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史角度解读王正廷各时期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015-01-29欣,杨

浙江体育科学 2015年2期

解 欣,杨 譞

(东北大学 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819 )



从历史角度解读王正廷各时期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解欣,杨譞

(东北大学 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819 )

摘要:王正廷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体育外交家,也是我国近代体育的开拓者。文章以王正廷一生所从事的体育活动为基础,着重论述了他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突出贡献。同时根据中国近代体育发展为线索,从历史角度对王正廷不同时期体育思想的形成及发展进行分析解读。研究认为:王正廷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一生的经历密切相关。在近代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碰撞的特殊历史环境下,王正廷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体育事业的参与热爱,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育思想,并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历史角度;王正廷;体育思想

1西式学堂求学时期:“健身强己”的体育思想

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内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学者开始主张中国效法西方,走近代化之路,从此中国人开始办洋务、求变法,搞改良、闹革命。与此同时,英美基督教各教派相继涌入中国,在各地进行传教活动。受“西学东渐”文化碰撞的影响国内的各个阶层逐渐开始注意起来自西方的近代体育。这也使得在1840年—1911年间,成为了西方近代体育在中国早期传入和传播的重要历史阶段。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基督教青年会及教会学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王正廷出生于基督教世家,自幼接受着西式学堂和教会学校的教育,1888年-1894年间先后就读于英国圣公会所办的宁波三一书院和上海中英中学。早期教会学校的求学经历,使王正廷对学校引进的各项西方近代体育运动项目十分迷恋,并积极的参与到各种体育项目的训练之中。

1895年随着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一时间资产阶级改良派要求维新变法的思潮日益高涨。在这种形势下,似乎每个人都在寻找一条要求变法维新、自立图强的道路,这也促使王正廷进一步求学、探求救国之道的欲望更加强烈。1895年王正廷结束了中英中学的学习生活,顺利考入了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北洋西学学堂。北洋西学学堂是由天津关道盛宣怀秉承李鸿章的旨意创办,希望通过培养中国自己的高级人才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该校洋人总教习是美国卫理公会的传教士丁家立,其在北洋大学堂任教时,体育课程的制定效仿美国著名大学理念与体制,根据学生自治原则,积极推行学生自治型的体育组织和团体。同时北洋西学学堂也是我国最早开展体育比赛的学校,1897年11月26日学校举行首次赛跑比赛,共计有170多名学生参加,尽管当时器材和所设项目简单粗糙,但它却是中国学校体育运动项目的开端。由于早期在教会学校所打下的体育基础,使王正廷在这次比赛中发挥出色,此后也成为了校内体育运动的骨干。

早期西式学堂的求学经历使王正廷对中西方体育的差异有了初步的认识。受学堂体育参与氛围的影响,王正廷积极的参与到各种体育运动当中,从中深刻感受到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由此也逐步形成了“健身强己”的体育理念。

2基督青年会工作时期:“强身、强种”的体育思想

1898年王正廷在天津北洋大学学堂求学时,业余时间被抽调到天津基督教青年教会协助工作,从此便与基督教青年会结下不解之缘[1]。1895年基督教青年世界协会先后派遣来会理和穆德等人来华开展活动,并在天津建立了第一个城市青年会即天津青年会。根据美国纽约青年会总干事麦克班尼提出的“四育”宗旨,以提倡国人注重体育训练、体育专门人才研究、体育最新学术组织、体育比赛集会为首任,以此辅助各地方青年会体育的进行。最初的校际比赛、各省和全国的运动会以及国际运动会也都是由青年会率先倡导的,可以说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与基督教青年会有着紧密联系,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侵略的一面,但它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初期中却起到了特殊的作用[2]。王正廷在青年会工作期间除负责指导青年会在中国开展各项工作外,重点工作是指导青年会开展体育工作,积极组织、宣传和推广各项体育运动在全国各地的开展。

1899年春天,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第一次发起并组织天津学堂联合运动会,运动会由北洋大学堂总教习丁家立倡议,并由北洋大学堂主办,邀请了北洋水师学堂、武备学堂等体育代表参加[3]。这是天津、也是全国首次校际体育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组织过程中,王正廷充分展示出自己在体育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及肯定。此后,他也成为丁家立先生的得力助手,在天津积极倡导推广近代体育运动。也正是由于在基督青年会的工作经历和体育运动实践,促使王正廷对体育由爱好转向专业,从喜爱体育向宣传、推广和组织体育转变,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到体育不仅能强身,更能强种,并能够通过普及体育运动来达到强种之目的,由此逐渐形成了“强身、强种”的体育思想。

