就一脚跺烂它们。说着,就把鸡蛋放在了地上,抬起脚来。”在这里,阳阳一直试图用美丽的谎言来说服奶奶,让奶奶相信这些鸡蛋就是妈妈让送的。

但是奶奶的反应如何呢?“看见阳阳进了门,奶奶的脸上立刻笑容舒展”、“奶奶仍然不信,怒斥阳阳胡说八道,接着流出了眼泪,断断续续地说:‘阳阳,看来奶奶是白疼你了。”、“‘你若是真心孝顺奶奶,以后就别这样了。奶奶年纪大了,吃什么都一样喘气,你可是正长身体的时候,奶奶从你的口中夺食,是造孽啊。奶奶说着,眼泪又流了出来。”、“奶奶却不知是计,见孙子要吃,巴不得哩,急忙起来刷锅点火”……文中对奶奶这一系列的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述,表明奶奶是非常疼爱阳阳的,这也体现了祖孙之间的脉脉亲情。

但是,奶奶对阳阳送鸡蛋来一事是如何看待的呢?奶奶从一开始就抱着怀疑和斥责的态度,一直认定是阳阳节省钱来给自己买鸡蛋,却故意说是妈妈让送的,以此来为妈妈卖好。从小说中描述可知:“又见阳阳提着鸡蛋,不由满眼露出疑惑。”“不料一句话没有说完,奶奶就勃然大怒:‘提回去,奶奶不稀罕!”“奶奶仍然不信,怒斥陽阳胡说八道,接着流出了眼泪,断断续续地说:‘阳阳,看来奶奶是白疼你了,你到底还是与你妈妈近,欺骗奶奶,给你的妈妈卖好啊!”“阳阳你别骗我了,奶奶的心里明镜似的,你妈妈绝对没有这个好心,她巴不得我清早不死后晌死,怎么会给我送鸡蛋?这鸡蛋一定是你省下的菜钱。”但是,奶奶对孙子呵斥归呵斥,可心里还是非常疼爱孙子的,并且知道了阳阳的良苦用心,知道阳阳是一个孝顺懂事的乖孩子。

当然,阳阳在送鸡蛋给奶奶方面想得比较周全。阳阳为了让奶奶彻底接受这些鸡蛋,还故意想出法子让奶奶煎鸡蛋吃,以防奶奶使气不吃,或者把鸡蛋全数退回。我们从小说中可知,阳阳送鸡蛋给奶奶这件事做得很成功。

阳阳又是如何让妈妈理解自己的呢?虽然阳阳送鸡蛋给奶奶这件事做得很成功,可是他又面临另一个难题:回家如何跟妈妈交代。我们从小说中已知阳阳的妈妈和奶奶不和:“阳阳的奶奶和妈妈不和睦,不管在哪里见了面,不是谁也不理谁,就是吵得四邻不安。”可见,婆媳二人之间的矛盾积蓄已很深。就阳阳的妈妈而言,她自己是绝不会送鸡蛋给婆婆的,而且她也不会让阳阳送鸡蛋给他奶奶。那么,阳阳回家是怎样面对妈妈的呢?他又是如何化解这道难题的呢?

小说中描述妈妈对阳阳的态度:“没想到一走进自家的大门,阳阳就被妈妈骂上了:‘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老娘生你养你供你上学,你不向着老娘,倒向着外人。鸡蛋呢?你提溜的鸡蛋呢?你以为拐几个弯我就不知道了?去给我要回来,少一个就剥了你的皮!妈妈光骂还不解气,伸手又拧住了阳阳的耳朵。”可见,妈妈对阳阳送鸡蛋给奶奶一事很生气,对阳阳又打又骂。可见,阳阳的妈妈对婆婆深存偏见,连一点点亲情都荡然无存。

