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施人性化语文教学

2015-01-28陈春红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实施人性化语文教学

陈春红

摘 要:“语文是百科之母”足以体现语文的重要性,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更强调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学习、探究;强调积累、感悟和熏陶;强调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仔细领会,迅速落实到教学中去。

关键词:实施;人性化;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98-01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也就是说,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要求“人”的参与,要有生命与活力。不少老师也在作者方面的努力,比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结果学生大都是放声读,甚至声嘶力竭,显得努力,引起教师的注意,认为自己是在卖力读书。久而久之,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心生厌倦。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强调人文主义,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新的世纪里,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日益凸显,语文教学应从哪些方面着力呢?本人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注重语文的基础性与人文性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在文化积淀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其功能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突出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丰富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它更强调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学习、探究;强调积累、感悟和熏陶;强调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仔细领会,迅速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新教材加强了选文的文学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们自身要尽快熟悉教材的内容,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同时,要想办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走向社会,面向生活学习语文。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古代文论家刘勰《文心雕龙》中有一段话:“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段话告诉我们,凡是写文章的人大多都是内心有了触动,就把这种感情写了下来,那么,读文章的人就要一层层剥开文字,一步步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这样就好比是沿着水波寻找源头一样,即使情感藏得再深也会让它显现出来。

刘勰的话告诉了我们一条正确的阅读思维途径,即读书,尤其是读文学色彩较浓的文章,作文读者首先要有一种意识:文字是作者“思想的服饰”。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就好比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穿戴什么就判断他的美丑,远远地看一眼,凭大概的感觉也不能立即作出正确的判断,而要仔细地看他穿戴的服饰与他的长相、身材、肤色、职业、性格等等是不是相配,才能说他是美还是丑。只看文章的词语不一定能读懂它,草草一遍,凭直觉得出的印象也未必正确、全面。

作为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明白这么一个道理:作者要通过文章说点什么?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背景怎么样?读这些文字的一个目的就是把作者要说的东西找出来,理清思路;接着体味作者这样说好不好,并仔细体会其感情。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阅读教学要加强诵读指导,为学生提供开口读书的时间和机会。要和学生一起总结阅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能触类旁通,终身受益。

三、以生活实际为指导,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也是学生教师感到难学难教的部分,但在考试中作文占有很大的分值,所以十分注重作文教学。但现在有的教师仍未引起重视,表现为教师无整体计划,作文前指导简单,作文批改滞后,学生写作积极性低,学生习作中内容空洞,表现手法单一,情感虚假。

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我们的教师从改善作文环境、改变作文的某些方式入手,搞活作文教学。曾经有一位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写作的: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七”字,要求学生根据这个“七”展开想象作文。学生起初有些发愣,老师略略作了一下点拨,于是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写出了一些不同凡响的文章。这个教例说明作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正视社会现实,同时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出发去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要淡化文体,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实事,吐真情。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写作水平肯定能不断提高。

四、让语文课堂洋溢人文关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人文性,就是要求教师能做到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能时时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怀。而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培养。语文教育不能只教文不育人,只有真正做到既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健康人格,又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这既是时代的要求和语文教学的未来,又是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最具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也是实现人文性教育目标的所在。

有人认为,语文课就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实际上这只是从课堂表面形式上讲的。一堂好课,确实需要声音:教师点拨的声音,学生朗读的声音,分组讨论的声音。但我认为一堂好课教师还必须投入情感,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充满研讨气息,洋溢人文关怀。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且在双向互动中情感得到交流,灵魂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提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强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教学实质,同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心理,要让学生入境领情,感同身受。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如此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必定会珍视语文课,尊敬语文教师。通过在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化教育,提高学生学语文的意识,在教学中要凸显语文的基础性,从阅读、写作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猜你喜欢

实施人性化语文教学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