3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时期:“体育强国”的体育思想

甲午战争过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国内掀起了一股赴日本留学的高潮,大批留学生赴日本学习[4]。据统计自1901年至1906年期间,中国留学日本的学生就多达13 000人。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引发“东渡留学热”的因素大体上有三个方面:一是甲午战争后国内民族危机加深,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这大大刺激了无数爱国志士,他们极欲寻觅救国之道,于是中国的爱国志士、热血青年在民族危亡之际,背负救国使命,“以强敌为师”,东渡日本,兴起了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5]。二是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留学日本热潮的升温[6]。三是一批革命先驱抢先东渡游学,在舆论环境上带动了留学日本热潮的高涨。从1895年开始,孙中山曾先后三次去日本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带动培养了黄兴、陈天华、汪精卫等一批新人[7]。1904年黄兴谋划长沙起义失败后,与宋教仁一同亡命日本,追随者甚众。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正式成立。

1906年应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的邀请王正廷远渡日本在东京组织建立了中华青年会驻日本分会并担任会长[8]。在日期间王正廷受到了洋溢于整个中国留日学界的革命朝气的积极影响,并被孙中山阐述的三民主义思想所吸引。后经昔日友人黄兴、宋教仁等人的引荐专门拜访了孙中山,并于1907年春天由孙中山亲自主持会议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也正是由于王正廷早年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使得日后在国民政坛中获得了至关重要的政治条件,使王正廷能够确凭借其“特殊身份”使其体育思想得以实现于中国近代体育发展之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10年秋,辛亥革命爆发。此时的王正廷因父亲去世,自身体质不佳等原因提前结束了他一生中颇感难忘的耶鲁留学生活,辗转回到国内。回国后的王正廷即刻投入到了国内如火如荼的革命活动之中,并开始了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关注与参与。在王正廷、张伯苓等人的积极努力下,第一届全国运动大会在南京成功举办。此时期的王正廷,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也深刻理解了体育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以三民主义的角度去衡量体育在民族、民权、民生中发挥的作用,同时“体育强国”的思想和理念也逐步形成。

4创办中华全国体育协会、远东运动会时期:“体育卫国、体育国际化”的体育思想

中国近代体育发生在中外民族矛盾的尖锐时期,这也决定了它的发展将与政治斗争和民族觉醒密不可分。王正廷一直强调“体育卫国”、“体育国际化”理念,实践中也将发展体育事业作为保卫国家利益的有力工具。1911年菲律宾体育协进会发起组织远东体育协会,邀请中国和日本加入。王正廷以极大的热忱参与了远东体育协会的发起与筹备,中国也因此成为了最早参加该组织的会员国[9]。在远东协会成立后的两年间,王正廷先后组织筹划了两届远东运动会,其中1915年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成功在中国上海举行,这也是我国自己举办的第一次国际赛事。

在推动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中国体育衰弱之现象。王正廷认为国民体质的强弱与国家的兴衰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呼吁民众积极进取以摆脱落后之局面,并告诫国民:“发挥个人自卫能力即发挥国家自卫能力”。此后,在王正廷等人的联合推动下国内各区域也相继成立了独立的体育联合会,以此领导开展本地区的体育赛事,对现代体育运动在中国的开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之下,1924年8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上海成立,公推王正廷为主席董事[10]。全国体协的成立,标志着由外国人控制中国体育的均成为历史。

从早年在南京发起组织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到加入远东体协,再到发起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体育管理组织,从中可以看出王正廷已真正认识到“运动之进步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人,实为国家强弱之枢纽,盖有健全之身体,而后有强固兴奋之精神.” 。体育除了能够强国卫族,还能够拉近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作为一种手段,中国体育必须走向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体育运动,以此展现中华民族精神风采。他认为体育和民族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如能以体育方式增进人民情感,维系民族荣誉,国家必能自强昌盛。

5中国早期参奥时期:“体育强则国强、体育兴则民族兴”的体育思想

1931年,国际奥委会批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国家奥委会,由王正廷出任主席兼会长,中国运动员也由此获得了参加1932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的资格[11]。但面对来自第十届奥运会的邀请,国民政府当局决定不派运动员参赛。而居心叵测的“伪满政府”却宣称派两名东北运动员,以“满洲国”名义参赛,并造大声势。得知消息全民哗然,纷纷要求派选手参赛。此后得到张学良将军的资助,派遣东北大学学生刘长春赴美参奥。对于刘长春参奥问题王正廷十分重视,利用自己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身份积极与国际奥委会取得联系,很快得到奥委会同意的复电,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参加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一人。

1932年7月8日王正廷亲自到上海码头为赴美参赛的刘长春举行授旗典礼[12]。刘长春在《我首次正式参加奥运会始末》一文中记录了当时的场景:“用静穆庄严之口吻对我训话,略谓:我国此次派君参加世界运动大会,为开国以来第一次,实含有无穷之意义。余今以至诚之心,代表中华全国体育协会授旗于君,愿君用其奋斗精神,发扬于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场中,使中华民国之国旗,飘舞于世界各国之前,是乃无上光荣也。[13]”

1936年7月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从1935年起,王正廷就代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正式向当时政府行政院提出参加十一届奥运会的计划申请,并多次因经费问题积极向行政院以及蒋介石积极争取。对于本届奥运会,王正廷曾言:“中国之参加此次大会,其动机较其所收获结果为重要。中国必须先学行,再学走。此次参加大会中国选手所带归之知识及技能,为中国将来胜利之基础。[14]”