而阳阳是如何说的、如何做的呢?“阳阳疼得龇牙咧嘴,说奶奶不要,是我硬放下的,她让我拿回来给你吃,说你整天干活不容易”,“奶奶还说,你妈妈哪里都好,就是脾气暴躁些”,这也是一个美丽的谎言。阳阳这样说,是为了消解妈妈的心头之气,使妈妈不责怪自己;更是为了让妈妈和奶奶之间的矛盾消除、重归于好,让家庭充满和睦与温馨。

妈妈听到阳阳说这些话的时候,反应如何呢?小说中写道:“妈妈一听,手上不自觉地松了劲,但嘴上的劲却一点也不松:‘你奶奶怎会说出这样的话,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可见,阳阳的妈妈被阳阳说的这句话感动了,她知道婆婆毕竟是自家人,也清楚自己对婆婆的不孝,所以拧阳阳耳朵的手“松了劲”;但为了掩饰自己心态的变化,她“嘴上的劲却一点也不松”。看来,阳阳这一招又起了作用。

但阳阳对妈妈所说的、妈妈会认为是真的吗?从文中“妈妈无奈地松开手,长叹了口气说:‘你个不孝顺的孩子,看来你是铁了心地骗我了,你骗我我没有办法,总得告诉为什么吧?”来看,妈妈并没相信阳阳所说的话。那为什么妈妈不再打骂阳阳、并且心软了呢?因为妈妈知道,阳阳是在编造一个美丽的谎言,是为了让自己和婆婆的关系重归于好,是为了让家庭和睦、温馨。妈妈是被儿子的孝心感动了,是被儿子的所想所做感动了,是被儿子的乖巧懂事感动了。

阳阳也在这关键时刻,说出了自己心里深藏的秘密——“阳阳揉着耳朵告诉妈妈,他不是不孝顺,他现在还小,不能挣钱给妈妈买吃买穿,他觉得只要能够缓和妈妈与奶奶之间的矛盾,就是孝顺妈妈和奶奶了”。原来,阳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缓和妈妈与奶奶之间的矛盾、让妈妈和奶奶重归于好。而妈妈在明白儿子的心愿后,有何感想呢?从小说最后一自然段——“妈妈听后呆了呆,接着脸慢慢红了……”可见,妈妈知道了自己的过错、知道自己的不孝。显然,阳阳的努力起了作用。

通观全篇,可知阳阳所做的事情确实有了效果,阳阳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妈妈与奶奶之间的矛盾消除了,两人重归于好。整个故事围绕着以上三方面的情节展开,以婆媳之间矛盾消除为归结,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篇小说构思精巧、选材精粹。作者塑造了阳阳这个中心人物,并围绕着阳阳买鸡蛋送给奶奶而展开的,叙述了阳阳与奶奶、妈妈之间的一系列动人的故事情节,并且以阳阳为线索将婆媳两代人之间的感情变化展现出来,使整个小说故事情节丰富饱满。同时,小说语言通俗洗练。小说故事中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用语,通俗如话,给读者以厚重的乡土朴实之感,让读者备感亲切与真实。小说立意鲜明、寓意深刻。小说的作者从一件简单的小故事中发掘出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家庭问题——孝道问题,并以一个小孩子的言语行动来阐发如何去关注这个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令人深思。

这篇微型小说给我们深刻启示,我们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余年悠久文明的古国,孝道思想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历来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家庭生活中,孝敬长辈、爱护子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良知所在。所以,家庭的和睦与幸福,需要每个人用心经营与呵护。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附]

另一种孝顺

汪培君

连续几天中午没有吃菜,十四岁的阳阳终于攒够了十块钱。下午放了学,他先把钱全买成鸡蛋,然后七拐八拐,溜进了奶奶的家。

奶奶独居两间房的一个小院,想起就起想睡就睡,想吃什么做什么,倒也随心自在。

看见阳阳进了门,奶奶的脸上立刻笑容舒展;又见阳阳提着鸡蛋,不由满眼露出疑惑。

阳阳进了屋,把鸡蛋往奶奶面前举了举说:“奶奶,我妈妈让我给您送些鸡蛋来……”不料一句话没有说完,奶奶就勃然大怒:“提回去,奶奶不稀罕!”

