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01-28刘军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师

刘军

摘 要: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自主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52-0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自主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全神贯注地沉浸于求知的境界中。因此,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建立自信心,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则信其道。”人的感情有潜移功能,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兴趣。

要想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必须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事实证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挫伤。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又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即使常常受到批评的学生,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也有对成功的期盼和肯定的渴求。如果教师能够向这些学生敞开爱的大门,那么这份爱心对于他们来说尤为珍贵。如果能够为学生创造展示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珍惜、爱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会表现出异常积极的态度,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而真挚的情感。他们会把感激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满的学生赞一声:“你说得真好!”“你表现得非常出色!”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满的学生说:“你说得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只要你再想一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对于想回答而又不敢回答的学生,老师给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书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兴趣。

怎样才能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喜欢数学呢?教师可将教材例题、习题的情节作适当的改编,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有生活气息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时,教师先请学生汇报课前购买商品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及三者间的关系。又如在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时,教师提早一天布置了这样的一道题:让学生去观察家中酱油瓶、鱼露瓶、酒瓶、花生油瓶……上面所贴商标,记录下它们的容积。在课堂上交流记录资料:“物体的容积单位为什么用升、毫升?”这些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出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地引起了学习动机。

三、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多角度去观察认知对象,促进分析与探究。

四、进行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可以成为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心,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背景来设计教学,创造条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是科技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现代化的科技与教学相结合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外化、物化、动画化、浓缩化,能突破常规限制,把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短时间内有形、有声、有色地显现出来,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中,媒体的选择要服从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用得适当、用得巧,要根据不同课型需要而用。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课堂效应,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

六、巧妙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中。因此,新课的导入设计十分重要。导入的关键在于突出一个“激”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当然,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手段、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体验艰辛探索的历程以及获得成功的喜悦。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情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促使他们主动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