二战后的第十四届奥运会于1948年7月在伦敦举行,中国代表队参赛前的筹备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选拔运动员,二是筹集经费。人的问题又受经费问题制约,因此把解决经费的问题寄希望于南京政府。王正廷借出席“国大”之机,向蒋介石当面提出组团申请,蒋介石立即表示道“你们只管选拔运动员,经费问题好商量”。而1947年3月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巨大的军费开支造成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物价狂跳,由此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不仅原定当年举办第七届全运会不能如期进行,靠国民政府出支赴英参奥比赛也就没有的指望。为实现中国代表再次参奥之梦想王正廷向政府、华侨、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募捐以此筹集经费,结果筹集到的全部款项也不足原先预算的一半,被迫无奈只好压缩代表团的规模。

国内解放战争激战之时,王正廷带着中国代表团匆匆上路。当中国代表队进驻奥运村的第三天,就因支付不起生活费用被迫迁到一个简陋的小学校,一日三餐都得不到保证。比赛临近结束,代表团回国的机票尚未有着落,王正廷多次与驻伦敦大使夏秉方进行交涉,后由大使馆出面担保提前发放回程机票,王正廷却不得已守在伦敦四处借款弥补机票的费用。

这段时期是王正廷体育思想和理念成熟与大成的主要时期。王正廷认识到体育是国家民族和文化两种意识的碰撞,体育运动的形式是参与,体育精神是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体验竞争、团结、合作等品质,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国家与国家的和谐,最终达到社会和谐。通过中国早期参奥的艰辛历程,王正廷深刻感受到体育强盛则民族强盛,体育强盛则国家强盛,同时认为体育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昌盛,国家要发展、要强大,体育必须要加强。

6结论

何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者是一个观念,都应当根据其历史作用来衡量[15]。对于历史中人物的研究,既可以从历史的纵横总体联系上去把握微观,也可以从较长的历史阶段以及事件中对人物进行观察,注重人物思想结构的变动和长期的发展趋势。本文对于王正廷各时期体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研究显系后者。研究中对王正廷在各历史阶段的经历以及背景事件进行还原,同时根据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线索,充分将王正廷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因果关系及其在历史中的合理性作为研究重点。分析认为,从王正廷体育思想的形成到王正廷体育思想的发展共经历了“西式学堂求学”、“在基督青年会”、“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创建中华全国体育协会,加入远东体育协会”、“中国早期参奥”五个时期。随着王正廷不同时期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体现出他对体育事业不计名利、义无反顾的执着精神。王正廷为推动中国近代体育走向世界、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毛庆根.中国“奥运之父”:王正廷传[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3.

[2]赵晓阳.强健之路:基督教青年会对近代中国体育的历史贡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12.

[3]殷正红.关于现代体育进入我国路径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70-72.

[4]辛亥革命与20世纪初留学日本风潮[EB/OL ].[2010-10-27]. http://www.xhgmw.org/html/xiezhen/jishi/2014/0716/4154.html.

[5]完颜邵元.王正廷的外交生涯[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8:14.

[6]刘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大众传媒建设的互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

[7]王晓秋.清末为何出现留日热潮[N].中国文化报,2009-11-15.

[8]服部龙二.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M].东京:中央大学出版社,2008:48.

[9]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EB/OL ].[2008-08-08]. http://www.lnzx.gov.cn/lnszx/Newspapers/wenshitiandi/2008-08-08/Article.

[10]周贝贝,王正廷.张伯苓与近代中国奥林匹克事业 [J].武昌理工学院学报,2013(3):77-81.

[11]解欣,王震,李一良.早期东北大学的体育发展[J].运动,2013(9):122-123.

[12]解欣,田星,徐拥军.从历史角度看刘长春第10届奥运会[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44-147.

[13]王永祥.中国奥运第一校[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159.

[14]丁言模.中国参加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纪实[J].德国研究,1996(2):54-56.

[15]格鲁内尔[英].历史哲学与批判的论文[M].隗仁莲,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ach Period of

Wang Zhengting’s Sports Thoughts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XIE Xin, YANG Xu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China)

Abstract:Zhengting Wang is a famous sports diplomat and a pioneer of modern sports of the sports history in modern China. In this paper, based on Zhengting’s sports in his life engaged, the author focuses on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modern China .Meanwhile according to sports de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 for clues,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Zhengting Sports Thought is analyzed and interpreted in different periods. Studies suggest that :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Zhengting sports thought,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life experience. Under special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of modern sport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collisions, through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love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Zhengting gradually formed a more mature sports ideas, and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sports.

Key words:historical perspective; Zhengting; sports ideology

基金项目:2014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D14WH05)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8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2-0031-04

作者简介:解欣(1982-),男,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近代史研究.

收稿日期: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