阳阳的奶奶和妈妈不和睦,不管在哪里见了面,不是谁也不理谁,就是吵得四邻不安。

阳阳不听,反而往奶奶跟前靠了靠,诚恳地说:“奶奶,是真的。”

奶奶仍然不信,怒斥阳阳胡说八道,接着流出了眼泪,断断续续地说:“阳阳,看来奶奶是白疼你了,你到底还是与你妈妈近,欺骗奶奶,给你的妈妈卖好啊!”

阳阳信誓旦旦地回答:“奶奶,是真的,你若是不相信,我就一脚跺烂它们。”说着,就把鸡蛋放在了地上,抬起脚来。

阳阳想奶奶过了一辈子的穷日子,路上遇到根柴火棒都拾起来攥手里,怎么会舍得这些鸡蛋?

果然,奶奶伸手就把鸡蛋提起来,放在了小饭桌上。边擦眼抹泪边絮絮叨叨:“阳阳你别骗我了,奶奶的心里明镜似的,你妈妈绝对没有这个好心,她巴不得我清早不死后晌死,怎么会给我送鸡蛋?这鸡蛋一定是你省下的菜钱……你若是真心孝顺奶奶,以后就别这样了。奶奶年纪大了,吃什么都一样喘气,你可是正长身体的时候,奶奶从你的口中夺食,是造孽啊。”奶奶说着,眼泪又流了出来。

永远见被奶奶猜破,就趁机劝奶奶:“奶奶,虽然是我省下的菜钱,可这钱是妈妈给的,不就等于是妈妈孝顺您了吗?”

奶奶听出阳阳是在强词夺理,甚至是偏向着妈妈,想再说他两句,可是张了张嘴,没有放出声来。

见奶奶不再吱声,阳阳撒着娇求奶奶:“奶奶,我想吃你煎的鸡蛋,我给您剥棵葱,您给我煎鸡蛋吃吧。”其实他心里想的是,若不吃上几个再走,一怕奶奶使气不吃,二怕奶奶原封不动退回去,把钱再给他。

奶奶却不知是计,见孙子要吃,巴不得哩,急忙起来刷锅点火。

鸡蛋很快就煎好了,嫩黄喷香,阳阳先夹起一小块吹了吹热气,不由分说,就塞进了奶奶的嘴里……

阳阳只吃了一点点就走,奶奶也不留他,倒怕他在这里吃多了,回到家露了馅,他妈妈打他。

没想到一走进自家的大门,阳阳就被妈妈骂上了:“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老娘生你养你供你上学,你不向着老娘,倒向着外人。鸡蛋呢?你提溜的鸡蛋呢?你以为拐几个弯我就不知道了?去给我要回来,少一个就剥了你的皮!”妈妈光骂还不解气,伸手又拧住了阳阳的耳朵。

阳阳疼得龇牙咧嘴,说奶奶不要,是我硬放下的,她让我拿回来给你吃,说你整天干活不容易…奶奶还说,你妈妈哪里都好,就是脾气暴躁些……

妈妈一听,手上不自觉地松了劲,但嘴上的劲却一点也不松:“你奶奶怎会说出这样的话,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阳阳回答,他说的句句是真,绝对没有欺骗妈妈。

妈妈无奈地松开手,长叹了口气说:“你个不孝顺的孩子,看来你是铁了心地骗我了,你骗我我没有办法,总得告诉为什么吧?”

阳阳揉着耳朵告诉妈妈,他不是不孝順,他现在还小,不能挣钱给妈妈买吃买穿,他觉得只要能够缓和妈妈与奶奶之间的矛盾,就是孝顺妈妈和奶奶了……

妈妈听后呆了呆,接着脸慢慢红了……

(选自《小说界》2013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阳阳孝顺鸡蛋
浅谈公开不充分的判断与审查实践
交换秘密
神奇的鸡蛋画
孝顺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La cultura de la piedad fi lial en China
聪明de猴子
“孝顺”孩子
对不起,我所理解的孝顺就是与你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