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起亲情点燃感恩的心灯

2015-01-28刘武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刘武

摘 要:亲情是教育的源泉和支持,只有爱父母,才会爱祖国,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但时代发展到今天,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与家长之问的情感正在被有形无形的代沟所取代,亲情渐渐被淡忘,父母渐渐被疏远,因而也忽略了感恩。

关键词:亲情教育;感恩之心;亲情行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51-01

作为教师,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明白亲情的流失与亲情教育的失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亲情的培养需要教育提供平台,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来实现。中学生有一定的文化,情感容易波动,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亲情,点燃学生感恩的心灯。

一、剖析亲情理念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养育了他们,给了他们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受教育的条件,在他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代价,要使他们理解父母的艰辛和关爱,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鸟兽都能如此,何况人呢?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告诉学生,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话,又怎能对他人、社会感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子不嫌母丑,时代发展的今天,父母的观念固然与子女有矛盾,但这不是父母的错,有社会这个人环境的因素。但不管如何父母对于女的爱是由衷、执着、真诚的。教师还可以引用一些尊敬父母的名人、伟人给学生做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实施亲情行动

l、作亲情观察。我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每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自己失败时的鼓励等无不体现父母的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并要求记下来或写感受将会使他们体会到亲人乃至人间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去。

2、作亲情沟通。父母与子女产生代沟,很大程度上是两者缺少沟通,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童年,父母的爱好等,了解自己成长的历程,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良苦用心。每天跟父母说说学校发生的事,也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缩小代沟。

3、作亲情体验。子女不理解父母,是因为孩子根本不了解父母到底为子女付出了多少,这样可以让学生与父母互换角色,如:在假日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油盐柴米问题和家务安捧,使学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使其体会父母持家之不易,真正体会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4、作亲情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该子是永远报答不了的,但可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事,作为对父母亲情的点滴回报。如:给父母一份惊喜,在父母生日时送上自己自制的贺卡,用自己的零花钱为父母在电台或电视台点歌: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为父母做一件他们早已忽略的事:帮父母做家务: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分担家务劳动。另外,让学生明白,取得优异成绩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

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是我们要培养的。

三、进行亲情熏陶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找到切入点,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亲情教育。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亲情赞歌,应引导学生好好赏析,进行亲情熏陶,激发他们的人生感悟,我非常注意做到这一点。如:《孩童之道》就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母爱的赞歌,通过引导让学生懂得母爱的无私、伟大以及孩童对母亲的深挚的爱恋,孩子他不要成堆的黄金与珠子,他是想企求妈妈爱的财富。学过这首诗后,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写了一首诗,题目是《当你老了一一写给母亲》来呼唤学生的亲情,让他们懂得回报,学会感恩。通过欣赏此美文,学生体会到了圣洁无私的母爱,沐浴在浓浓的母爱之中,还学会感恩与回报。推荐、引导学生阅读这样的优美亲情作品,其作用往往胜过老师的说教。

爱是无价的,唤起亲情,启迪心智,点亮学生感恩的心灯,让学生从关爱亲人做起,进而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