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悠悠西瀛

2015-01-29薛焕炳

翠苑 2014年3期
关键词:城墙常州码头

薛焕炳

早春二月,江南又绿。这里已草长莺飞,绿茵满地。对岸是高楼林立,一旁是亭榭相依。座座小桥显得那样婀娜,涓涓流水又是这样漪丽。停航后的运河恢复了难得的平静,修复后的城墙焕发出曾有的韵味。踏上城西古运河边的柳岸,望着东逝的一河春水,仿佛又沉浸在昔日的烟雨中。

640年前,朱元璋与吴王张士诚在江南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战,最后以张士诚的兵败而告终。明洪武二年(1369),地处东南的重镇——常州,由大将汤和驻守,并在此建立西营,因营临水,故为瀛,这便是西瀛的来历。

建于五代(吴)天祚年间的常州罗城,大而广,易攻难守。于是,汤和在罗城内改筑新城,足足收缩了十余里。一道新城筑起,改写了一段历史,以西的这段就成为西瀛里城墙。

汤和为明代开国名将,与朱元璋又为同乡好友,早于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义军,在常期间也有建树。那些年,张士诚屡犯常州,汤和英勇善战,屡败吴军。后来,汤和又以常州为基地,进军无锡,攻克平江(苏州),俘虏张士诚。这些,足见这位名将的丰功伟绩。20多年前,位于东门关帝庙内(解放西路小学)还存有汤和的点将台,遗存可以证明这段历史。

儿时的西瀛里是神秘的。这里除多见的当铺、银行、码头、客栈外,还有这段城内唯一可见的城墙。

浩浩运河在此分派,一路经东南绕城而去,一路直奔郡东文成坝。而在此形成的又一个“尖”,恰似龙嘴,俗称土龙嘴,吞吮着西来的长江之水。

年轻时的一位同事,家住西瀛里,因此常去作客。造访的同时,我感兴趣的是这里以河而枕的人家,以及无人经意的破城败墙。那时,临河驳岸的缝隙中,长满了歪脖子的小树与荒草,而城墙上却挂满了依依藤蔓的何首乌,以及不成材的杂树灌木。那些依城而筑的棚户,鳞比栉次,几十年中没有改变模样,蜗居在城墙上下的狭小的“天地里”。有的干脆在城墙上挖出个洞,以扩大家中转旋的空间。要不是前些年政府的那次改造,说不定许多“老西门”还不会逃脱“蜗居”的命运。

但也要感谢这批蜗居者。1951年常州开始拆除城墙,由于民国时期已有居民依城墙根开店设铺,有的还将城墙掏空建屋,或将房建到了城墙上,妨碍了政府的拆城计划,这一碍就是50年,这样才算保留了这段残存的明代城墙,纯属偶然。

邑人常说,西瀛,充满着水和温情;我则认为,这里积淀着文化与历史。

察院弄、济美里、早科坊、双贤祠等等,都与西瀛里相关,均有历史名人出没,苏轼、杨时、邹浩、庄起元、庄应会等在这里留下踪迹。

就说西瀛里东侧那座五进宅第的胡濙故居,虽已破败,可留下一串故事。可惜,故居被拆,东、西尚书弄也随“莱蒙都会”的建成而荡然无存。幸运的是市河(漕渠)边尚书码头尚存,尽管是新建的“假古董”,但毕竟是明初六朝元老尚书胡淡泊舟归里的地方。

胡濙是明初重臣,其经历了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六位皇帝。其先祖胡宿(996—1067)亦为宋代重臣,官至吏部尚书、枢密副使赐太子太傅。胡宿无论在外为宫还是在常度晚,都留有名声。初任扬子尉时,正逢大水泛滥,乡民被溺,其率船救起数千人。在常郡也有治水英雄之称号。胡濙继承祖训,为官注重清廉。

值得一提的是胡濙从政还与历史上著名的明成祖“清君侧”兵变有关。

明成祖朱棣从其侄(建文帝)手中夺取皇位,一炬焚毁了南京明皇宫,烧死朱允坟。朱棣称(永乐)帝后仍有一事放心不下,这就是建文帝的下落,疑虑其火中逃生,便派胡濙到各地暗中察访,时间长达14年之久。郑和屡下西洋其中与此有关,《明史》中有明确记载。直到仁宗即位,胡濙才回到北京,担任礼部侍郎,英宗时仍主持兵部,瓦刺军攻打北京,与于谦一起坚守京都,指挥击退敌兵。

胡濙82岁时告老还乡,居西瀛里,7年后在常逝世,终年89岁。

前些日子,我去了一次杭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清河坊,有一段民国建筑较为集中的街区,大约百米长,蜚声海内的胡庆余药房也坐落于此。迈步街头,让人感觉到历史的厚重。此时,联想到常州的西瀛里,这里是典型的民国建筑一条街,国华银行、江西瓷器公司、天又来商行等等坐落于此。那些“水门汀”建筑一改明清建筑的风格,欧式山花、罗马立柱、清水墙体展现其间,连“1921”、“1936”等年号也塑上墙面,且规模大于杭州的那条街,东起驿桥西至表场,东西长达一里许,如果现在还留着,恐怕可以作为又一个富有时代特征的历史街区。可惜五六年前被拆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西瀛门的开设是民国时期的事,这与西瀛里的经济发展有关。清代邑人洪亮吉云:吾乡西瀛里中,为百货业集之所。临河一带,半皆染坊,屋上飞竿插天,大率皆曝布廊也。至民国初,西瀛里商铺众多、银楼林立,而这一时期的消防设施落后,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国民政府于1923年在坚固的城墙上辟出一门,谓“西瀛门”,三字由乡邑书家唐驼所写。

至于西瀛里附近的表场,其实,叫镖场,因清代在这里设有镖局,故名镖场,后人讹称为表场。而表场码头是在清末民初才设立的。1902年,第一艘小火轮“泰昌号”在常州与溧阳之间的航线上起航,标志西瀛码头的建立。时隔10年,无锡人吴康于1912年又在表场开设轮船公司,航线仍然在常溧之间。至常州解放,在西瀛里表场开设的大小轮船公司就达10多家。可见,表场在常州运输业中的位置。

文化大革命中,表场码头一度改为“工农码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这里成为城内最繁忙的地方。一批批知青从这里起航,踏上苏北农村的道路。别离的那一刻,码头上留下的既有欢歌笑语,更有亲人一行行眼泪。我曾多少次见过这样的场景。

上世纪70年代,常州轮船公司设在表场码头的西瀛里一侧,公司开设的客货运输南可抵达上海、杭州,往北可到苏北各地。那些年,我们在团市委工作,经常赶上海的书店购买一些青年读物运往常州,于是,轮船公司的团委书记林建平就成了经常联系的对象。我们往往乘火车到达上海,离沪就载着书籍随船回常,抵达表场码头。

……

西瀛改颜,情感依旧。运河之水是柔情的,西瀛岸柳是缠绵的,这是西瀛在我心中的定位。

不论是昔日的文亨穿月、篦梁灯火,还是曾经的砚桥暮烟、西城晚眺,都是这里的旧时月色。

往事如烟,岁月如流,历史带着沧桑,也带着歌唱,演绎在城西这方土地上。

悠悠!西瀛……

猜你喜欢

城墙常州码头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常州的早晨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前往码头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